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日本人英语怎么写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日本人的名字,在英文里到底应该怎么写?

比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有时候看到的是“Abe Shinzo”,有时候又是“Shinzo Abe”。到底哪个是对的?姓在前还是名在前?这事儿其实不复杂,但里面有点小讲究。

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日本人自己的习惯是“姓在前,名在后”。

这和我们中国人是一样的。安倍晋三,“安倍”是姓,“晋三”是名。村上春树,“村上”是姓,“春树”是名。所以,如果你在日本,或者看日语资料,他们的顺序永远是“姓+名”。“Abe Shinzo”就是这个逻辑,直接把汉字按顺序读出来。

那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Shinzo Abe”这种反过来的写法呢?

很简单,为了迁就西方人的习惯。英语国家的姓名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比如“John Smith”。为了让英语世界的人更容易理解哪个是名、哪个是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人在对外交流时,会主动把自己的名字顺序调换一下。所以,“Abe Shinzo”就变成了“Shinzo Abe”。

这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你在看CNN、BBC这些外媒报道,或者读英文学术论文,或者看好莱坞引进的日本电影海报时,几乎清一色都是“名+姓”的顺序。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避免混淆。一个不了解东亚文化的西方人看到“Abe Shinzo”,很可能会以为他姓“Shinzo”。为了避免这种误会,就干脆入乡随俗,改成“Shinzo Abe”。

所以,严格来说,两种写法都有它的道理,关键看用在什么场合。

但是,这事儿最近几年又有了新变化。

大概在2019年,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Kono Taro)牵头,日本政府正式对外发出一个请求:希望外国媒体在报道日本人名字的时候,能尊重日本的传统,使用“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你看,我们报道中国领导人的时候,会写“Xi Jinping”,而不是“Jinping Xi”;报道韩国总统的时候,是“Yoon Suk-yeol”,不是“Suk-yeol Yoon”。为什么到了日本人这里,就要特殊处理,把顺序反过来呢?大家都是亚洲国家,应该用一样的标准。

这个呼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那以后,一些比较严谨的媒体和机构,开始慢慢改过来了。你会发现,现在看到“Kishida Fumio”(岸田文雄)的频率比以前高了。

不过,这个转变过程很慢。很多媒体还是习惯用“Fumio Kishida”。因为他们的读者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突然改过来,可能会造成新的混乱。所以,目前的情况是,两种用法并存,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并存。

好了,了解了背景,最实际的问题来了:我们自己写的时候,到底该用哪一种?

这得分情况。我给你几个具体的建议。

如果你是在日常聊天,或者写一些不那么正式的文章,读者主要是习惯了英文语境的人。那我建议你直接用“名在前,姓在后”的西式顺序。比如就写“Hayao Miyazaki”(宫崎骏)。这是最稳妥、最不容易让人误解的写法。大家都这么用,你跟着用,交流起来最顺畅。

如果你是在写比较正式的、或者学术性的东西,尤其内容是和日本文化直接相关的,那你可以考虑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日式顺序。但是,你必须做一个小小的处理,来避免别人看不懂。

最好的方法是,把姓氏全部大写。比如写成“ABE Shinzo”。这样,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ABE”是姓。这是学术界非常流行的一种做法,既尊重了原文顺序,又清晰地标明了哪个是姓。

或者,你也可以在第一次提到这个名字时,用括号加个注释,比如“Abe Shinzo (Abe is the family name)”。虽然有点啰嗦,但绝对不会出错。

总的来说,就是:不确定的时候,用西式顺序(名在前)最安全;如果想用日式顺序(姓在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标记。

说完了顺序,我们再聊聊拼写,也就是罗马音(Rōmaji)的问题。这才是另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

日本人名从假名变成英文字母,不是随便拼的,它有标准。最通用的标准叫“平文式罗马字”(Hepburn Romanization)。我们日常看到的所有日本人名英文拼写,99%都是基于这个系统。

这个系统有几个关键点,你只要记住了,就不会闹笑话。

第一,关于长音。

日语里有很多长音,比如“o”的长音“おー”或“おう”。在严谨的罗马字里,会在字母上加一个长音符号,写成“ō”。比如演员大野智,他的姓是“おおの”,最标准的写法是“Ōno Satoshi”。

但是,这个带长音符号的“ō”在普通键盘上不好打,在很多系统里也容易显示成乱码。所以,在日常使用中,它经常被简化。

有几种简化方式:

1. 直接省略长音符号,写成“Ono”。这是最常见的,但不精确。

2. 用“oh”来表示,写成“Ohno”。比如棒球选手大谷翔平(Ohtani Shohei),他的姓“おおたに”就是用了“oh”。

3. 用“ou”来表示,写成“Ouno”。这种相对少见一些,因为容易和别的发音混淆。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名字里有“oh”或者拼写很简单时,要想到它可能是一个长音。比如“Sato”、“Kato”、“Ito”这些大姓,其实原文都是长音(Satō, Katō, Itō)。

第二,关于“ん”(n)这个音。

当“ん”后面跟着元音(a, i, u, e, o)或者y开头的音时,为了不让发音混到一起去,有时候会加一个撇号“’”。

比如名字“纯一”,假名是“じゅんいち”,罗马音是“Jun’ichi”。如果不加那个撇号,写成“Junichi”,就可能被误读成“Ju-ni-chi”。虽然很多人会省略这个撇号,但你知道有这么回事,能帮你更准确地读出别人的名字。

第三,一些特定的发音。

这几个是死规矩,记住就行:

“し”永远是“shi”,不是“si”。

“ち”永远是“chi”,不是“ti”。

“つ”永远是“tsu”,不是“tu”。

“じ”是“ji”,不是“zi”。

“ふ”是“fu”,不是“hu”。

所以,就算你不懂日语,只要看到一个罗马音拼写,基本也能反推出它的假名。比如看到“Takeshi”,你就知道这人名字里肯定有“た”和“け”和“し”这几个音。

最后,我们来完整地走一遍流程。假设你要把作家“东野圭吾”的名字写成英文。

第一步,确定姓和名。

很明显,“东野”是姓,“圭吾”是名。

第二步,罗马音拼写。

东野 (ひがしの) -> Higashino

圭吾 (けいご) -> Keigo

这里“圭”是长音“けい”,但通常简化成“Kei”。“吾”是“ご”,所以是“go”。

第三步,决定顺序。

如果你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那就用西式顺序:“Keigo Higashino”。

如果你在写一篇关于日本推理文学的分析,想显得更专业,可以用日式顺序,并大写姓氏:“HIGASHINO Keigo”。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任何日本人的名字你都能处理好。核心就是两件事:搞清楚顺序的两种逻辑,以及拼写的基本规则。搞懂了这两点,再看到日本名字就不会犯怵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日本人英语怎么写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