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兆的英语怎么说

兆的英语是啥?很多人会直接说 trillion。

这答案,对,也不对。这事儿吧,比想象的要复杂一点。我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也懵了,查了半天才搞清楚里面的弯弯绕绕。

咱们先说简单的部分,也就是现在国内最通用的用法。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官方和主流用法里,“兆”就是 10 的 12 次方。也就是 1 后面跟 12 个零。这个数字,在英语里,对应的就是 trillion。

所以,如果你在看中国的财经新闻,比如“我国 GDP 总量突破 120 万亿”,有时候为了简化,记者或者专家可能会说“120 兆”。这时候,你把它理解成 120 trillion,是完全正确的。

这个用法是基于我们现在使用的“万进位”计数法。你看啊,我们是这么数的:

个、十、百、千、万。

到“万”之后,我们不说“十万”,而是开始用“万”作为新单位。

十万、百万、千万。

再往上,是“亿”,也就是一万个万(10^8)。

再往上,就是“兆”,一万个亿(10^12)。

再往上,还有京、垓、秭等等,每一步都是乘以一万。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兆”= 10^12 = trillion。很简单,对吧?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我说这个答案“也不对”呢?

因为“兆”这个字,在历史上和不同地区,意思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个大坑。

第一个大坑:古代用法和台湾、香港地区用法

在古代,或者说在一些还在沿用古制的语境里,“兆”的意思是“百万”,也就是 10 的 6 次方。这个数字在英语里是 million。

你可能会说,现在谁还用古制啊?

用的人还不少。比如在中国台湾地区,很多场合“兆”就是指 a million。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机领域。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容量单位 Megabyte,简称 MB。这个 Mega,就是百万。传到中文世界,它被翻译成了“兆字节”。所以,1MB 就等于 1 兆字节。同理,我们听收音机说的频率 Megahertz (MHz),翻译过来就是“兆赫”。

这个用法影响深远。很多学计算机的,或者早期接触台湾科技资讯的人,脑子里“兆 = Mega = 百万”这个概念根深蒂固。

所以,当一个台湾朋友跟你说“我这个项目预算要一兆”,他很可能说的是一百万,而不是一万亿。你要是按一万亿去理解,那误会可就大了。

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同一个字,在中国大陆的财经新闻里表示 10^12,在计算机术语里或者在台湾的一些场合表示 10^6。差了一百万倍。

第二个大坑:英语世界自身的混乱历史

你以为只有中文乱吗?英文也乱过。

这就要说到一个叫“short scale”和“long scale”的东西。

现在全世界(包括美国、英国)通用的计数方法,叫 short scale(短级差)。它的规则是,每增加三个零,就换一个新词。

1,000 = thousand

1,000,000 (10^6) = million

1,000,000,000 (10^9) = billion

1,000,000,000,000 (10^12) = trillion

你看,billion 是千百万,trillion 是千亿。很清晰。

但是在历史上,欧洲大陆(比如法国、德国)和过去的英国,用的是 long scale(长级差)。这个规则复杂一些。

1,000,000 (10^6) = million

1,000,000,000,000 (10^12) = billion

1,000,000,000,000,000,000 (10^18) = trillion

在这个 long scale 系统里,billion 的意思是一百万个百万(a million million),也就是 10^12。这正好是我们现在 short scale 里的 trillion。

虽然英国后来也改用 short scale 了,但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偶尔还是会在一些老旧的文献或者特定欧洲国家的语境里冒出来。不过说实话,咱们日常接触英语,99.9% 的情况都是 short scale,所以你只需要知道有过这么一段历史就行,不用太纠结。

重点是,数字单位的混乱,不是中文特有的问题,这是人类在定义大数字时普遍会遇到的麻烦。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你明白,直接把“兆”翻译成一个固定的英文单词,是有风险的。最好的办法,是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我给你一个操作指南,分三步走:

第一步:判断语境。

拿到一个带“兆”的中文句子,先别急着翻译。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个信息来源是哪里? 是中国大陆的官方文件、新闻报道,还是台湾的科技文章,或者是古籍?

这个“兆”用在什么领域? 是金融、经济领域,还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领域?

有没有其他线索? 比如,句子里有没有同时出现“亿”或者“万亿”这样的词?

第二步:根据语境选择翻译。

  • 场景一:中国大陆,宏观经济、金融、人口等领域。

    比如,“中国国债总额已达数十兆人民币。”

    这里的“兆”几乎 100% 是指 10^12。

    最准确的翻译是 trillion

    所以这句话就是 “China’s national debt has reached tens of trillions of RMB.”

  • 场景二: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作为词头(SI prefix)。

    比如,“这个处理器的频率是 3.2 兆赫。” 或者 “这张图片的尺寸是 5 兆字节。”

    这里的“兆”是指 Mega,也就是 10^6。

    对应的英文是 mega

    所以就是 “This processor has a frequency of 3.2 megahertz.” 和 “This image’s size is 5 megabytes.”

  • 场景三:来源是中国台湾、香港,或者一些海外华人社区。

    这时候要特别小心。他们可能沿用“兆 = 百万”的说法。

    比如,一个台湾公司说“年度营收五兆新台币”。你最好确认一下。有可能他们指的是 5 million。但随着两岸交流增多,现在很多台湾的正式财经文件也开始和大陆一样,用“兆”表示 trillion,但口语上还是会混用。

    这种情况下,最稳妥的办法不是猜,而是直接问清楚,或者找更多证据。比如,你可以查一下这家公司的规模,如果是一家小公司,营收不可能是 5 trillion,那肯定就是 5 million。

第三步:如果不确定,就用最笨但最安全的方法。

如果你实在搞不清上下文,或者没有时间去查证,怎么办?

那就不要用 trillion 或者 million 这种词。直接用科学计数法,或者把零写出来。

比如,有人跟你说“这个数字是五兆”。

你不确定是哪个“兆”,可以这么处理:

在口头沟通时,直接反问:“您说的是五百万(five million),还是一万亿(five trillion)?”

在书面翻译时,避免使用单词,直接写数字。你可以写 “5 x 10^6” 或者 “5 x 10^12″。如果觉得这样太学术,可以写 “5 million” or “5 trillion”。把两种可能性都列出来,让读者自己判断。

还有一个更保险的办法,就是用中文里不会产生歧义的词来转换。

“兆”如果是 10^12 的意思,它就等于“万亿”。“万亿”这个词是 unambiguous 的,没有任何歧义。

所以,当你看到“50兆”并且判断它指的是 10^12 时,你可以先在脑子里把它换算成“50万亿”。然后再翻译成 “50 trillion”。这个中间步骤可以帮你避免混淆。

总结一下,这件事的核心在于,“兆”这个字本身有历史包袱,导致它在不同语境下代表完全不同的数量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词对一词”的翻译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结合背景知识和逻辑判断的“解码”问题。

下次再有人问你“兆”的英语怎么说,你就可以把这套逻辑讲给他听。这比简单地丢出一个 “trillion” 要准确得多,也更能显示你真的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兆的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