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在英语里是 cousin。
就这一个词。没错,你没听错。
不管是表哥、表姐、表弟、表妹,还是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在英语里,通通都是 cousin。
是不是感觉有点奇怪?我们中文里分得那么清楚,叔叔伯伯家的孩子是“堂”,姑姑舅舅姨家的孩子是“表”,然后再按年龄大小分出“哥姐弟妹”。一套系统下来,逻辑清晰,关系明确。
但英语里,就一个 cousin 完事了。
我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也觉得这事儿特离谱。有一次一个外国朋友问我家里的情况,我说我有一个 “older sister” 和一个 “younger male cousin”。他听懂了,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告诉我,我这个说法有点……太正式了,或者说太刻意了。
后来我才慢慢搞明白,这背后其实是文化差异。
在咱们的文化里,家族宗族的概念很重要。谁是“自己家这边”(父姓)的,谁是“亲戚家那边”(母姓或出嫁的姑姑)的,分得一清二楚。这是刻在语言里的逻辑。
但在英语国家,尤其是现代西方社会,家庭结构更偏向核心家庭(父母加孩子)。亲戚关系相对松散一些,他们不太在日常称呼里去强调你是爸爸那边的还是妈妈那边的,也不太强调年龄大小的顺序。所以一个笼统的 cousin 就够用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想特指“表妹”,到底该怎么办?难道就没有办法精确表达了吗?
有。但是方法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不是去“翻译”这个词,而是去“描述”这个关系。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先说 cousin,如果需要,再补充信息。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根本不需要说得那么细。
比如你跟朋友介绍:“This is my cousin, Lily.” (这是我表妹/堂姐,莉莉。)
这就够了。没人会追着你问:“Wait, is she your paternal cousin or maternal cousin? Is she older or younger?” (等等,她是你堂姐还是表姐?比你大还是比你小?)问这么细会显得很奇怪,没礼貌。
但是,总有些时候,你需要把关系说清楚。比如聊天聊到家庭,或者需要区分好几个 cousins 的时候。
这时候,你可以用下面几个方法来补充说明。
第一招:用性别代词(He/She)来区分男女
这是最自然、最常用的方法。你都不用专门去说 “male cousin” 或者 “female cousin”。
比如朋友问:“What are you doing this weekend?” (你周末干嘛?)
你可以说:“I’m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cousin. She loves sci-fi.” (我跟我表妹去看电影。她特喜欢科幻片。)
看到没?一用 “she”,对方立刻就知道你这个 cousin 是个女的。这就把表哥、表弟、堂哥、堂弟都排出去了。
反过来也一样。
“My cousin is visiting next week. He is an engineer.” (我表哥下周要来。他是个工程师。)
一个 “he”,性别就明确了。
第二招:用 “older” 或 “younger” 来区分年龄
如果需要强调年龄大小,直接在 cousin 前面加上 “older” 或者 “younger”。
- “我表妹” 或 “我堂妹” -> my younger cousin
- “我表姐” 或 “我堂姐” -> my older cousin
这个方法很简单直接。
比如,你家里有两个堂姐妹,一个比你大,一个比你小。你可以这样说:
“I have two cousins on my dad’s side. My older cousin is a lawyer, and my younger cousin is still in college.” (我爸那边有两个堂姐妹。我堂姐是律师,我堂妹还在上大学。)
这样一说,关系就一清二楚了。
第三招:用 “on my mother’s side” 或 “on my father’s side” 区分“表”和“堂”
这是区分内外亲的“终极大招”,但也用得最少。只有在非说清楚不可的情况下才用。
- 堂兄弟姐妹(叔伯家的孩子)-> cousin(s) on my father’s side
- 表兄弟姐妹(姑、舅、姨家的孩子)-> cousin(s) on my mother’s side
这里有个小细节。姑姑家的孩子,虽然爸爸也姓同一个姓,但在英语文化里,因为姑姑是 “father’s sister”,所以也经常被归到 “father’s side”。但严格来说,“表”亲就是来自妈妈的兄弟姐妹(舅舅/姨)和爸爸的姐妹(姑姑)。所以,如果你想说得特别精确:
舅舅、姨家的孩子 -> cousin(s) on my mother’s side
姑姑家的孩子 -> cousin(s) from my aunt (on my father’s side)
但说实话,这么说的人很少。除非是在画家庭树或者讨论遗传病史,否则没人会这么说话。太啰嗦了。
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
假设你要向一个外国朋友完整介绍你的“表妹”,你可以把这些信息组合起来。
-
情况一:简单介绍
你:“This is my cousin, Wang Fang.”
朋友:“Nice to meet you!”
(完事了,90% 的对话到此为止。)
-
情况二:需要稍微详细一点
朋友:“Do you have a big family?” (你家是个大家庭吗?)
你:“Kind of. I have a cousin who I’m very close with. She’s a few years younger than me, and she’s on my mom’s side.” (还行吧。我有个表妹跟我关系特别好。她比我小几岁,是我妈那边的亲戚。)
看到了吗?你没有去硬找一个词来翻译“表妹”,而是把“女性”、“比我小”、“妈妈那边”这三个信息点,用最自然的英语表达了出来。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First Cousin, Second Cousin
你可能还听过 “first cousin”, “second cousin” 这种说法。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个跟“表”和“堂”没关系,也跟年龄没关系。它描述的是血缘关系的远近。
- First cousin: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堂/表兄弟姐妹”。也就是你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你们共用同一对祖父母/外祖父母。
- Second cousin:是你父母的堂/表兄弟姐妹的孩子。你们共用同一对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关系就远了一层。
- 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这个有点绕。它指的是你 first cousin 的孩子,或者你父母的 first cousin。跟你差了一辈。
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不多,除非是家族聚会或者聊到家谱,否则你基本上只需要知道 “first cousin” 就是我们口中那个最亲的“表/堂”就行了。平时说话直接说 “cousin” 就好,没人会默认你俩是 “second cousin”。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英语表妹怎么读”。
最直接的答案是 cousin,发音是 /ˈkʌzən/。
但更重要的答案是,不要去钻牛角尖,非要找一个词和“表妹”画上等号。语言是工具,是用来沟通的。当对方需要更多信息时,你就用 “she”、“younger”、“on my mother’s side” 这些简单的描述性词语去补充。
先给出一个简单的词,再根据对话的需要,像拼乐高一样,一块一块把信息加上去。这才是真正地道、自然的沟通方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