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英语总结,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很多人都头疼。问题出在哪?大部分人以为总结就是“缩写”,从原文里东拼西凑几句话,看起来短了就完事了。这是最大的误区,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的总结看起来逻辑混乱、语言生硬,甚至有时候老师或老板会觉得你在抄袭。
我以前也这么干过。上学的时候,老师让总结一篇长文章,我就把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抄下来,再加点连接词。结果分数很低,老师的评语是“没有理解文章核心”。那时候我才明白,总结的核心不是“抄”,而是“重述”。是用你自己的话,把作者的核心观点和逻辑链条,清晰地讲出来。
这就像你去看了一部电影,回来朋友问你讲了什么。你不会把电影里的台词一句一句背出来,对吧?你会说:“这电影讲了一个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 这就是总结的精髓。你理解了,消化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
好,那具体怎么做?我给你拆解成几个步骤,跟着做,绝对比你现在瞎捉摸要有效得多。
第一步:彻底读懂原文,别着急动笔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很多人拿到文章,扫一眼就开始划句子,这是错的。你都不知道文章到底想说什么,划出来的句子怎么可能对?
正确的做法是,至少读两遍。
第一遍,通读,不要停。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概讲了什么。谁是主角?核心话题是什么?作者的整体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读完后,你心里要有个大概的印象。比如,这篇文章是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作者觉得是好事。
第二遍,精读,边读边做笔记。这次要慢下来,搞清楚文章的结构。
作者的中心论点(Thesis Statement)是什么?通常在开头或结尾。把它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一遍。
文章是怎么支撑这个论点的?分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论点是什么?
每个段落的核心句(Topic Sentence)是哪一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句或第二句。把它划下来。
有没有关键的数据、例子或者证据?这些是支撑论点的血肉。
做笔记的方式随便你,可以在旁边写批注,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文章的逻辑结构。重点是,通过这个过程,你把文章从一个整体拆解成了“论点 + 论据”的骨架。这个骨架就是你接下来写总结的基础。
第二步:放下原文,开始写初稿
对,你没看错,放下原文。不要看着原文写。
为什么?因为看着原文写,你就会不自觉地去抄它的句子和结构,又回到了老路上。把原文盖上,只看你刚才做的笔记(或者你画的逻辑结构图)。
然后,想象你要跟一个完全没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解释,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你就用最简单的口头语,把这个事儿说一遍。
比如,你可以这么对自己说:“嗯,这篇文章主要是说,很多人担心 AI 抢工作,但作者觉得不用太担心。他分了三点来说。第一,AI 主要替代的是重复性劳动,这反而能让人去做更有创造性的事。第二,历史上每次技术革命,比如蒸汽机,都创造了比消失的岗位更多的新岗位。第三,作者也承认会有阵痛期,所以他建议政府和个人要提早准备,比如加强职业培训。”
你看,这个过程完全是你自己的话。然后,你把刚才口头说的这些,写下来。这就是你的总结初稿。它可能语言不那么精炼,甚至有点口语化,没关系。但它的逻辑是清晰的,而且完全是你自己的理解。
第三步:精炼和修改,对照原文检查
现在,你的初稿有了,骨架是清晰的。接下来就是给它穿上“得体的衣服”。
-
回到学术或专业的语言风格。 把初稿里那些口语化的词,比如“这个事儿”、“然后呢”,换成更书面的表达。比如,把“作者觉得”换成 “The author argues that…” 或者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
确保准确性。 现在可以重新打开原文了。对照一下你的初稿和原文,看看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你总结的要点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有没有歪曲或者夸大?比如,作者只是说“AI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而你写成了“AI会带来巨大灾难”,这就是不准确。
-
保持中立。 总结是客观转述,不是读后感。绝对不要加入你自己的观点。不要写 “I think the author is right about…” (我觉得作者这点说得对) 这种话。你的任务是忠实地呈现原文的内容,你的个人意见在这里没有位置。
-
注意长度。 总结的长度根据要求来。如果没有具体要求,一般是原文长度的10%到25%左右。检查你的初稿,看看有没有可以删减的废话。每一句话都应该是传递核心信息的。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初稿里写着:“The author talks about a study. This study was done in 2022. It found that many jobs will change.”
你可以精炼成:“A 2022 study cited by the author found that many jobs will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 句子更短,信息量一样,而且更专业。
第四步:学习一些常用的句式和词汇
要想让你的总结看起来更地道,掌握一些固定的句式和动词很有帮助。这就像做菜有了好调料,味道立马不一样。
表示“作者说/认为”的动词:
Argues/Claims/Asserts: 语气比较强,表示作者在提出一个明确且坚定的论点。 (The author argues that universal basic income is a necessity.)
Suggests/Proposes: 语气比较缓和,表示作者在提出一个建议或可能性。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companies should invest more in employee training.)
Points out/Highlights/Emphasizes: 表示作者在强调某个特定的事实或观点。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high cost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sed plan.)
Discusses/Examines/Explores: 比较中性的词,表示作者在探讨一个话题。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s and cons of remote work.)
Concludes that…: 用在总结的结尾,引出作者的最终结论。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benefits of the policy outweigh its drawbacks.)
连接逻辑的词:
开头可以说: The article/report/study examin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s…
引出第一个要点: Firstl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main argument is that…
引出后续要点: Secondly, … In addition, … Furthermore, … The author also notes that…
表示转折: However, … On the other hand, …
表示因果: Therefore, … As a result, … Consequently, …
结尾可以说: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To sum up, …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把这些词和句式用到你的总结里,你的文章立刻就会显得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最后,我想说一个关于不同场景下总结的区别。你给老板写的项目报告总结(Executive Summary)和你为学校课程写的学术文章总结(Academic Summary)是不一样的。
- 商业总结 (Executive Summary): 极其看重结果和建议。通常放在报告的最前面。老板没时间看长篇大论,他只想知道“问题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所以,商业总结要直接、简短,重点突出结论和行动建议。
- 学术总结 (Academic Summary): 更看重对原文逻辑的完整呈现。你需要清晰地说明作者的研究问题、使用的方法、发现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重点是客观、准确地转述作者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总而言之,写好英语总结不是一项语言技巧,而是一项思维技巧。它考验的不是你会不会抄句子,而是你能不能快速抓住信息的核心,理清逻辑,并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个能力,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极其重要。
多练习。从你感兴趣的短新闻开始,试着用这几步去总结它。先读懂,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再写下来,最后修改润色。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写总结这件事,没那么难。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