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华尔街英语怎么

它倒了。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华尔街英语,这个曾经在中国城市白领心中如同“英语学习届的爱马仕”一样的存在,彻彻底底地凉了。不是经营不善的收缩,不是战略调整的转型,而是轰然倒塌,留下了一地鸡毛和无数背着教育贷、手里攥着一纸空文合同的学员。

怎么会这样?

这个问题,问得好。就像在问一个昨天还光鲜亮丽的明星,今天怎么就进了局子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和一种……荒诞的必然性。

要聊这个,我得先把你拉回到那个年代。你得想象一下,十几年前,或者哪怕是五六年前,一个刚毕业没多久,或者在职场上扑腾了两三年,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往上走的年轻人。就像当年的我。外企的门槛那么高,出境游的念头在心里发痒,看着美剧里的人物对白如流,那种渴望,是真实得能攥出水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华尔街英语出现了。

它不是那种藏在老旧写字楼里,灯光昏暗,老师带着浓重口音的小培训班。不。它永远开在城市最核心、最繁华的商圈,身边就是LV、Gucci。你一走进去,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高大上气息——明亮的灯光,现代感十足的设计,前台小姐姐永远妆容精致、笑得标准。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香气,混合着一种……我当时觉得是“精英”的味道。

然后,穿着精致套装的“课程顾问”(他们从不叫自己销售)会把你请进一个小隔间,用iPad给你画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他们不会跟你聊语法、背单词,他们跟你聊的是“投资自己”,是“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是“进入一个更高阶的社交圈层”。

那套话术,现在想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心理操控。

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多元法学习系统多么科学,来自欧洲,风靡全球。你可以在任何时间,用电脑先进行多媒体学习,然后预约外教的小班课、补充课,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社交俱乐部,红酒品鉴会、西餐礼仪课、节日派对……

听着是不是特诱人?学英语的同时,还能拓展人脉,提升品位,简直是给当时的都市男女量身定做的“中产阶级速成套餐”。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价格。

一个字,贵。贵到离谱。动辄三五万,甚至十几万的学费,对一个普通白领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当你面露难色的时候,好戏才真正上演。

“没关系,我们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可以办理分期,一个月也就一两千块钱,就当少买两件衣服,少下几次馆子,这是对未来的投资,是最划算的!”

“教育贷”这个听起来无比正能量的词,就这样被包装得无比轻巧,递到了你面前。脑子一热,对未来的憧憬压倒了对负债的恐惧,大笔一挥,合同签了,那个看不见的枷锁,也就套上了。

这就是华尔海外英语的第一个“怎么了”:它本质上是一家披着教育外衣的销售公司,甚至是一家金融中介公司。 它的核心驱动力不是教学质量,而是无孔不入的销售和续费指标。老学员都知道,你在这里接到的电话,永远是“您的课程快到期了,要不要续一个更高级别的包?”而不是“您最近的学习进度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

学习氛围?到后期几乎不存在了。所谓的社交俱乐部,也渐渐变成了另一个销售“围猎”的场所。外教的质量也开始良莠不齐,有些明显就是来中国旅游顺便打个工的背包客,口音五花八门,流动性比走马灯还快。那个曾经引以为傲的多元法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显得那么笨拙和陈旧。你花几万块钱在它那儿看的视频,可能还没B站上的免费资源来得生动有趣。

于是,第二个“怎么了”浮出水面:产品和模式,被时代彻底淘汰了。

当线上英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价格只有它的十分之一,时间更自由,老师可以直接选菲教、欧美外教,1V1在线对练……华尔街英语那套高昂的场地租金、庞大的销售团队成本所支撑起来的“重模式”,就成了一个臃肿而脆弱的巨人。它赖以为生的信息不对称优势,被互联网彻底拍碎了。

它不是没想过挣扎。也搞过线上课,也试图转型,但就像一个习惯了穿金戴银的贵妇,让她去穿粗布衣服干农活,她不会,也拉不下那个脸。它的基因,就是销售驱动的预付费模式。这种模式像一个毒瘾,吸的时候很爽——现金流巨大,可以疯狂开店扩张;可一旦后续的“韭菜”跟不上了,资金链一断,立马就是万劫不复。

最终的引爆点,就是疫情。

线下门店被迫关停,收入锐减,但高昂的租金和人员成本却一分不能少。那个靠预付费吹起来的巨大泡沫,被这根针轻轻一扎,就“砰”地一声,破了。

然后,就是我们看到的结局。

一夜之间,人去楼空。APP无法登录,课程顾问集体失联,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手里只剩下一纸合同和每月银行发来的催款短信。他们建起一个个维权的微信群,里面充满了愤怒、无奈和绝望的哭喊。那个曾经承诺给他们一个“光明未来”的机构,亲手把他们推进了深渊。

所以,华尔街英语到底怎么了?

它用一个“精英梦”作为诱饵,用金融杠杆作为工具,进行了一场长达二十多年的、豪赌式的预付费商业实践。它赌的是中国经济永远高速发展,人们对“阶层跃升”的渴望永远那么炽热,总有源源不断的新学员来为前面的窟窿买单。

它输了。

输给了时代,输给了互联网,但归根结底,是输给了自己那早已偏离“教育”二字的贪婪。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在华尔街英语的日子,也不是全无是处。我确实在那儿认识了几个朋友,也确实逼着自己开口说了几句蹩脚的英语。但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绝不会踏进那扇闪亮的玻璃门。

因为我后来才明白,真正的精英身份,从来不是靠消费一个昂贵的符号就能获得的。而学好一门语言,最需要的也不是豪华的装修和花哨的派对,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正确的方法。

这些,华尔街英语从来没有真正教过我。它给我上的最深刻的一课,都写在那份一文不值的合同和至今还没还完的贷款里。这一课,关于商业的残酷,关于消费主义的陷阱,关于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无处安放的焦虑。

学费,是真的贵。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华尔街英语怎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