很多人觉得英语字母会写就行了,但真要把它们写得整齐好看,关键其实在于“占格”。这事儿听起来挺基础,但大部分人写字丑,问题就出在这。我们小时候练汉字,都知道田字格,哪个笔画在哪个格子里,清清楚楚。英语字母也一样,它们有自己的“房子”,这个房子就是“四线三格”。
我们拿到的英语练习本上,那四条横线,从上到下我们叫它第一、二、三、四线。这四条线把空间分成了三个部分,也就是上格、中格、下格。
中格是核心区,绝大多数小写字母的主体部分都在这里。
上格是给那些“长个儿”的字母准备的。
下格就是给那些有“尾巴”的字母留的。
理解了这个基本分区,接下来就好办了。不要一个一个字母从a到z去死记硬背。这样做效率低,而且记不住。最好的方法是把26个小写字母分成三类来记,再加上几个特殊情况。
第一类:只住“中格”的字母。
这是最简单的一类,它们的身高刚刚好,就待在第二线和第三线之间。
它们是:a, c, e, i, m, n, o, r, s, u, v, w, x, z。
写这些字母的时候,要记住两个要点:要“顶天立地”。意思就是要刚刚好接触到第二线和第三线,不能悬在中间,也不能写出界。很多人写的 a 像个小豆芽,飘在格子中间,就是因为没有顶到线。把它们写得饱满,大小一致,你的卷面立刻就整洁一半。字母 i 比较特殊,它的身子在中格,但头上的那个点,要点在上格的中间位置。
第二类:住在“上格和中格”的字母。
这些字母都长着“大高个”,它们的身体在中格,但脖子伸到了上格。
它们是:b, d, f, h, k, l, t。
写这类字母,关键是“竖要直,要到顶”。那个竖线部分,一定要从第一线开始画,垂直下来。比如写 b,那个竖线要一笔从顶上拉到底,然后再画右边的圈。d 也是一样,先画中格的圈,再画那个长长的竖线。
这里有几个常犯的错误。一个是 b 和 d 容易写混,这个靠多练。另一个是竖线的高度不一致,h 写得和 l 一样高,但 t 就矮了一截。这是对的。t 的竖线顶端,其实是到不了第一线的,大概在上格的一半多一点就行,然后横线要刚好压在第二线上。而 f,它的竖线部分也是要顶到第一线的,横线同样压在第二线。所以 b, d, h, k, l 这几个是“全高”的,t 是“次高”的。保持这种高度区别,写出来的单词就错落有致。
第三类:住在“中格和下格”的字母。
这些字母都拖着一条“小尾巴”,身体在中格,尾巴伸到了下格。
它们是:g, j, p, q, y。
写这类字母,核心是“尾巴要到位,方向别搞错”。它们的身体部分,比如 g 和 q 的那个圈,跟 a 一样,要写满中格。然后尾巴要直直地或者带着自然的弧度伸到第四线。
常见的毛病是尾巴太短,或者弯得太夸张。比如写 y,很多人右边那一捺写得又短又平,看着就没精神。应该让它有力地伸展到第四线。p 和 q 也是一对镜像兄弟,p 的圈在右边,q 在左边,别弄反了。它们的竖线,也就是尾巴,都要碰到第四线。j 和 i 类似,身体在中格和下格,但头上的点,同样是在上格的中间。
把这三类字母的规则记清楚,然后分组练习,比从 a 写到 z 效果好得多。我以前教我侄子写字就是这么教的。先让他练一整天第一类的字母,确保每个都能写满中格。然后再练第二类,专门体会那种“冲上云霄”的感觉。最后再练第三类,感受“尾巴入地”。这样分块练习,他很快就掌握了规律。
说完了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就简单多了。
所有的大写字母,规则非常统一:它们都占“上格和中格”。
也就是说,它们的身高都是一样的,从第一线到第三线,个个都是大高个,没有例外。写大写字母的时候,只要记住让它们“站得稳,长得高”就行了。底部要稳稳地踩在第三线上,头顶要碰到第一线。这样写出来,就显得非常有力、清晰。
最后,说几个让书写更好看的小技巧。
第一,字母间距。一个单词里的字母,要靠得近一点,但不要挤在一起,互相打架。感觉就像一家人,亲密但有个人空间。
第二,单词间距。单词和单词之间,要留出明显的空隙,大概能放下一个小写字母 a 的宽度。这样一句话读起来就不会费劲。很多人写字,单词之间不留空,或者留得太小,整句话糊成一团,看着就累。
第三,保持倾斜度一致。如果你习惯稍微向右倾斜一点写字(也就是意大利体),那就让所有字母都保持同样的角度倾斜。不要有的直,有的斜,那样看起来就像一支没站好队的队伍,乱七八糟。如果你就喜欢写印刷体,那就个个都写得垂直。一致性是美感的关键。
说白了,把英语字母写好,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但这个“巧”,指的就是占格的规律。用专门的四线三格本去练,强制自己遵守规则,慢慢地,肌肉就形成记忆了。一开始会觉得慢,觉得束缚,但只要坚持一两个星期,你会发现自己的字真的不一样了。它不再是飘忽不定的符号,而是稳稳当当、清清楚楚的字母。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