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的英语,直接点说,就是 whether
和 if
。
就这么简单?
当然不。要是真这么简单,估计你就不会来问了,我也没必要在这儿敲下这么多字。这俩词儿,简直是无数英语学习者心头那道过不去的坎,尤其是在写作和需要“讲究”一点的口语里。它俩的关系,就像是双胞胎,长得像,但性格、能去的地方,差远了。
我们先来聊聊那个看起来更“高级”的家伙:whether
。
我总觉得 whether
自带一种选择的仪式感。它的核心,就是“两者(或多者)择一”。你脑子里可以立马浮现一个画面:一条岔路口,左还是右?去还是不去?A还是B?当这种“二选一”的意味特别浓厚的时候,whether
就该登场了。它特别喜欢跟 or not
这个小跟班一起出现,来强调这种选择的对立性。
比如,你老板让你确认个事,你可能会说:
“I need to confirm whether the client will sign the contract or not.”
我得确认一下客户到底签不签合同。
你看,这里的 whether ... or not
把“签”和“不签”这两种可能性摆得明明白白,放在天平两端,特别正式,有种“这事儿很重要,必须给个准话”的感觉。当然,很多时候 or not
也可以省略,whether
本身就包含了这个意思。
“I wonder whether he received my email.”
我在想他是否收到了我的邮件。
但有几个地方,是 whether
的专属领地,if
轻易是闯不进来的。教科书上会把这些总结成干巴巴的语法点,但我更愿意把它们理解成一种“语感”上的必然。
第一,当“是否”引导的整个从句,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时。
你想想,“他来不来这件事不重要”。“他来不来”是主语。这时候,你只能用 whether
。
Whether
he comes is not my concern. (他来不来不关我事。)
你试试用 if
? If he comes is not my concern. —— 别扭,非常别扭。英语母语者听了会觉得你的舌头打了结。为什么?因为 if
的“条件”感太强了,它一开头,听的人下意识就在等一个“结果”,比如 If he comes, I will leave. (如果他来,我就走)。你突然把这个“条件”当成一个“名词”来做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就崩了。
第二,当它跟在介词后面时。
比如,“这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钱”。“取决于”是 depend on,on 是个介介词。介词后面,也得是 whether
的地盘。
Our plan depends on whether
we have enough funding.
这同样是语感问题。介词后面通常跟名词性的东西,而 whether
引导的从句,名词属性更强,更像一个“待定的事实”;if
引导的从句,副词属性更强,像一个“虚拟的条件”。所以,你不能说 depend on if…,听起来也像个语法错误。
第三,当它跟在不定式(to do)前面时。
这是个很经典也很有用的用法。
She couldn’t decide whether
to stay or to leave. (她决定不了是走是留。)
这里的 whether to do
结构,简洁又地道,完美地表达了那种选择的困境。而 if
,它根本没有 if to do 这种用法。死路一条。
所以你看,whether
像个穿着正装的绅士,出入的场合比较讲究,规矩也多。它强调的是“选择”本身,是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那 if
呢?
if
可就亲民多了。它像你衣柜里那条最舒服的牛仔裤,百搭,随性。它的核心意思是“如果”,是“条件”。这是它的老本行,谁也抢不走。
If
it rains tomorrow, the picnic will be cancelled. (如果明天下雨,野餐就取消。)
这是典型的条件状语从句,whether
在这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真正让大家头疼的,是 if
出来“抢地盘”的时候。
在很多非正式的、特别是口语的语境里,当“是否”引导一个宾语从句时,if
和 whether
几乎可以随便换。
“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来。”
I don’t know if
he will come.
I don’t know whether
he will come.
这两句,在日常对话里,意思一模一样,99%的母语者都不会去区分。if
因为更短、更常用,可能说的人还更多一些。我记得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语法规则,每次想说“不知道是不是”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想“嗯,这里是宾语从句,可以用if,但用whether更正式……”,结果就是话说得磕磕巴巴。后来发现,我周围的朋友、同事,张口就是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nything.” “I’m not sure if
I can make it.” 很少有人会刻意用 whether
。
那么,在这种可以互换的情况下,它们到底还有没有一丁点儿区别?
有。但那种区别,已经不是对错了,而是一种极其微妙的“风味”差异。
用 whether
的时候,你的潜意识里,还是更侧重于那个“选择”。
I’m not sure whether
to tell him the truth.
这里的重点是“说”与“不说”这个两难的抉择。
用 if
的时候,语感上会更偏向于“条件”的意味,哪怕它在语法上是个宾语从句。
I’ll be happy if
you can come.
我当然可以把它翻译成“你能否前来,我都会很高兴”,但它的底层逻辑更像是“如果你能来(这个条件达成),我就会很高兴(这个结果发生)。”
说真的,这种细微的差别,很多时候连母语者自己都意识不到。它更像一种语言的惯性。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口语和非正式写作中,当“是否”引导宾语从句时,大胆地用 if
,没人会怪你。它更自然,更流畅。
但是,如果你在写一篇重要的报告、论文,或者一封严肃的商业邮件,那么多用 whether
绝对能让你的文字看起来更严谨、更专业。它就像给你的句子加了个“已认真校对”的标签。
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我们表达“是否”的概念,根本不需要这两个词。英语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灵活性。
你想问别人“你周五有空吗?”,你当然可以很绕地说:
I would like to ask whether
you are available on Friday.
但这样说话,不累吗?
一个简单的问句不就解决了?
Are you free on Friday?
你想表达“他参不参加会议还是个未知数”,你也可以说:
It’s still uncertain whether
he will attend the meeting.
但更简洁的说法是:
His attendance is still in question.
或者:
We are not sure about his attendance.
你看,跳出“一个中文词对应一个英文词”的思维定式,整个世界都开阔了。语言不是公式,不是代码,它是有血有肉、有呼吸的活物。掌握 whether
和 if
的规则是基础,是“术”;而真正懂得在什么情境下,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贴切、最地道,那才是“道”。
所以,下次当你再纠结“是否”该用哪个词时,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在强调一个两难的选择吗?(倾向 whether
)
我是在设定一个条件吗?(用 if
)
这个“是否”从句,是不是做了主语或者跟在介词后面?(必须用 whether
)
我是在跟朋友发信息,还是在给教授写邮件?(前者用 if
更自然,后者用 whether
更稳妥)
我能不能换个更直接的问法,或者换个名词来表达,从而彻底绕开这个选择?
把这些问题揉进你的语感里,慢慢地,whether
和 if
就不再是让你头疼的语法点了,而是你工具箱里两把趁手的、功能不同的工具。你知道什么时候该用精密的螺丝刀(whether
),什么时候一把随手的大锤(if
)就能搞定。
这,可能比单纯记住几条规则,要有用得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