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招待”这个词。
这词在中文里太常用了,但在英语里是个大坑。因为它根本没有一个能完美对应的单词。你要是直接查字典,可能会查到 host, entertain, receive 之类的词,但要是乱用,保证会闹笑话。
我刚到国外的时候就犯过这个错。有一次,几个外国同学来我家吃饭,我忙前忙后,想表达一下“我今天招待不周”,结果憋了半天,说了一句 “My entertainment for you is not good.” 同学们一脸茫然,估计在想,你又没给我们表演节目,说什么 entertainment 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招待”这个词,在中文里包含了太多场景和含义。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是招待,在公司陪客户喝酒是招待,服务员给你端茶倒水也是招待,就连“我请客”也带着点招待的意思。所以,想用好它,你得忘了“翻译”,而是去想“在现在这个场景下,一个说英语的人会怎么表达”。
咱们把它拆开,一个一个场景说清楚。
场景一:在自己家,请朋友吃饭、过夜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招待”。你作为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朋友提供食物、住处和陪伴。
这时候,最核心的词是 host。
Host 这个词,既可以是名词(主人),也可以是动词(作为主人招待)。
比如,你要告诉朋友你周末要请客:
“I’m hosting a dinner party this weekend.” (我这周末要办个晚宴。)
“We’re hosting some friends from out of town.” (我们要招待几个外地来的朋友。)
这里的 hosting 就很准确,意思是“我们是主人,我们在自己家安排了这场活动”。
如果你是客人,想感谢主人,可以说:
“Thanks for hosting us. We had a great time.” (谢谢你的招待,我们玩得很开心。)
除了 host,还有一些更口语化、更生活化的说法。比如 have someone over。
这个短语非常常用,意思就是请人来家里坐坐、吃个饭。
“We’re having some friends over for dinner tonight.” (我们今晚请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
“Why don’t you have us over sometime?” (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去你家玩啊?)
你看,这比用 host 要随意一些,更像是朋友间的对话。
还有一个词是 company。这里的 company 不是“公司”,而是指“客人”或“陪伴”。
A: “What are you doing tonight?” (你今晚干嘛?)
B: “I’m having company.” (我家里有客人。)
这句话就等于在说“我今晚要招待客人”。
小结一下这个场景:
正式一点、强调主人身份,用 host。
日常口语,就说 have someone over。
简单说明家里有客人,可以用 have company。
千万别用 entertain。在家里 “entertain friends” 听起来特别奇怪,感觉你要给他们表演魔术或者讲单口相声。
场景二:商务场合,招待客户、合作伙伴
这个场景下的“招待”,目的性就强多了。通常是为了建立关系、谈生意。这里的招待可能包括吃饭、喝酒、看演出、打高尔夫等等。
这时候,用 entertain 就非常合适了。
在商务语境里,entertain clients 的意思就是“招待客户”,大家都懂。这包含了所有为了让客户开心、满意而安排的活动。
“My job involves entertaining important clients.” (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招待重要客户。)
“We need to budget for client entertainment.” (我们需要为客户招待活动做预算。)这里的 entertainment 是名词。
当然,host 在商务场合也能用,尤其当你是在自己的公司或你安排的某个特定场所招待时。
“Our company is hosting a conference for our international partners.” (我们公司正在为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举办一场会议。)
“We will host the delegation for dinner at the hotel.” (我们将在酒店设宴招待代表团。)
还有一个特别好用的短语,叫 look after 或者 take care of。
这两个短-语非常万能,带着一种“我会把你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感觉。它少了一点 entertain 的功利感,多了一点人情味。
“Don’t worry, my colleague John will look after you during your visit.” (别担心,你访问期间我的同事约翰会负责招待你。)
“Our mission is to take care of our clients from the moment they land.” (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客户一落地开始就照顾好他们。)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从接机、酒店、吃饭到开会,所有事情我们都安排好了。这不就是我们中文里“招待”的精髓吗?
小结一下商务场景:
强调花钱安排活动让对方开心,用 entertain。
强调你是主办方,用 host。
想表达“我会把你照顾好”,用 look after 或 take care of。
场景三:在餐厅、酒店等服务行业
服务员对你的服务,我们中文也叫“招待”。比如“这家店招待很周到”。
这个场景和前面两个完全不同。这里的主体是服务人员,对象是顾客。
最直接的词是 serve。
“The waiter who served us was very professional.” (招待我们的那个服务员非常专业。)
“Are you being served?” (有人招待你吗?) 这是店员常问的一句话。
你也可以用 help 或者 attend to。
A: “Excuse me?” (打扰一下?)
B: “How can I help you?” (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需要什么招待?)
“The flight attendant was attending to a passenger in the front row.” (那个空乘正在照顾前排的一位乘客。) attend to 听起来比 help 更正式一点,有“专心处理你的需求”的意思。
记住,在这个场景下,绝对不能用 host 或 entertain。你要是说 “The waiter hosted me.”,别人会以为餐厅是服务员家开的。你要是说 “The waiter entertained me.”,那画面就更奇怪了,他给你表演了什么?
场景四:“我请客”
这也是“招待”的一种延伸。在中国文化里,请客吃饭是招待别人最直接的方式。
想表达“我来付钱”,英语里有很多地道的说法。
最常见的是 treat。
“Let me treat you to dinner.” (让我请你吃晚饭吧。)
“This is my treat.” 或者 “My treat.” (我请客。)
吃完饭,服务员拿来账单的时候,你可以非常自然地说:
“It’s on me.” (算我的。)
“I’ll get this.” 或者 “I got this.” (我来付。)
这几句都非常简短、有力,而且用得非常多。比说 “I will pay the bill.” 要自然得多。
所以,下次你想“招待”朋友吃饭(也就是你请客),就可以在饭局开始时说 “Hey, it’s my treat tonight.”,或者在买单时直接说 “I’ll get this.”。
场景五:名词形式的“招待”
我们有时候会说到“招待所”、“招待处”。这个怎么说?
这要看具体指什么。
如果是指酒店或公司的前台,那就叫 reception 或者 front desk。
“Please register at the reception.” (请在前台登记。)
- 如果指的是过去那种单位或机构提供的,类似宾馆的住宿地方(招待所),最接近的词可能是 guesthouse。
- “The university guesthouse is cheaper than a hotel.” (大学的招待所比酒店便宜。)
总的来说,处理“招待”这个词,核心思路就是:不要去想“招待”的英文是什么,而是去想“我现在到底在干什么”。
- 我在家当主人吗?→ 用 host, have someone over
- 我在公司陪客户吗?→ 用 entertain, host, look after
- 我是服务员在工作吗?→ 用 serve, help
- 我要替别人付钱吗?→ 用 my treat, it’s on me
- 我说的是一个地方吗?→ 用 reception, guesthouse
把这些场景分清楚,你就再也不会用错“招待”了。这比死记硬背一个单词要有效得多,因为语言的本质是场景,而不是单词的转换。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