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英语到底怎么读?
咱们聊聊“上海”这个词的英语发音。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两个汉字而已,但真要说明白了,里面的细节还挺多。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可能都曾经或者现在正用一种“差不多”的发-音去读它。但“差不多”到底差多少?这篇文章,咱们就把它聊透。
先说最主流的读法,也是最“对”的读法
如果你去问一个说英语的外国人,“Shanghai”怎么读,大概率会听到一个听起来像“尚嗨”的发音。
我们可以把这个词拆成两半来看:
-
Shang:这个部分的音,很接近中文的“尚”。准确一点说,它的发音在国际音标里是 /ʃæŋ/。 这里的“sh”就跟英语单词“she”开头那个音一样。 中间的“a”发的是一个短元音 /æ/,类似单词“hat”(帽子)或者“apple”(苹果)里的“a”音。 最后是“ng”的鼻音 /ŋ/,和“sing”(唱歌)的结尾一样。
-
Hai:这部分的音,几乎就和中文的“嗨”或者英文的“high”(高)一模一样。 国际音标是 /haɪ/。 “h”就是正常的出气音, 重点是后面的“ai”,发的是 /aɪ/ 这个双元音,跟“eye”(眼睛)或者“I”(我)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标准的英美发音就是 /ˌʃæŋˈhaɪ/。 重音在第二个音节“hai”上面。你读的时候,要感觉是把“嗨”这个音读得更重、更长一点。可以试试这样念:shang-HAI。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会读错?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受了汉语拼音的“干扰”。我们看到“Shang”,第一反应就是拼音里的“shang”(上)。但是,拼音里的“a”和英语里“Shanghai”的那个“a” (/æ/) 是有区别的。拼音的“a”开口更大,声音更亮,有点像“啊”。而英语里的 /æ/ 这个音,嘴巴要扁一点,舌头位置也更靠前。所以,如果我们完全按照拼音去读“shang”,外国人听起来可能就会觉得有点怪。
第二个原因,是“hai”这个部分。拼音里的“hai”(海)和英语里的“high”虽然听着很像,但在实际说话的语流里,中国人读“海”的时候,音调(第三声,先降后升)和时长会跟说英语的人读“hai”有细微差别。英语里的“hai”通常更短促有力,尤其是在它作为重读音节的时候。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年前,我跟一个美国朋友聊天,提到上海,我很自然地用中文的读法去念“上海”。他愣了一下,然后重复了一遍“Oh, Shang-HIGH?”。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在另一门语言里的发音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从那以后,我才开始刻意地去模仿英语里的发音方式。
国际音标(IPA):给发音上个“双保险”
刚才我们提到了国际音标(IPA),这东西就像是给全世界所有语言的发音制定的一套统一标准。如果你想做到100%精确,那看懂音标是最靠谱的办法。
“Shanghai”的国际音标是 /ˌʃæŋˈhaɪ/。
我们再拆解一次:
/ʃ/:就是“sh”的发音,舌尖要卷起来靠近上颚,但不要接触到,然后送气。
/æ/:嘴巴张开,嘴角向两边咧开,感觉像在发“爱”的音,但嘴型更扁。
/ŋ/:舌后部抬起,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
/h/:就是单纯的哈气声。
/aɪ/:这是一个滑动音,从 /a/ 的音开始,然后嘴巴慢慢合拢,滑向 /ɪ/ 的音。感觉就像读“啊”然后迅速接到“一”。
看音标练习的好处是,它能帮你摆脱母语的束持,从一个更客观、更科学的角度去校准自己的发音。现在很多在线词典都有真人发音功能,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对着音标,找到最准确的感觉。
聊点更深的:真正的“上海话”怎么说?
既然聊到了上海,就不能不提上海话。作为一个博主,我觉得分享一点更有深度的东西,才算对得起读者。
“上海”这两个字在上海本地方言里的发音,跟普通话和英语都完全不一样。上海话属于吴语的一种,它的发音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特征,比如“浊音”。
用国际音标来标注,上海话的“上海”大概是 [zɑ̃.hɛ]。
- 上 (zɑ̃):这个音很有特点。它的声母是一个浊音,有点像蜜蜂飞过的“嗡嗡”声(/z/),但更轻微。韵母是一个鼻化元音 /ɑ̃/,发音的时候气流同时从嘴和鼻子里出来,听起来有点像法语里的鼻音。
- 海 (hɛ):声母是 /h/,但这是一个浊音的 /h/,声带需要振动,听起来比普通话的“h”要更“重”一点。韵母 /ɛ/ 的发音类似英文单词“bed”(床)里的那个元音。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听到一个老上海人用本地话讲“上海”,你会发现那个发音(听起来有点像“Zang He”)和你平时听到的普通话或英语版本,简直是天壤之别。这背后其实就是语言学的魅力所在,同一个地名,在不同的语言体系里,因为发音规则和历史演变的不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了解这一点有什么用呢?用处很大。它能让你意识到,语言之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英语里的“Shanghai”发音,是英语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对中文发音进行“改造”和“适应”的结果。 这和我们把“New York”叫成“纽约”是一个道理。我们并没有去模仿“New York”的真实发音,而是用了中文里已有的、发音相近的汉字去“转写”它。
实际应用中的建议
好了,聊了这么多理论,最后给点实在的建议。
-
分清场合:当你在和说中文的人聊天时,就用标准普通话大大方方地说“上海”就行。没必要为了显示自己英文好,特意用英语发音,那样反而显得奇怪。
-
模仿标准:当你在和说英语的人交流,或者在需要使用英语的场合,就尽量往 /ˌʃæŋˈhaɪ/ 这个标准发音上靠。多听、多模仿是最好的办法。你可以找一些新闻报道或者纪录片,听听里面的母语者是怎么发音的。
-
不必过分纠结:发音这东西,只要不产生歧义,有点口音是完全正常的。全世界说英语的人,口音五花八门,印度口音、日本口音、法国口音,各有特色。只要你的“Shang”和“hai”两个音节都发出来了,重音也基本放在了“hai”上,对方绝对能听懂。不用因为那个 /æ/ 音发得不够地道而不敢开口。
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工具,而不是表演的道具。我们努力把发音搞清楚,目的是为了更顺畅、更准确地交流。理解了“上海”在不同语言里的发音差异,不仅能帮你把这个词读对,更能让你对语言本身多一分理解和敬畏。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