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英文是 gorilla,音标是 /ɡəˈrɪlə/。
硬要用汉字来给你拼,大概是“格-瑞-勒”的感觉。关键中的关键,那个重音,一定要砸在中间的“瑞”(ri)上。你得把全部力气都用在那儿,像一拳捣出去。
好了,问题回答完了。但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这个词就不会成为无数英语学习者心中一道诡异的坎了。
这词的发音,简直就是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我们说中式英语时最根深蒂固的几个坏毛病。第一个,也是最要命的一个,就是元音饱满综合症。
什么意思?我们说汉语,习惯了字正腔圆,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响亮的单元,“大-猩-猩”,三个字,分量一样重。所以我们看到 gorilla,第一反应就是把它拆成三个同样响亮的部分:go-ri-lla,然后用我们最熟悉的拼音去套——“勾-日-拉”。听起来是不是特有劲儿?特像那么回事儿?
完蛋了,全错。
英语,尤其美音,根本不是这么玩的。它是一门有“节奏”的语言,有强有弱,有主有次,像心跳一样,咚-哒-哒,咚-哒-哒。大部分多音节词里,只有一个音节是“主角”,是那个被重读的“咚”,其他的音节,全是“配角”,是那些轻描淡写的“哒哒”。它们会被毫不留情地弱读。
回到 gorilla /ɡəˈrɪlə/。
我们来解剖一下。
开头的 go,它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响亮的“勾” /goʊ/。在这里,它被弱读成了 /ɡə/。这个 /ə/,就是英语里最偷懒、最没存在感的元音,叫 schwa。发这个音,你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干,嘴巴微微张开,舌头放平,从喉咙里极其短促地“呃”一声就行了。所以,第一个音节,不是“勾”,而是轻飘飘的“格(e)”。
中间的 ri,这才是全场的明星!重音音节 /rɪ/。这个 r 要卷舌,但又不是北方式的“儿”,舌尖要往上颚后方勾,但别碰到。后面的 i 是短音 /ɪ/,类似“瑞”但收得要快,嘴巴别咧那么开。整个音节要读得又重又快,RUI!像一声有力的顿喝。这就是那个“咚”。
最后的 lla,又是一个配角。跟开头的go一样,这里的 a 也被弱读成了那个懒惰的 /ə/。所以,它根本不是拖长的“拉”,而是一个和开头几乎一样的、短促模糊的“勒(e)”。
连起来,你再感受一下:
轻-重-轻。
格-瑞-勒。
/ɡə-ˈrɪ-lə/。
这个节奏,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跟你脑子里那个“勾-日-拉”完全是两种东西?一个像是山间小溪,有起有伏;另一个像是拖拉机下山,哐哐哐,一路火花带闪电。
我记得特清楚,好多年前看彼得·杰克逊那版《金刚》,里面的探险家们第一次在骷髅岛上看到那头巨兽,惊恐地喊出“Gorilla!”。当时我旁边的哥们儿,一个六级考了快六百的大神,特不屑地撇撇嘴,说:“这帮演员发音真不标准,‘勾瑞拉’都不会说。” 我当时愣在那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很多人,学了十年哑巴英语,可能连一头大猩猩的名字都叫不对。这事儿不大,但挺让人泄气的。
从 gorilla 这个词,其实可以扯出一整套英语发音的逻辑。比如,那个该死的 schwa /ə/ 音。你一旦掌握了它,英语里一大半的单词发音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看看这些词:
banana,不是“巴-娜-娜”,是 bə-na-nə (波-奈-呢)
amazing,不是“阿-妹-惊”,是 ə-ma-zing (어-妹– zing)
family,很多人读“饭米粒”,其实是 fa-mə-li (发-么-里)
chocolate,天知道多少人读“巧-克-力”,标准点是 choc-lət (/ˈtʃɒk/lət),后面那个late直接被吞成一个模糊的lət。
发现没?全是这个“轻-重-轻”或者“重-轻-轻”的节奏在作祟。英语的优雅和流畅感,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这种对非重读音节的“压榨”。而我们,总想给每个音节同等的爱,结果就是把一句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英文,念成了机器人发布指令。
所以,别再抱着你的单词书死记硬背 “g-o-r-i-l-l-a” 了。想真正搞定它,你得换个活法。
去听。
打开一部大卫·爱登堡的自然纪录片,听听他老人家是怎么用那充满磁性的伦敦腔,讲述 a troop of gorillas 的。他不会字正腔圆地蹦出“勾-瑞-拉”,你会听到那个词像一阵风一样,从他嘴里轻柔而有力地滑过,重音精准地落在中间,带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
去模仿。
这招有点傻,但巨有效。就是所谓的“影子跟读”(Shadowing)。你放一句,暂停,然后像个学舌的鹦鹉一样,用尽全力模仿说话者的每一个语调、每一次停顿、每一个重音和弱读。录下来,自己听。一开始,你会尴尬到脚趾抠出一座迪士尼乐园。你会发现自己的发音原来这么“平”,这么“硬”。但没关系,尴尬是进步的亲妈。多来几次,你就会慢慢找到那种“韵律感”。
把发音和你看到的形象联系起来。
想想大猩猩。它们是什么样的?强壮,威严,领地意识极强。它们会用手捶打自己那肌肉发达的胸膛,发出“咚咚咚”的闷响。go-RI-lla!/ɡə-ˈrɪ-lə/!那个重音 RI,不就像那一声声擂鼓般的捶胸吗?声音是有画面的。当你把 /ɡəˈrɪlə/ 这个声音,和金刚捶胸的画面绑定在一起,你这辈子都忘不掉了。这比死记硬背什么 /ə/ 音有效一万倍。
说到底,“大猩猩”怎么读,它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发音问题。它是你通往地道英语思维的一扇小门。推开它,你看到的将不只是几个音标,而是整个语言的节奏、韵律和生命力。当你能脱口而出那个轻重分明、节奏感十足的 /ɡəˈrɪlə/ 时,你会发现,你说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单词,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更接近语言本质的感觉。
这感觉,比考卷上多拿两分,要爽得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