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这个字,用英语怎么写?
问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爱”要怎么画一样。你当然可以画一颗心,但那只是个符号,远远不是爱的全部。所以,如果非要一个快速的答案,那好,最常见、最不会出错的几个词是:take, get, hold, bring, fetch, grab。
但你如果只背这几个单词,那我保证,你早晚会在某个场景里,闹个大红脸。
因为中文的“拿”,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词”,它是一个动作的“引子”。它本身几乎是透明的,所有的意义,都来自于它后面的宾语,和它所处的那个活生生的场景。死抠着“拿”去对等翻译,是学英语最容易掉进去的第一个大坑。
我们来拆解一下,你会发现这趟旅程比你想象得有趣得多。
首先,那个我们最熟悉的 take。它骨子里带着一种“占有”和“移除”的意味。你想想,“拿走”,英文就是 take away。从A点,转移到B点,并且归我了。你桌上的笔,我take了,它就从你那儿到了我这儿。我去星巴克,“拿”一杯咖啡,店员会问你是 “for here or to go?” 这里的 to go 其实就是 take away 的意思,你把它从店里这个空间里“移除”了。
但问题来了,你去快递站“拿”快递,能用 take 吗?非常别扭。因为这个场景的重点不是“占有”,而是“领取”一个本就属于你的东西。所以,地道的说法是 pick up。Pick up my parcel。Pick up 这个词组,充满了目的性,去一个指定的地方,完成一个拾取的动作。你也可以去学校“拿”孩子,pick up the kids。你总不能说 take the kids 吧?那听起来像是你要把孩子拐卖了,细思极恐。
再看 bring 和 take 这对冤家。多少人栽在这里头。其实超级简单,就看参照物是谁——是你,还是说话的那个人。
明天来我家开派对,记得“拿”点酒来啊!
是 bring some wine。为什么?因为动作的方向是“朝向我(说话者)”的。
你走的时候,记得把垃圾“拿”下去。
是 take the trash out。为什么?因为动作的方向是“离开我(说话者)”的。
一个来,一个去。bring 是向心力,take 是离心力。记住这个,一辈子都不会错。
接着说 hold。这个词太有画面感了。它的精髓在于“静态的持有”。你手上已经有东西了,那个状态,就是 hold。你朋友两手都占着,让你帮他“拿”一下手机。他会说:“Can you hold my phone for a second?” 他不是让你 take his phone。Take 暗示着所有权的转移,而 hold 只是临时帮你掌管一下,东西还是他的。你看,中文里一个轻飘飘的“拿”,在英文里,物权都分得清清楚楚。
然后是 grab。我超爱这个词。它带着一种速度感、一种不假思索、一种甚至有点小粗鲁的生猛。早上快迟到了,你从桌上“抓”起一片面包塞嘴里就跑。那个“抓”,就是 grab。I grabbed a slice of bread and ran out. 它不是慢悠悠地拿起、端详,而是指尖发力,目标明确,咔,一下搞定。在街上“拿”个出租车,也是 grab a taxi。充满了都市的动态感。
还有 fetch。这个词就更妙了。它包含了一个完整的动作链条:“去,然后,拿来”。你坐在沙发上,对你家狗说“去把球拿来!”,那就是 “Fetch the ball!”。你使唤你弟弟去冰箱给你“拿”瓶可乐,也可以半开玩笑地说:“Could you fetch me a Coke from the fridge?” 这个词里,带着一点点“差遣”的意味,一个完整的“往返跑”被浓缩在一个词里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有点头大。别急,还有一个万能的词,当你实在想不起来用哪个,或者在口语里想图个省事,那就用 get。
get 简直是英语动词里的“瑞士军刀”,啥都能干。
“Can you get me a drink?” (可以是你去吧台take,也可以是你去冰箱fetch)
“I need to get my coat.” (可以是从衣架上take下来,也可以是去另一个房间fetch过来)
Get 不那么精确,但它足够日常,足够包容。在很多非正式场合,用 get 来替代 take 或者 fetch,完全没问题,甚至更自然。
好了,物理世界的“拿”我们聊得差不多了。但中文的“拿”,可不止于此。它早就渗透到了精神和抽象的层面。这才是真正考验语言感觉的地方。
比如,“你别拿我开玩笑!”
这里可没有什么 take 或者 get。地道的说法是 Don’t make fun of me 或者 Stop joking about me。这里的“拿”,是一种“把……当作”的意味。
再比如,“糖醋排骨是我的拿手菜。”
Sweet and sour pork is my signature dish. 或者 my specialty。这里的“拿手”,是一种“熟练掌握、能展示出来”的自信。signature dish,招牌菜,这个翻译是不是一下就把那种得意洋洋的感觉给勾勒出来了?
最绝的,是“拿捏”。
这个词,天啊,简直是中文的精髓。它已经完全超越了动作本身,变成了一种对火候、分寸、人心的精准掌控。说你对一件事“拿捏”得很好,是说你 got the hang of it,或者,如果你做得特别出色,可以说是 you nailed it。说你把一个人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那可能是 you have him/her completely figured out。这里没有一个对应的英文单词,因为它是一种东方式的、只可意会的智慧。你要翻译的不是“拿捏”这两个字,而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状态和结果。
所以你看,回到最初的问题,“拿”用英语怎么写?
答案就是,忘了“拿”这个字本身。
别再用中文的词去套英文的壳。你应该做的,是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播放”那个场景:
是有人要把东西从一个地方永久性地移走吗?(take)
是有人要把东西带到我这里来吗?(bring-)
是有人手上正稳稳地举着什么东西吗?(hold)
是有人要快速、不经意地抓取个什么玩意儿吗?(grab)
是有人要去一个地方再把东西取回来吗?(fetch)
还是,只是一个笼统的、表示“获得”的动作?(get)
又或者,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理动作,而是一种比喻,一种态度,一种关系?(make fun of, signature dish, nail it)
语言不是公式,语言是活色生香的生活本身。当你开始用画面、用场景、用意图去思考,而不是用孤立的单词去翻译时,你就真正开始“拿捏”这门语言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