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路人用英语怎么说

很多人学英语,卡在一个词上,就觉得天塌下来了。比如“路人”这个词。字典一查,passerby,好了,记住了。然后就开始到处用。结果发现,有时候用起来怪怪的,总觉得哪里不对。

问题出在哪?因为你把它当成了一个数学公式,以为“路人”就等于“passerby”。但在真实语境里,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用哪个词,完全取决于你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先说这个最直接的翻译:passerby。

它的意思是“从旁边走过的人”。重点是“走过”这个动作。这个词是名词,复数形式比较特别,是 passersby,不是 passerbys。

你什么时候会用它?通常是在描述一个场景时,需要一个词来指代那些和你没有互动、只是从背景里经过的人。

比如,你在街上钱包掉了,一个路人帮你捡了起来。

“My wallet fell, and a kind passerby helped me pick it up.”

这个句子完全正确。它强调了这个人就是“路过”的,你们之间没有别的关系。

再比如,记者在报道一个街头事件时可能会写:

“The incident was witnessed by several passersby.”

“有好几个路人目击了这起事件。”

这里也对,因为这些人就是碰巧路过看到了。

但是,passerby 这个词有点书面化。在日常口语里,你说得少。如果你跟朋友讲你钱包掉了,你很可能不会说 “a passerby helped me”,听着有点像在写小说。你更可能会说 “some guy” 或者 “a woman helped me”。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接下来是另一个词:bystander。

这个词也翻译成“路人”或“旁观者”。但它和 passerby 的核心区别是:bystander 通常指那些“在场但没有参与”的人。Passerby 可能根本没停下脚步,而 bystander 往往是停下来看了,但没插手。

想象一个场景:街上有两个人吵架,旁边围了一圈人看热闹。

这些人,用 bystander 就比用 passerby 精准得多。

“The two men were arguing, but the bystanders did nothing to stop them.”

“那两个人在吵架,但旁边的路人(围观者)什么也没做。”

Bystander 常常带有一种“本可以介入,但没有”的消极含义。比如新闻里常说的 “bystander effect”(旁观者效应),就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因为有其他人在场,个体出手相助的责任感就下降了。

所以,如果你想表达的“路人”是事件的“围观群众”,用 bystander。

然后是 onlooker。

Onlooker 和 bystander 很像,都指“旁观者”。但 onlooker 更强调“看”这个动作。它就是字面意思 “on-looker”,往上瞅的人。这个词比 bystander 更中性一点,没有那种“袖手旁观”的意味。

比如,街头艺人表演,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观看。

“A crowd of onlookers gathered to watch the street performer.”

“一群路人(观众)围起来看街头艺人表演。”

这里用 onlooker 就很好,因为大家就是在“看”。

再比如,一栋楼着火了,街对面站满了人。这些人也是 onlookers。他们除了看,也做不了什么。

所以,bystander 和 onlooker 的区别很细微:

– Bystander:强调“在场但未参与”,有时带点消极。

– Onlooker:强调“观看”这个行为,比较中性。

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但如果你想表达得更精准,就想想他们的状态。

还有一个词,pedestrian。

这个词的意思是“行人”。它和 passerby 的区别在于,pedestrian 是一个更技术性、更正式的词,通常用在和交通、城市规划相关的语境里。

你打开谷歌地图,它会给你“驾车路线”和“步行路线”。那个“步行”,就是 pedestrian route。

新闻里报道交通事故,会说:

“A pedestrian was hit by a car at the crosswalk.”

“一名行人在人行横道被车撞了。”

这里的“行人”用 pedestrian 就非常标准。你不会用 passerby。

交通标志上写的“行人优先”,就是 “Pedestrian Priority”。

所以,当“路人”的身份是相对于车辆、马路而言的“走路的人”,就用 pedestrian。它和具体的事件无关,只和他的移动方式有关。

最后,我们来说说最重要,也最简单的一类词:someone, somebody, a guy, a random person。

说实话,在90%的日常聊天里,你根本不需要用上面那些词。那些词让你听起来像在写报告。和朋友聊天,真实、自然才最重要。

还是那个钱包掉了的例子。

字典教你:A passerby helped me.

真人会说:Some guy helped me. (如果是个男的)

或者:This really nice woman helped me out. (如果是个女的)

或者干脆:Someone helped me pick it up.

你迷路了,想找个路人问路。

你不会对自己说:“I need to find a passerby.”

你会想:“I need to ask someone.”

问完路,你跟朋友说:

“I got lost, but I asked some guy for directions and he was super helpful.”

“我迷路了,然后随便问了个路人,他人很好。”

这里的 “some guy” 或者 “a random person” 完美地传达了“路人”的两个核心特征:一,你不认识他;二,他是随机遇到的。而且语气非常自然。

所以,我们来整理一下思路。下次你想说“路人”时,可以这样思考:

第一步:判断场景。是日常聊天还是书面写作/正式报告?

– 日常聊天:直接用 someone, a guy, a woman, a random person。省事又地道。

– 书面或正式场合: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你想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 只是“路过”这个动作?用 passerby。比如描述一个场景的背景人物。

– “在场围观但没插手”?用 bystander。比如描述事故或冲突的旁观者。

– 只是“停下来看”?用 onlooker。比如看表演、看热闹的观众。

– 和交通有关的“行人”?用 pedestrian。比如讨论交通安全、城市设施。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中文句子,感受一下怎么选词最合适。

  1. “我刚才在路上被一个路人撞了一下。”

    这个是日常口服。最自然的说法是:“Some guy bumped into me on the street.”

    用 passerby?也行,但有点硬。“I was bumped by a passerby.”

  2. “新闻报道说,警方正在寻找目击了抢劫案的路人。”

    这个场景比较正式。而且“路人”是作为“目击者”出现的。

    这里用 bystander 或者 witness (目击者) 更好。

    “The news reported that the police are looking for bystanders who witnessed the robbery.”

  3. “他对待公司的危机,就像个路人一样,漠不关心。”

    这里的“路人”是比喻义,指“局外人”。

    你不能用 passerby 或 pedestrian。可以说:

    “He treats the company’s crisis like an outsider, with no concern at all.”

    或者 “He acts as if he’s just a bystander, completely uninvolved.”

  4. “这条新修的自行车道很安全,因为它和路人走的路是分开的。”

    这里明显是交通语境。

    “This new bike lane is safe because it’s separated from the pedestrian walkway.”

总结一下,学英语最怕的就是死记硬背、一对一翻译。“路人”这个词就是个好例子。它背后对应的是一整个场景和语气的系统。与其记住 passerby, bystander, onlooker 这些词的中文意思,不如记住它们各自对应的“画面”:

  • Passerby: 一个人从你眼前走过的画面。
  • Bystander: 一群人围成一圈,看着圈里发生的事情的画面。
  • Onlooker: 一群人抬头看烟花、看表演的画面。
  • Pedestrian: 一个人在斑马线上等红绿灯的画面。
  • Someone/Some guy: 你在生活中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互动的画面。

理解了这些画面,下次你再想说“路人”,脑子里出现的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中文词,而是一个具体的场景。那时候,最恰当的英文词自然就冒出来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路人用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