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回来”这个词,在英语里到底怎么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come back”,发音差不多是“康姆拜克”。如果你这么读,别人能听懂,但听起来会有点奇怪,不地道。问题主要出在元音上。
咱们先把 “come back” 拆成两个词来看: “come” 和 “back”。
先说 “come”。
这个词的核心是中间的那个 “o” 字母,它在这里的发音不是拼音里的 “o”,也不是汉字“欧”或者“奥”。它的国际音标是 /ʌ/。这个音标你可能不熟,没关系,我给你找几个参照物。你读一下英文单词 “up” 或者 “bus”,中间那个元音就是 /ʌ/。
这个音怎么发呢?
很简单,嘴巴稍微张开,放松,舌头放在口腔里一个比较低、比较靠后的位置,然后从喉咙里发一个短促、放松的音。感觉就像你突然被人轻轻打了一下肚子,会发出的“呃”一声,但要更短。它是个懒人音。
很多人,包括我刚开始学的时候,都会把它读成“康姆”里的“康”。“康”的音是 /kɑŋ/,嘴巴张得很大,声音也比较长。但是 “come” 的 /kʌm/ 这个音,嘴巴不用张那么大,音也短得多。
你可以这么练:
1. 先发 “up” 这个词,多读几遍,感受一下 /ʌ/ 这个元音。
2. 然后试试 “cup”(杯子),这个词的元音和 “up” 一样。
3. 最后,把 “cup” 的结尾辅音 /p/ 换成 /m/,就成了 “come”。/m/ 这个音很简单,就是把嘴巴闭上,用鼻子发音,像汉字“姆”的声母。
所以 “come” 的正确发音流程是:先做一个发 /k/ 的口型,然后迅速滑到 /ʌ/ 这个元音,最后用 /m/ 结尾,双唇闭合。整个过程很快,很干脆。它听起来绝对不是“康姆”,更接近于“卡姆”,但那个“卡”的音要发得非常短、非常轻。
说完了 “come”,再来看 “back”。
这个词的问题出在字母 “a” 上。这个 “a” 的音标是 /æ/。这个音在中文里没有完全对应的,所以是中国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很多人会把它读成“拜”或者“白”,这是不对的。
/æ/ 这个音被称为“梅花音”,因为它长得像字母 a 和 e 的合体。它的发音特点是嘴巴要张得很大,嘴角要向两边咧开,像一个扁扁的“啊”。舌尖要抵住下齿龈,舌面要抬起来一点。
你可以通过对比来练习。
找两个词: “bed” (床) 和 “bad” (坏的)。
“bed” 里面的元音是 /e/,发这个音的时候,嘴巴张开的程度不大,比较放松。
“bad” 里面的元音是 /æ/,发这个音的时候,你的嘴巴要比发 /e/ 的时候张得更大,嘴角咧开的幅度也更大。你可以对着镜子看,发 /æ/ 的时候,你能清楚地看到你的舌头。
我以前也分不清这两个音。我的老师教我一个办法:发 /æ/ 的时候,想象你在学羊叫,“baa”,但声音要短促。这个有点夸张,但是能帮你找到嘴巴咧开、舌位放平的感觉。
所以,”back” 的发音是 /bæk/。
1. 先发 /b/,双唇紧闭,然后突然爆破打开。
2. 接着是核心元音 /æ/,嘴巴张大,嘴角向两边咧。
3. 最后是 /k/,这个音是舌根顶住软腭,然后突然送气,是一个清脆的爆破音。不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克”的元音。它就是一个气音。
现在,我们把 “come” 和 “back” 连起来读: “come back”。
在自然的语流里,重音通常会落在 “back” 上面。所以听起来是 “come BACK”,节奏是“嗒-哒”。为了读得更顺,”come” 这个词里的元音 /ʌ/ 有时候会被弱化成一个更轻的音,听起来像 /kəm/。这在口语里很常见。
所以,一个比较地道的 “come back” 读法,听起来大概是 “kəm-BÆK”。你注意听,那个 /æ/ 的音非常关键,它决定了你这句话听起来地不地道。千万不要再读成“康姆拜克”了。如果你读成“康姆拜克”,母语者可能会听到 “comb bike” (梳子自行车),这根本就说不通。发音的细微差别,意思就完全变了。
除了 “come back”,表达“回来”还有其他说法,我们顺便也讲讲。
另一个常见的是 “be back”。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电影《终结者》里施瓦辛格说的 “I’ll be back”。
“be” 的发音很简单,就是 /biː/,把“必”这个音拉长一点就行。
“back” 的发音我们刚才已经详细讲过了,是 /bæk/。
重点在于前面的 “I’ll”。这是 “I will” 的缩写,读作 /aɪl/。发音的时候,先发 “I” /aɪ/,然后舌尖顶住上颚,发出一个 /l/ 的音。
所以整句话 “I’ll be back” 连起来就是 /aɪl biː bæk/。
这句话的节奏和重音也很重要。重音在 “back” 上。施瓦辛格的口音比较重,但他那个节奏是对的:”I’ll be BACK”。
再来看一个 “get back”。
“get” 这个词的发音是 /ɡet/。注意,这里的元音是 /e/,就是我们刚才用来和 /æ/ 对比的那个 “bed” 里面的音。发 /e/ 的时候,嘴巴不用张得像 /æ/ 那么大。
这是一个绝佳的练习机会。你可以来回读 “get back”。
先读 “get”,感受一下嘴巴不用张太大的 /e/。
再读 “back”,感受一下嘴巴要张大、嘴角咧开的 /æ/。
连起来读 “get back”,/ɡet bæk/。通过这个组合,你能非常清楚地体会到 /e/ 和 /æ/ 这两个元音的区别。
这三个词组意思上也有点区别:
“Come back”:强调回到说话人这里。比如你在家,给你朋友打电话说:”Come back here.” (回到我这里来。)
“Be back”:强调一个状态,表示“会回来的”。比如你出门跟家人说:”I’ll be back in an hour.” (我一小时后回来。)
“Get back”:可以指回到某个地方,或者取回某个东西。它有时也暗示着回来的过程可能有点波折。比如:”We need to get back to the office.” (我们得赶回办公室。)
最后,给几个实用的练习建议,帮你彻底搞定这些发音。
第一,用耳朵带路。光看理论没用,要去听。你可以上一个叫 YouGlish 的网站,在上面搜索 “come back” 或者 “I’ll be back”,它会给你找出成千上万个 YouTube 视频里包含这句话的片段。你可以反复听不同的人在不同场景下是怎么说的,模仿他们的语调和节奏。
第二,录下你自己的声音。这是最直接的反馈。你觉得自己读得挺准,但录下来一听,跟原声一对比,问题就暴露了。是元音不对?还是节奏不对?或者是结尾的辅音没发出来?一听便知。然后你就可以针对性地去改正。
第三,练习最小对立体。就是找一些只有一个音素不同的单词来练习。比如,为了练习 /æ/ 和 /e/,你可以反复读 “pan” (平底锅) 和 “pen” (笔),”man” (男人) 和 “men” (男人们),”bad” (坏的) 和 “bed” (床)。通过这种对比练习,你的口腔肌肉会形成记忆,以后就能自动发出正确的音。
总之,把“回来”的英语读准,关键就是攻克 /ʌ/ 和 /æ/ 这两个元音。不要再靠汉字去标注发音了,那是个误区。跟着音标,多听多模仿,用录音来纠正自己,很快你就能说出地道的 “come back”。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