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菜英语怎么说

中国菜的英语,最直接、最偷懒的说法,就是 Chinese food。但如果你只知道这个,那你基本上就等于对着一个法国人说“哦,欧洲菜”,或者对着一个巴西人说“嗯,南美菜”。

这话说得没错,但又什么都没说。

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中国菜”这三个字怎么翻译,而是,你怎么跟一个老外,说清楚一盘 鱼香肉丝 (Yúxiāng Ròusī) 到底是什么神仙美味,而不是让他以为里面真的有鱼。这才是灵魂拷问。

说真的,每次看到国外一些中餐馆菜单上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我就脑仁疼。那感觉,就像是把你最心爱的一首古诗,用谷歌翻译转了三遍,最后变成了“月亮很大,我想妈妈”。意境?全无。食欲?灰飞烟灭。

最经典的,莫过于 夫妻肺片 (Fūqī Fèipiàn)。直译过来?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我跟你讲,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外国人看到这个,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哇,这道四川名菜看起来好有故事”,而是“这是什么恐怖片里的食人魔菜谱吗?”他们会脑补出一对恩爱夫妻惨遭毒手然后被做成菜的惊悚画面。你看,这不就出问题了吗?文化隔阂,直接变成了犯罪现场。

还有 麻婆豆腐 (Mápó Dòufu),一个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家常菜。翻译成 Pockmarked Old Woman’s Tofu (满脸麻子的老太太做的豆腐)。虽然这是对菜名起源最忠实的翻译,但你想想,谁会对“麻子脸老太太”这个名头产生食欲?这名字里蕴含的,其实是市井的、充满了烟火气的传奇故事,是一种味道上的身份认证。可到了英文里,就只剩下不那么雅观的字面意思。

所以,怎么破?

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根本就不是“翻译”,而是“诠释”。这里面有几种境界。

第一层,也是最实用的一层:拼音 + 核心食材/做法说明

这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也最体面的一种方式。保留中文菜名的发音,也就是它的“名”,然后用简单的英文解释它的“实”。

比如,宫保鸡丁,就叫 Gongbao Jiding,或者 Kung Pao Chicken (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西化拼音)。后面可以加一句:Spicy stir-fried chicken with peanuts and chili peppers。这样一来,对方既知道了这道菜的“大名”,也明白了自己将要吃到什么。他下次去别的中餐馆,就可以直接凭着“Gongbao”这个音去找菜,这就建立起了认知。

再比如 回锅肉,叫 Huíguōròu,后面跟上 Twice-cooked pork with spicy bean sauce。你看,“回锅”这个精髓,不就通过 Twice-cooked (烹饪两次)给巧妙地传达出来了吗?这既尊重了菜名本身,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一种智慧,一种懂得如何“亮出底牌”又不失神秘感的智慧。

第二层,是追求意境的“神翻”。

这一层就比较考验功力了,不是所有菜都适用,但一旦用好了,简直绝了。

比如 佛跳墙 (Fó Tiào Qiáng)。你当然可以老老实实地解释成 A complex Chinese soup with a variety of seafood, meat, and precious ingredients。没毛病,但无趣。而那个流传甚广的翻译,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就完全是另一个维度了。它没有告诉你里面有什么,但它用一个极具画面感的传说,瞬间把这道菜的“珍馐”地位给顶了上去——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味,能香到让潜心修行的佛陀都忍不住要跳墙出来一探究竟?这想象空间,这文化魅力,一下子就拉满了。这才是高级的文化输出。

还有 蚂蚁上树 (Mǎyǐ Shàng Shù),一道用肉末扒拉着粉丝的家常菜。如果翻译成 Sauté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Pork (肉末炒粉丝),准确,但干巴巴。但如果叫 Ants Climbing a Tree,再配上一张图,外国人一看,立马就“get”到了那个画面感和趣味性。他们会觉得“哇,中国人好有想象力”,而不是“哦,又是一道炒粉”。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神翻”可遇不可-求,而且容易玩脱。你总不能把“驴打滚儿”翻译成 Donkey Rolling in the Dust 吧?那听起来也太不卫生了。

聊到这,其实还没触及到真正的核心。因为 Chinese food 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笼统的、甚至有点傲慢的标签。

你跟一个讲究的吃客说 Chinese food,他脑子里会冒出一连串的问题:

你说的是哪个菜系的?

是热烈奔放、让人汗流浃背也停不下筷子的 川菜 (Sichuan Cuisine) 吗?那种 麻辣 (málà),那种花椒的麻和辣椒的辣在舌尖上共舞的快感,是 Sichuan Cuisine 独有的灵魂图腾。

还是精致淡雅、讲究食材本味的 粤菜 (Cantonese Cuisine)?从晶莹剔透的虾饺,到火候精到的清蒸鱼,吃的是一个“鲜”字,是一种对食物最本真的尊重。

又或者是咸香醇厚、擅长“扒、烧、炖”的 鲁菜 (Shandong Cuisine)?那是孔府家宴的底蕴,是北方菜系的基石。

还有 苏菜 (Jiangsu Cuisine) 的精雕细琢,浙菜 (Zhejiang Cuisine) 的清鲜爽脆,闽菜 (Fujian Cuisine) 的汤汤水水,湘菜 (Hunan Cuisine) 的纯粹辣意,徽菜 (Anhui Cuisine) 的火腿和笋。

八大菜系 (Eight Great Cuisines),每一个都自成一派,每一个背后都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脾气和活法。所以,下一次,当你真的想和一个外国朋友深入聊聊中国菜,不妨试试别说 Chinese food,而是告诉他:“Tonight, I’m taking you to try some Sichuanese food, be prepared for a numbingly spicy journey!” (今晚我带你去吃川菜,准备好迎接一场麻辣之旅吧!)

这样一来,对话的层次就完全不同了。

最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在国外遍地开花的“美式中餐”。像 左宗棠鸡 (General Tso’s Chicken)蟹角 (Crab Rangoon)幸运饼干 (Fortune Cookie)。这些东西,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十有八九都没见过。

但这算 Chinese food 吗?

算,也不算。

它是一种菜系的“移民”,在新的土地上为了生存和迎合当地口味,发生了奇妙的“物种变异”。它甜、它酸、它油炸,它简单粗暴,它非常“美国”。它或许不是正宗的“中国菜”,但它确确实实是“华人在海外创造的菜”,是中餐文化生命力顽强、懂得变通的另一种证明。你可以不爱吃,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

所以你看,“中国菜英语怎么说”这个问题,答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无比复杂。它背后牵扯的,是语言的艺术、文化的鸿沟、历史的流变和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它不仅仅是把一个词翻译成另一个词,更是我们如何向世界,去讲述我们餐桌上的故事,讲述我们那浸润在五味陈杂里,活色生香的,人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中国菜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