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外教”用英语到底怎么说?
最直接的翻译就是 “Foreign Teacher”。 这个说法没错,而且简单明了,你跟任何人这么说,对方都能听懂。但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教育行业内部,这个词用得并不多。因为它有点太宽泛了,任何一个国家的老师到另一个国家去教书,都可以叫 Foreign Teacher。一个日本老师来中国教日语,他也是 Foreign Teacher。
所以,这事儿其实比你想的要复杂一点。我们需要聊得更具体些,才能真正搞明白怎么称呼那些教我们英语的外国人。
首先,我们要分清一个核心概念:老师的母语是不是英语。
在招聘和讨论教学质量时,行业里更常用的词是 “Native English Teacher”,缩写是 NET。这个词指的是母语就是英语的老师。 他们来自那些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比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很多培训机构在做广告时,都会强调自己的老师是 “Native Speaker”,这是一个很大的卖点,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母语老师的发音和表达更地道。
与之对应的,就有 “Non-Native English Teacher”,缩写是 NNET。 这指的是那些母语不是英语,但英语水平很高,并且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比如一个来自法国、德国或者希腊的老师,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流利的英语能力和教学资格,也属于外教,但他们是 NNET。
这两种老师到底哪个好?这是一个长久以来都在争论的话题。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执念,觉得学英语必须找母语老师 (NET)。他们的优势很明显:语感是天生的,能说出最自然流畅的口语,还能教很多地道的俚语和日常表达。 而且,他们能带来纯正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在语言学习中很重要。
但是,我必须说句公道话,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我见过很多母语是英语的老师,语法知识一塌糊涂。你问他一个为什么用这个时态,他可能会告诉你 “I don’t know, it just sounds right.” (我不知道,反正听起来就是对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语法是内化在脑子里的,是凭感觉来的,不一定能清晰地解释出来。
相反,那些非母语老师 (NNET) 往往在语法教学上更厉害。 因为他们自己就经历过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他们知道难点在哪里,知道学生为什么会犯某些特定的错误。 一个母语是西班牙语的英语老师,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学生总是搞不清 he 和 she。因为他们自己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挑战。他们是真正地从零开始,一步步把语法规则啃下来的,所以讲得特别清楚。
所以,如果你想练发音、学地道口语,找个靠谱的 NET 确实不错。但如果你是语法小白,需要系统地学习语法规则,一个经验丰富的 NNET 可能更适合你。 关键不在于老师来自哪个国家,而在于他/她是否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外教的资质。
在中国,外教市场其实挺乱的。 有些机构为了赚钱,只要是张外国人的脸就要。 之前新闻就报道过,有的培训机构请来的“欧美外教”其实是东欧人,英语口音很重,甚至自己都有语法错误。 这种现象在行业里有个不太好听的外号,叫 “White Monkey Job”。 就是说一些公司雇用白人,仅仅因为他们的肤色,让他们假装是公司员工或者老师,来撑场面,显得公司很国际化。
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学习者或者家长,在选择外教的时候,不能只看国籍或者肤色。你要看的是他的专业资质。
这里有几个行业内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了解一下没坏处:
-
TEFL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这个证书的全称是在非英语国家从事英语教学的资格证书。 比如一个美国人来中国教英语,他就需要这个。这是一个非常宽泛和通用的认证。
-
TESOL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意思是为说其他语言的人提供英语教学的资格证书。 它既包括在非英语国家教英语,也包括在英语国家教新移民英语。 比如一个英国老师在英国本地教新来的移民英语。在美国和澳大利亚,TESOL 这个说法更常用一些。 实际上,现在 TEFL 和 TESOL 经常被当作同义词使用。
-
CELTA (Certificat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 Adults): 这个证书是由剑桥大学认证和颁发的,专门针对成人英语教学。 它是行业内公认的最权威、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 CELTA 的课程非常严格和密集,对申请者的英语水平要求也很高,而且必须包含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如果一个外教有 CELTA 证书,那他基本就是专业选手的水平了。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个外教的简历,别光看他是不是来自美国或英国,要看看他有没有这些专业的教学认证。一个有 CELTA 证书的德国老师,教学水平很可能远超一个没有任何资质的美国背包客。
最后,我们再聊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课堂上或者日常交流中,到底该怎么称呼你的外教?
这和文化背景关系很大。在很多东亚国家,比如中国、韩国、日本,“老师”是一个非常受尊敬的称呼,我们习惯叫“王老师”、“李老师”,或者直接叫“老师”。 但在英语国家,情况不太一样。
直接把 “Teacher” 当作称呼,叫他 “Teacher Wang” 或者 “Hello, Teacher”,其实是不太地道的。在英语里,“teacher” 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个敬称。 就好像你不会对着一个医生喊 “Hello, Doctor”,而是会说 “Hello, Dr. Smith”。
那么正确的叫法是什么呢?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或者面对中小学老师,通用的方式是 “Mr.”, “Mrs.”, “Miss” 或者 “Ms.” 加上老师的姓氏。
Mr. [mister] 用于称呼男性老师,不管他婚否。比如老师叫 John Smith,你就叫他 Mr. Smith。
Mrs. [missus] 用于称呼已婚的女老师。比如老师叫 Jane Smith,你可以叫她 Mrs. Smith。
Miss [miss] 用于称呼未婚的女老师。
Ms. [miz] 这个最方便,用于称呼女性老师,不管她婚否。 如果你不确定一位女老师的婚姻状况,用 Ms. 是最安全、最礼貌的选择。
所以,如果你的外教叫 Robert Johnson,你可以直接称呼他 Mr. Johnson。如果她叫 Mary Williams,叫她 Ms. Williams 准没错。
但是在大学或者更轻松的成人培训环境里,很多老师更喜欢学生直接叫他们的名字 (first name)。 比如,老师可能会在第一节课就告诉你:“Just call me David.” (叫我大卫就行了)。这时候你就可以直接叫他 David。这在西方文化里是很常见的,代表一种平等和友好的关系。
总的来说,最稳妥的办法是,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注意听老师怎么介绍自己。或者,你也可以直接问他/她:“What should I call you?” (我该怎么称呼您?) 这是一个完全正常而且礼貌的问题。
所以你看,“外教” 怎么说,背后其实牵扯出了一整个行业生态、文化差异和专业的标准。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你就可以把这些都理清楚了。不仅仅是知道几个单词,更是了解了这些称呼背后的真正含义。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