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手机里都装着可可英语,但大部分人只是偶尔打开,漫无目的地刷刷,最后变成了个摆设。其实这东西用好了,是个宝藏,用不好,就是个占内存的App。问题不在于App本身,而在于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系统地用它。
咱们先搞清楚一件事:你学英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研,还是为了能跟老外聊天,或者看懂美剧?目标不一样,用法就完全不同。别想着“我全都要”,那样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如果你是为了考试,比如四六级。那你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听力”和“阅读”这两个版块。
先说听力。考试听力不是让你听懂每个词,是让你抓住关键信息。可可里面有历年的真题,这是最好的材料。别一上来就直接做题。我的用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盲听。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听一遍,不看原文。能听懂多少算多少,别有压力。目的是让你熟悉语速和说话人的口音,同时试着去抓文章的大意。比如,听完后问自己,这篇讲的是环保还是科技?
第二步,看原文听。现在,打开原文,跟着音频再听一遍。这一遍的目的是把你刚才没听懂的地方找出来。你会发现很多词其实你认识,但因为连读、弱读或者语速快,你就是没反应过来。把这些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如果是打印出来的话)或者在App里做个标记。
第三步,查生词和短语。把刚才标记出来的生词和一些地道的短语用法查清楚。关键一步来了:不要只记单词的中文意思。你要看它的例句,知道它在什么语境下使用。可可的好处是,很多文章里的单词可以直接点击查询,省了不少事。
第四步,跟读模仿。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步,但对听力提升很有用。打开跟读功能,一句一句地模仿。你不用追求发音百分百标准,重点是模仿那个语音语调和节奏。当你自己能把一个句子顺畅地说出来时,你再听到它,反应速度会快很多。这其实是在训练你的“声音记忆”。
这个四步法,你拿一篇真题听力练下来,可能要花40分钟到1小时。但是,这比你囫囵吞枣地听10篇效果要好得多。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
再说阅读。考试阅读考的是快速定位信息和理解长难句。可可里面有大量的双语文章,从VOA慢速到经济学人,难度分级很清楚。备考阶段,就找和你考试难度相当的文章。
我的建议是,先自己读。掐着时间,比如15分钟读完一篇。读完后,不要马上去看中文翻译。先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文章讲了什么。然后再去看翻译,对比一下自己的理解和原文翻译的差距在哪里。是因为某个单词不认识,还是一个长句子结构没看懂?找到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去解决。比如,如果是长难句问题,你就把那个句子单独摘出来,分析它的主谓宾结构。这个过程很慢,但很扎实。
如果你的目标是提升口语,为了日常交流或者出国旅游。那你的主战场就不一样了。你应该多关注“口语”和“影视”这两个版块。
口语的核心是模仿和应用。可可的口语版块有很多小的情景对话,比如点餐、问路、聊天气。这些是最好的模仿材料。别光用眼睛看,一定要张嘴说。
这里有个方法叫“影子跟读”(Shadowing)。具体操作是,播放音频,然后比音频慢半拍到一拍,像个影子一样跟着它读。刚开始会很难,嘴巴跟不上,舌头打结。别灰心,这是正常的。你可以先把速度调到0.8倍速,从短句子开始。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能强制你跟上英语的节奏和韵律,而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往外蹦。中国学生说英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节奏感,听起来很生硬。影子跟读就是治这个的。你坚持练一个月,每天15分钟,你会发现自己说话的语调和流畅度有质的变化。
而且,影视区有大量的美剧、电影、演讲片段。这些是活的语言。书本上的英语有时候太正式了,但美剧里的对话就是美国人日常的样子。你可以找一部你喜欢的剧,比如《老友记》。看一个片段,然后用跟读功能模仿里面角色的对话。模仿他们的语气、停顿,甚至是笑声。这不仅是在学语言,也是在学文化。
还有一个功能很多人没用好,就是背单词。大部分人就是直接打开单词本,从A开始背。这种方法效率极低,因为你背的是孤立的单词,脱离了语境,忘得也快。
正确的方法是,在语境中学单词。你在听一篇新闻、读一篇文章时,遇到了生词。你查了它的意思,然后把它加到你的生词本里。因为这个词是你在一个具体的故事或者场景里遇到的,你对它的印象会深刻得多。比如,你在看一篇关于苹果发布会的文章时,学到了 “innovative” 这个词。你就会把它和“科技”、“新产品”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下次再看到,你就能更快地想起来。
所以,你的生-词本应该是动态的,是你自己学习过程中不断添加进去的,而不是App给你预设好的那个。每天花10分钟复习一下你自己添加的这些单词,滚动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最后,说一下怎么把这些功能串起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别贪多。人很容易一开始热情高涨,一天学三小时,然后坚持三天就放弃了。
一个更实际的计划是这样的:
- 周一:精听一篇VOA慢速新闻。(用上面说的四步法,大概30-45分钟)
- 周二:用“影子跟读”的方法,跟读周一那篇文章。(15-20分钟)
- 周三:复习这周从文章里学到的生词,并试着用这些词造几个简单的句子。(15分钟)
- 周四:找一部美剧片段,进行模仿跟读,重点练语调。(20分钟)
- 周五: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双语文章读一下,放松为主,了解些新东西就行。(20分钟)
- 周末:休息或者回顾一下这周学过的内容。
你看,每天也就20-30分钟。这个量,只要你稍微挤点时间,比如通勤路上、午休时间,都能完成。坚持比猛攻重要得多。
总的来说,可可英语是个工具库,里面锤子、剪刀、螺丝刀都有。你要做的,是先明确自己要造一辆车还是一张椅子,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工具,而不是每天把所有工具都拿出来摸一遍。找到适合你的材料,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去“啃”透它,这比什么都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