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的英语是 water chestnut。
说真的,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都不是先蹦出这个标准答案,而是浮现出各种哭笑不得的场景。这东西,真的,第一次在国外超市的罐头区看到 water chestnut 这个词,我愣了半天。货架上那白白胖胖、切得整整齐齐泡在水里的玩意儿,跟我记忆里那个黑不溜秋、带着泥土芬芳、需要费老大劲儿才能削掉一层“盔甲”的马蹄,简直是两个物种。
这……是马蹄?
是的,从植物学上讲,它就是。但从一个吃货的灵魂深处发问,这翻译,真的够吗?
Water chestnut,我们拆开来看,water,水。这个好理解,马蹄,或者说它的学名“荸荠”,本就是水生植物,长在水田的泥巴里。小时候跟着大人去挖马蹄,一脚踩下去,噗嗤一声,泥浆能没过脚踝,那画面感,至今都清晰。所以这个“水”字,是它的出身,是它的DNA,没毛病。
但重点来了,chestnut,栗子。这就有点意思了。第一次听到这个翻译的外国人,脑子里浮现的八成是咱们冬天吃的糖炒栗子,那种粉粉糯糯、香甜温热的口感。然后你给他递过去一个削好皮的、白生生的马蹄,让他“咔嚓”一口咬下去……那感觉,估计跟期待吃到苹果派结果一口咬到个生土豆差不多,充满了“惊喜”。
为什么叫 chestnut 呢?老外给出的解释通常是,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去皮前)和欧洲的一种栗子(horse chestnut,马栗)有点像。仅此而已。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形补义”的翻译,简单粗暴,但有效。它解决了“这是什么”的问题,却完全没能传达出“它尝起来怎么样”的精髓。
这就得说到咱们中国人对马蹄的感情了。
在我们的语境里,“马蹄”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清脆的声响。它不是粉糯的,它是 crisp(酥脆的)、crunchy(嘎嘣脆的)。你甚至可以说它是 juicy(多汁的)。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介于水果和蔬菜之间的口感。生吃的时候,那股子清甜,带着一点点只有从泥土里新挖出来的植物才有的、略带“野性”的芬芳,是任何罐头食品都无法复制的。那一口咬下去,汁水在嘴里爆开的感觉,是夏天傍晚的一阵凉风,是喉咙里的一抹甘泉。
所以,如果一个外国朋友问我 water chestnut 是什么,我绝不会只告诉他这个名字。我会说:
“Okay, so its name is water chestnut, but listen, you have to forget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chestnuts. It’s not nutty or soft. Imagine a cross between a jicama (凉薯) and a pear, but way crunchier. It’s super crisp and subtly sweet, very refreshing. We eat it raw like a fruit, or we slice it up and put it in stir-fries to add this amazing crunchy texture.”
你看,为了解释它,你需要调动一连串的词汇和比喻。Crisp、crunchy、refreshing、texture……这些词组合起来,才勉强能勾勒出马蹄的轮廓。
更有趣的是,马蹄的字面翻译,horse’s hoof。这曾经是我跟外国朋友开玩笑的经典梗。当他们一脸困惑地看着菜单上的“马蹄糕”(Water Chestnut Cake)时,我会故作神秘地说:“It’s made from horse’s hoof.” 看着他们瞬间瞪大的眼睛和难以置信的表情,真的,太好玩了。当然,玩笑过后还是要赶紧解释清楚,不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种翻译上的“失真”,其实在食物的世界里太常见了。它暴露了语言在传递感官体验时的无力。Water chestnut 这个词,在西方世界,几乎是和中餐馆的“炒杂碎”(Chop Suey)深度绑定的。它是一种配料,一种增加口感的小工具,很少有人会把它当成主角。他们体验到的,是那个在罐头里失去了大部分风味,只剩下一点点脆度的“尸体”。
而我们呢?
我们有生吃的马蹄,那是水果。
我们有马蹄甘蔗水(water chestnut and sugar cane drink),那是清热下火的凉茶,是广东人刻在骨子里的“凉方”。
我们有马蹄糕(water chestnut cake),那是过年过节点心匣子里的常客,半透明的糕体里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马蹄碎,Q弹又爽口。
我们甚至在做肉丸,比如经典的狮子头(Lion’s Head Meatball)时,都会在肉馅里掺上切得细碎的马蹄丁。为什么?不只是为了那一点点甜,更是为了在绵密的肉糜中,制造出“咔嚓咔嚓”的惊喜口感,打破纯肉的油腻,让整个丸子“活”起来。
所以,马蹄的英语怎么说?
答案是 water chestnut。
但这个答案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想象和味觉记忆。一个词,在一种文化里,是罐头货架上平平无奇的食材;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是从田间泥土到街头巷尾、从生食小吃到宴席大菜,无处不在的、鲜活灵动的存在。
下一次,当你向外国朋友介绍马蹄时,别只丢给他们一个 water chestnut。多说几句吧,告诉他们关于泥土、关于清甜、关于那一声“咔嚓”的故事。这不仅仅是在翻译一个词,更是在分享一种我们独有的、关于食物的美好体验。这,比任何一个精准的词汇都更有力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