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用英语介绍朋友很难。其实不是英语难,是不知道说什么。脑子一片空白,嘴巴张不开。这事我见过太多了。问题不在于你的词汇量,而在于你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
我们先把最基本、最不会出错的公式拿出来。这个公式简单到你闭着眼睛都能说。
就是:“A, this is B. B, this is A.”
举个例子:
“David, this is Sarah. Sarah, this is David.”
就这么简单。你把这句话练熟,说到像呼吸一样自然。在任何你需要介绍朋友的场合,哪怕你再紧张,先把这句话说出来。这就像一个安全网,能保证你不会愣在原地。先把名字交换了,最基本的任务就完成了。
但是,光说名字是不够的。为什么?因为两个人听完名字,大眼瞪小眼,接下来聊什么?这就尴尬了。你作为中间人,任务不只是交换名字,而是要帮他们把天聊起来。
所以,关键的第二步来了:提供一个“连接点”。
连接点就是这两个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话题。你得给他们一个开始对话的理由。这个连接点,是你作为他们共同的朋友,最清楚的。
我们来看几个场景,你就明白了。
场景一:在朋友的派对上
你带着你的同事 Michael,遇到了你的大学同学 Lily。他们俩互相不认识。
错误的做法:
你:“Lily, this is Michael. Michael, this is Lily.”
然后你就走开了。结果就是 Michael 和 Lily 尴尬地笑笑,说一句 “Nice to meet you”,然后各自玩手机。
正确的做法:
你:“Lily, this is Michael. Michael, this is Lily.” (基础公式先说)
然后马上加一句连接点:“Michael and I work together at the same tech company. And Lily, you won’t believe it, Michael is a huge fan of that indie band you love, ‘The Wandering Echoes’.”
(Michael 和我在同一家科技公司上班。而且 Lily,你绝对想不到,Michael 是你超爱的小众乐队“流浪回声”的铁杆粉丝。)
你看,这句话一出来,效果完全不同了。Lily 的眼睛可能就亮了,她会立刻问 Michael:“Really? You like them too? Which album is your favorite?” 话题一下就打开了。你给他们搭了一座桥,他们自己就能走过去了。
找连接点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
1. 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是最好用的。比如都喜欢爬山、都喜欢打游戏、都喜欢看某个导演的电影。
2. 共同的专业或行业:如果他们都是设计师,或者都从事金融行业,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话题。
3. 共同的背景:比如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城市,或者都去同一个国家留过学。
4. 一个有趣的事实:可以是你朋友身上一个独特的、正面的标签。
再举个例子,这次是关于工作。
你带着朋友 Alex 参加一个行业活动,想把他介绍给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叫 Maria。
你:“Maria,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riend, Alex. Alex, this is Maria.”
然后补充连接点:“Alex is the UX designer I was telling you about, the one who designed that amazing app for local coffee shops. Maria, I know your company is looking to improve its user experience, so I thought you two should connect.”
(Alex 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那个用户体验设计师,他为本地咖啡店设计了那个很棒的应用程序。Maria,我知道你的公司正在寻求改善用户体验,所以我觉得你们俩应该认识一下。)
这句话不仅介绍了身份,还直接说明了介绍的目的。这在商务场合特别有效,直接、专业,不浪费大家的时间。Maria 和 Alex马上就知道他们可以聊什么了。
现在我们说说一些细节和常见问题。
怎么介绍一群人?
当你把一个朋友介绍给一群人时,别指望他能记住所有人的名字。这不现实。
你应该把重点放在你的这位朋友身上,把他介绍给这个团体。
比如,你带着朋友 Tom 去和你的三个朋友(Jack, Lisa, Ben)吃饭。
你可以这样说:“Hey everyone, this is my friend, Tom. We know each other from our weekly basketball game.”
(大家好,这是我朋友 Tom。我们是在每周的篮球局上认识的。)
然后再对着 Tom,简单介绍一下大家:“Tom, this is Jack, Lisa, and Ben. We all used to work together.”
(Tom,这是 Jack, Lisa 和 Ben。我们以前是同事。)
这样,压力就不会在 Tom 身上。他只需要记住这个团体的大概关系就行了。大家接下来聊天,他自然会慢慢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不要一个一个地“Tom, this is Jack. Jack, this is Tom. Tom, this is Lisa…”,这样很啰嗦,而且效果不好。
如果我忘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怎么办?
这太正常了,别慌。直接、诚实地承认,是最好的办法。装作记得或者含糊其辞,会更尴尬。
你可以看着那个你忘了名字的人,笑着说:
“I’m so sorry, my mind just went completely blank. What was your name again?”
(真抱歉,我脑子突然一片空白。能再说一下你的名字吗?)
或者更幽默一点:
“You know, I’m terrible with names. I’ve had too much coffee today. Could you remind me of your name?”
(你知道的,我记名字最差了。今天咖啡喝多了。能提醒我一下你的名字吗?)
对方绝对不会介意的。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事。诚实地问出来,比你愣在那里要好一百倍。
介绍完之后,我该做什么?
别马上走开。你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
在你说完连接点之后,最好能再待一小会儿,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真的聊起来了。你可以自己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他们开始。
还是用 Michael 和 Lily 的例子。在你说了他们都喜欢同一个乐队之后,你可以主动问一句:
“So Michael, did you manage to get tickets for their upcoming show?”
(那么 Michael,你买到他们下一场演出的票了吗?)
这个问题就把球抛给了 Michael,他回答之后,Lily 自然就能接上话。等他们聊上两三句,你确认对话已经顺畅地进行下去了,这时候你再找个借口走开,比如 “I’m gonna grab a drink, I’ll let you two chat.” (我去拿杯喝的,你们聊。)
这才是完整、体贴的介绍。
总结一下步骤,其实就三步:
1. 说出基础公式:“A, this is B. B, this is A.” 确保名字交换完成。
2. 提供连接点:找到一个共同点(爱好、工作、背景等),帮助他们开启对话。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3. 短暂陪伴并引导:别介绍完就跑,留下来抛个问题,确保他们真的聊起来了。
最后想说一点,这件事的核心不是你的英语有多流利,语法有多完美。核心是你的社交意识,是你希望让你的朋友们感到舒服、被接纳。就算你的英语磕磕巴巴,只要你真诚地想把两个人连接起来,对方是能感受到的。所以,别怕说错,大胆去说。你做得越多,就会越自然。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