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英语,看到“输入”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 “input”。这个想法,对,但也不全对。因为中文里的“输入”用在太多地方了,而英语里,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换不同的词。用错了,别人要么听不懂,要么觉得你说话很奇怪,像个机器人。
咱们先说最常见的,电脑和手机上的“输入”。
这时候用 “input” 作名词,是完全可以的。比如,键盘和鼠标是电脑的“输入设备”,这句话说成 “The keyboard and mouse are input devices”,一点问题没有。这里的 “input” 指的是从外部进入系统的信息或信号。再比如,程序员会说 “user input”,意思是“用户输入的内容”,像你在搜索框里打的字,或者在注册表里填的信息,这些都算 “user input”。
但是,当你想表达“把信息弄进去”这个动作时,情况就复杂了。
你当然可以说 “to input data”,意思是“输入数据”。这个说法很技术化,听起来有点正式,或者说有点书面语。在IT或者数据分析的圈子里,这么说很正常。比如,“You need to input the sales figures into the spreadsheet.”(你需要把销售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里。)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更自然的选择。最常用的一个词是 “enter”。
你去一个网站,要你填用户名和密码。那个提示语通常是 “Enter your username” 和 “Enter your password”。它不会写 “Input your password”。为什么?因为 “enter” 这个词,除了“进入”,还有“把信息记录进去”的意思。它更侧重于“填进去”这个动作本身。你想象一下,在表格的一行行里填东西,这个动作就是 “enter”。
再举个例子,你去ATM机取钱,屏幕上会提示你 “Enter your PIN”。你去一个app里填收货地址,你会 “enter your address”。这个词在填表、填信息这种场景下,是最好用的。
还有一个词是 “type”。
这个词就更具体了,它特指“用键盘打字”这个动作。如果你想强调是用键盘敲进去的,用 “type” 就最准确。比如,“Just type your name in the search bar.”(在搜索栏里输入你的名字就行了。)或者,“I can type very fast.”(我打字很快。)
你看,“input a password”、“enter a password”、“type a password”,这三个说法其实都能听懂。但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
“Input a password”:最书面,最技术化。像在读一份产品说明书。
“Enter a password”:最常用,最标准。就是“填入密码”的意思。
“Type a password”:最口语,强调“打字”这个动作。
所以,下次你在电脑上要“输入”什么东西,多想想你具体在做什么。是在填一个格子吗?用 “enter”。是在用键盘打字吗?用 “type”。如果你在和程序员讨论技术问题,用 “input” 就很合适。
接下来说说第二种“输入”,就是学习和吸收知识。
很多人喜欢说“我需要给自己多输入一些东西”,这个“输入”如果直接翻译成 “I need to input more knowledge to myself”,那英语母语者听了会觉得很奇怪。就像我前面说的,听起来像机器人给大脑插U盘传数据。
在英语里,这种抽象的“输入”有更地道的说法。
你可以用 “learn” 或者 “acquire”。比如,“I need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topic.”(我需要学习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知识。)或者,“He acquired his skills through years of practice.”(他通过多年的练习获得了这些技能。)“Acquire knowledge” 是一个很常见的搭配,意思是“获取知识”。
你也可以用 “absorb information”,字面意思是“吸收信息”。这个说法很形象,表示你像海绵一样把知识吸进去。“I went to the library to absorb as much information as I could.”(我去图书馆,尽可能多地吸收知识。)
在语言学习领域,确实有 “input” 和 “output” 的说法。比如,语言学家会说 “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指的是你通过阅读和听力接触到的、能看懂听懂的语言材料。这是个专业术语。但在日常聊天里,你跟朋友说“我这个周末要多搞点英语输入”,最好还是说 “I’m going to do a lot of reading and listening in English this weekend.”(这个周末我要多做点英语阅读和听力。)这样才像一个真正在说话的人。
所以,关于知识层面的“输入”,忘了 “input” 吧。多用 “learn”、“acquire”、“absorb”,或者直接说你在做什么,比如 “read more books”、“listen to podcasts”。
第三种情况,是在工作和商业环境中的“输入”。
这个也分两种。
第一种是国际贸易里的“输入”,也就是“进口”。这个很简单,对应的词就是 “import”。比如,“We import coffee beans from Brazil.”(我们从巴西输入/进口咖啡豆。)这个词的反义词是 “export”(出口)。这个是固定的,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种是在团队协作、开会讨论时,别人问你要“输入”。
比如,你老板开会讨论一个新方案,然后看着你说,“We need your input on this.” 这时候他要的 “input” 是什么?不是让你进口什么东西,而是你的“想法”、“建议”、“意见”或者“信息”。
这里的 “input” 是个名词,指的是你为一件事贡献的脑力成果。它是个非常方便的词,因为它可以包含很多东西:你的观点、你找到的数据、你的经验、你的顾虑等等。当别人问你要 “input” 时,他就是想听听你怎么想,你能提供什么帮助。
你可以这样回答:“Thanks. My input would be that we should focus more on the user experience.”(谢谢。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更关注用户体验。)或者,“I don’t have much input at this stage, I need to see the data first.”(现阶段我没什么意见,我需要先看看数据。)
这个用法在办公室里非常普遍。如果你听到 “Could you give me some input on this email before I send it?”,意思就是“在我发这封邮件之前,你能帮我看看,给点意见吗?”
总结一下,中文里一个简单的“输入”,在英语里是活的。
- 在电脑上填东西:优先用 “enter”,强调打字用 “type”,技术交流用 “input”。
- 学习吸收知识:用 “learn”、“acquire knowledge”、“absorb information”,或者直接说 “read” 和 “listen”。
- 国际贸易:用 “import”。
- 工作讨论中要想法和建议:用名词 “input”。
下次你想说“输入”之前,先停一秒,问问自己:我到底在说什么场景下的“输入”?这样,你的英语听起来就会准确很多,也自然很多。这不是记单词的问题,而是理解语言在真实场景里是怎么运作的问题。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