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英语当成一门知识来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英语本质上不是知识,而是一项技能,就像骑自行车或者游泳。 你不可能通过阅读游泳手册就学会游泳,对吧? 英语也是一样,你不能光靠背单词、记语法规则就指望能流利地使用它。 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沟通,是实际应用。 如果你只看不练,把它当成考试科目来对待,那你永远都学不会。
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是,学英语就要从背单词开始。 很多人觉得单词量越大,英语就越好。 但实际上,脱离语境孤立地背单词,效果很差。 你可能认识一个单词的多种中文意思,但在具体的句子中,你还是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怎么用。 这就像你有很多砖头,但你不会盖房子,这些砖头对你来说没什么用。 更有效的方法是,在阅读和听力中学习单词。 当你在一个有意义的语境里遇到一个生词时,你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出它的意思,这样记住的单词才是“活”的,你才知道怎么用它。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度依赖语法。 有些人花大量时间钻研复杂的语法规则,这当然没错,语法很重要。 但是,如果你只注重语法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就会导致你说英语的时候脑子里总是在想“这个句子结构对不对?”“这个时态用得准不准确?”,结果就是说得磕磕巴巴。 学习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犯错是难免的,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你不用等到语法完全掌握了才开口说话。
还有所谓的“磨耳朵”,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停地听英语,听力就能提高。 这个方法有一定道理,但关键在于“可理解性输入”。 如果你听的内容完全超出你的理解范围,那其实和听噪音没什么区别。 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他不会自动学会游泳,只会溺水。 所以,你应该选择适合你当前水平的听力材料,比如慢速英语新闻、有声书或者你感兴趣的英文播客。 刚开始可以一句一句地跟读,模仿发音和语调,直到你能基本听懂为止。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和学习英语呢? 把它当成一项技能来刻意练习。
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 你学英语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为了能和外国人无障碍交流,或者是为了看懂最新的美剧和英文原著? 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 目标越具体,你就越有动力坚持下去。 比如,你的目标可以是“三个月后能够用英语进行10分钟的日常对话”,而不是一个模糊的“学好英语”。
其次,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语言环境。 这不一定非要出国。 你可以把手机和电脑的系统语言设置成英语,多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刚开始可以开双语字幕),多听英文歌曲,阅读英文网站和书籍。 目的是让你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使用英语,让你的大脑习惯用英语来思考。 比如,你可以选择一部你喜欢的英文电影,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带着字幕看,学习里面的生词和表达方式,然后反复听,直到不看字幕也能听懂大部分内容。
然后,听说读写要均衡发展。 很多人是“哑巴英语”,阅读和写作还行,但一开口就说不出来。 这是因为听和说练得太少。 听力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带逐字稿的材料,先盲听一遍,再对照文本学习,直到完全听懂。 口语方面,不要害怕犯错,要勇敢地开口说。 你可以找一个语伴,或者参加英语角,甚至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 模仿是学习口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跟读美剧台词或者新闻广播,注意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 阅读和写作同样重要。 每天坚持阅读一些英文文章,不一定很长,关键是坚持。 写作可以从简单的日记或者评论开始,练习用英语组织和表达你的思想。
最后,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门语言。 很多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俚语都与文化紧密相关。 比如,同样是表达感谢,除了“Thank you”,在不同的场合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能让你的英语听起来更自然、更地道。
总而言之,理解英语的关键在于把它从一门“知识”转变为一项“技能”。 这意味着你需要:
停止死记硬背:把单词和语法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
多听多说:创造机会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练习。
均衡发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偏科。
保持耐心:语言学习没有捷径,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刻意练习的过程。
不要再把英语当成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小步骤,每天坚持练习,哪怕只有20分钟。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你会发现,理解和掌握英语并没有那么难。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