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学术用英语怎么说

“学术”用英语怎么说?最直接的翻译就是 academic。比如学术写作是 academic writing,学术期刊是 academic journal。但这个问题其实问的不是一个单词,而是怎么用英语写出“学术味儿”。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学术英语就是把句子写得长长的,再用一堆自己都看不懂的大词。这完全搞错了方向。我刚读研究生的时候也这么干过,结果被导师批得一塌糊涂。他说我的文章看起来像“用一本蹩脚的词典武装起来的怪物”,空洞又难懂。

学术英语的核心根本不是复杂,而是三件事:精确、客观、逻辑清晰。

我们一件一件说。

第一,精确。

说白了,就是每个词都要用在它该在的地方,不能有歧义。平时聊天说“差不多”、“可能”、“感觉”都没问题,但在学术写作里,这是大忌。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动词。

比如你想表达“A导致了B”,你可能会用 cause。但 cause 这个词的因果关系非常强,是直接导致。如果 A 只是众多原因之一,或者只是增加了 B 发生的可能性,用 cause 就不精确。

你可以换成 contribute to (促成), lead to (引起), result in (导致), be associated with (与…相关)。这些词的强度和含义都有细微差别。

High levels of stres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sleep quality. (高水平的压力与较差的睡眠质量相关。)

这句话就比 Stress causes poor sleep. (压力导致失眠。) 要精确得多,因为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压力只是其中一个。

再比如形容词。

平时我们说一个发现很“重要”,可能会用 important。但在学术文章里,你最好说清楚它为什么重要。是 a significant finding (一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现)?还是 a crucial discovery (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或者是 a novel approach (一种新颖的方法)?每个词的侧重点都不同。Significant 在学术语境里,尤其是在社科和医学领域,通常和统计数据挂钩,乱用会让人误解。

怎么做到精确?

先忘掉那些你为了应付考试背的“高级词汇”。从你真正理解的、最基础的词开始用。然后,在写的时候,多问自己一句:“这个词能换成另一个更具体的词吗?” 比如你写 This is a good method. (这是个好方法。) 你可以追问一下,怎么个好法?是效率高?an efficient method。是成本低?a cost-effective method。是创新?an innovative method。这样一改,精确度马上就上去了。

第二,客观。

学术写作不是写日记,是向同行展示你的研究和发现。所以,要尽量避免出现个人主观情绪和判断。你的观点必须建立在数据、证据和逻辑之上,而不是“你觉得”。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少用第一人称。

比如,不要写 I think the result is interesting. (我觉得这个结果很有趣。)

应该写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该结果表明…) 或者 The data indicates a noteworthy trend. (数据显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把焦点从“我”转移到“研究”和“数据”本身。

另外,避免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比如,a terrible consequence (一个糟糕的后果) 或者 an amazing discovery (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词太主观了。

你可以换成中性的描述。a negative outcome (一个负面结果) 或者 a surprising finding (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让事实自己说话,而不是你替事实表达情绪。

我记得我第一次交论文草稿,导师给我改回来的版本,红得像一片枫叶林。他圈出来的全是’I think’, ‘I believe’这些词。当时我就懵了,我不说我想的,我说谁想的?后来才明白,学术写作的规则就是这样,你要扮演一个冷静的、中立的观察者和分析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你的所有结论,都应该是从你展示的证据里自然推导出来的,而不是你强加给读者的。

第三,逻辑清晰。

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就像一个好的侦探故事。你要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从问题出发,通过证据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中间的每一步都必须环环相扣。

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信号词”(signposting words)。这些词就像路标,告诉读者你现在走到哪了,下一步要去哪。

比如,你想补充一个观点,可以用:

Furthermore, ... (此外)

In addition, ... (另外)

Moreover, ... (而且)

你想展示对比或转折,可以用:

However, ... (然而)

In contrast, ... (相比之下)

On the other hand, ... (另一方面)

你想表达因果关系,可以用:

Therefore, ... (因此)

As a result, ... (结果是)

Consequently, ... (所以)

这些词本身一点都不“高级”,但它们是构建文章逻辑的钢筋水泥。用好了,文章的骨架就立起来了。读者能毫不费力地跟上你的思路。

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点,叫“Hedging”,翻译过来叫“谨慎表达”或者“留有余地”。

这是高手和新手的核心区别之一。新手写文章,喜欢用很绝对的词,比如 This proves that... (这证明了…) 或者 It is certain that... (可以肯定的是…)。

但科学研究很少有100%确定的事情。今天的结论可能明天就被新的证据推翻了。所以,有经验的作者会用一些词来弱化自己的语气,给自己留出余地。

比如,不说 This proves...,而说 This suggests... (这表明…)。

不说 The result is...,而说 The result seems to be... (结果似乎是…)。

常用的词还包括 may, might, could, tend to, appear to, be likely to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is approach may be effective in certain contexts.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是有效的。)

你看,这句话就非常严谨。它限定了范围(in certain contexts),也用了可能性(may be),而不是直接下定论说“这个方法就是有效的”。这才是专业的表现。

总结一下怎么才能写出有“学术味儿”的英语:

1. 用词精确:放弃模糊的词,用具体的、有明确定义的词。多查字典,特别是英英字典,搞清楚词语的准确用法。

2. 表达客观:把“我”从文章里拿掉。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避免情绪化的词汇。

3. 逻辑清晰:善用连接词,像路标一样引导读者。确保你的论证过程是连贯的。

4. 态度谨慎:多用“Hedging”语言,避免做出绝对化的判断。

这些东西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

找几篇你自己领域的顶尖期刊文章,不用去读懂它复杂的内容。你就专门去分析它的语言。

看它是怎么引出问题的。

看它是怎么描述方法的。

看它是怎么呈现和讨论结果的。

把它用的那些你觉得好的句型、连接词、表达方式抄下来,整理成你自己的笔记。然后在你写东西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模仿和使用。

这个过程很慢,甚至有点枯燥。但坚持下来,半年之后你再看自己写的文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了。那种所谓的“学术味儿”,其实就是这种在精确、客观和逻辑上不断打磨后,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专业气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学术用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