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聊聊这个标题,“印度语英语怎么说”。
其实,这是一个有点误导性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印度根本没有一种统一的“印度语”。
印度是一个语言极其复杂的国家,官方承认的语言就有22种,全国上下有几百种语言和方言。我们常说的印地语(Hindi)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官方语言之一,但它远不是唯一的。南方有泰米尔语、泰卢固语,东边有孟加拉语,西边有马拉地语、古吉拉特语等等。
所以,当你问“印度语”,你指的是哪一种?
大概率,你真正想问的不是“印度语”,而是“带有印度口音的英语怎么说”,或者更准确一点,“印式英语”(Indian English)是怎么一回事。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印式英语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被语言学界承认的英语方言,就像美式英语、英式英语、澳式英语一样。它不是“错误的”英语,也不是“不标准的”英语,它只是英语在印度这片土地上经过几百年演化后,形成的一种有自己独特词汇、语法和发音习惯的语言变体。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印度同事,也看过不少宝莱坞电影,对印式英语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咱们今天就像聊天一样,把它拆开来看看。
首先,我们得明白英语在印度的地位。
它不是一门简单的外语,而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另一个是印地语)。在政府、高等教育、商业、法律和科技领域,英语是通用语言。你想想,一个泰米尔人跟一个孟加拉人可能没法用母语交流,但他们可以用英语。所以,英语是连接印度不同地区的一条重要纽带。
正因为英语在印度社会中如此根深蒂固,它必然会受到当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我们先从最有意思的词汇说起。
印式英语里有一些独有的词,或者是一些在其他英语国家用法完全不同的词。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prepone”。
你肯定知道“postpone”(推迟),但“prepone”这个词,你在美式或英式英语的词典里基本找不到。它的意思是“提前”。我第一次听到我印度同事说“Can we prepone the meeting?”(我们能把会议提前吗?)的时候,我愣了一下,但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个词造得合情合理,完全符合逻辑,只是在别的地方没人这么用。
还有一个词:“pass out”。
在美国,如果你说“I passed out”,意思是你“晕倒了”。但在印度,它的意思是“毕业”。所以一个印度朋友可能会兴奋地告诉你:“I passed out from university in 2020.”(我2020年大学毕业了。)这个差别可就大了,听错了会吓一跳。
再比如“good name”。
印度人问你名字的时候,经常会说“What is your good name?”。第一次听会觉得很奇怪,“好名字”?难道我还有个“坏名字”?其实这是一种礼貌的说法,源自于印地语“shubh naam”的直译,就是询问“您的大名”或者“您的全名”的意思。
还有一些日常用语:
“Do the needful.” 这句话在印度的商务邮件里太常见了。它的意思就是“请处理一下该处理的事情”或者“请采取必要的行动”。它听起来有点老派和正式,但在印度,这是一个非常标准和礼貌的请求。
“I am having a doubt.” 在标准英语里,我们会说“I have a question.”(我有一个问题)。但在印式英语里,人们常用“doubt”来指代任何疑问或不确定的地方,并且习惯用现在进行时。
“Myself, Raj.” 这是一种常见的自我介绍方式。语法上来说,这不正确,应该说“I am Raj.”或者“My name is Raj.”。但这在印度口语里很普遍,也是受当地语言习惯影响的结果。
还有数字单位。“Lakh”和“Crore”。1 lakh等于10万,1 crore等于1000万。印度人在谈论钱或者人口的时候,不会说“one million”(一百万),他们会说“ten lakhs”(十个十万)。
接下来,聊聊语法和句子结构。
印式英语的语法特点也很有趣。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现在进行时的滥用。
比如,当你问一个印度朋友是否理解了某件事,他可能会回答:“Yes, I am understanding it.”(是的,我正在理解它)。在标准英语里,“understand”这类表示状态的动词一般不用进行时,我们会说“I understand.”。这种用法同样是受了印地语等南亚语言语法结构的影响。
另一个是独特的反义疑问句。
英美人喜欢用复杂的反义疑问句,比如“You are coming, aren’t you?”(你会来,不是吗?)。印式英语就直接得多,他们喜欢在句末加上一个简单的“no?”或者“na?”。比如“You are coming, no?”。这种用法简单直接,而且在表达确认的语气上效果很好。
还有对介词的使用有时也和标准英语不同。比如,他们可能会说“pay attention on something”,而不是“pay attention to something”。或者说“discuss about a topic”,而标准英语里“discuss”后面直接跟名词,不需要“about”。
最后,我们来谈谈大家最关心的发音,也就是口音。
首先要明确一点,印度太大了,口音也千差万别。一个德里人的口音和一个班加罗尔人的口音可能完全不同。但总体上,印式英语的发音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
1. “t”和“d”的发音。印式英语里有一个很特别的音,叫做卷舌音(retroflex)。发这个音的时候,舌尖会向后卷起,顶住上颚。所以他们的“t”和“d”音听起来比英美人的更重、更硬。你仔细听“India”这个词,印度人自己发音时,那个“d”音就特别明显。
2. “th”音的变化。很多印度人在发“th”这个音时会遇到困难,因为在很多印度本地语言里没有这个音。所以,“think”(想)可能会被发成“tink”或者“think”的发音听起来更像“dink”。“the”(那个)听起来可能像“da”。
3. “w”和“v”的混淆。这两个音在一些印度口音里经常不分。所以,“we”(我们)听起来可能像“ve”,而“very”(很)听起来可能像“wery”。
4. 节奏感。这是印式英语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标准英式或美式英语是“重音计时语言”(stress-timed),意思是句子里的重读音节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相等,非重读音节会被压缩。所以听起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而印式英语是“音节计时语言”(syllable-timed),更接近于汉语。每个音节的发音时间都差不多长,没有明显的重音和弱读。这就导致了印式英语听起来有一种独特的、像唱歌一样的“哒哒哒哒”的节奏感。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叫“Hinglish”,也就是印地语(Hindi)和英语(English)的混合使用。
在日常对话、广告、电影里,印度人会很自然地在英语句子里夹杂印地语单词,或者反过来。比如,一个年轻人可能会说:“That movie was total bakwas.”(那部电影完全是垃圾。“bakwas”是印地语里“胡说、废话”的意思)。或者说:“Let’s go, yaar!”(我们走吧,哥们儿!“yaar”是朋友、伙计的意思)。
这种语言混合现象非常普遍,它不是因为人们英语不好,而是一种文化身份的体现,是一种更接地气的交流方式。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印式英语”,你需要知道它是一个完整的、有自己规则的语言系统。它有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发音。下次当你和印度朋友交流时,不要去纠正他们的“prepone”或者“do the needful”,因为在他们的语言环境里,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
沟通的关键在于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意思,而不是纠结于口音或语法上的细枝末节。了解这些差异,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对方,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