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用英语怎么说?最直接的,就是 age 这个词。问法嘛,教科书上都印着:How old are you? 回答呢,也简单:I’m … years old.
但如果你觉得,掌握了这两句,就等于把“年纪”这个话题拿捏了,那只能说,少年,你还是太天真了。
这事儿,远远没那么简单。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这是一个关乎文化、情商、社交直觉的综合性难题。你得知道,在英语世界里,尤其是在那些人际交往边界感比较强的文化里,直接冲上去问人家“How old are you?”,感觉就好像你第一次见面就问人家工资多少一样,不是不行,但就是……很怪。直白。粗暴。甚至有点冒犯。一种社交上的笨拙。
除非你面对的是个小孩子,或者是在海关、医院这种需要明确信息的官方场合,否则,这句“标准问法”几乎就是个社交雷区。
那么,一个有“段位”的聊天者,是怎么不动声色地搞清楚对方大概年岁的呢?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第一层境界:旁敲侧击,曲线救国
高手过招,讲究的是一个“点到为止”。没人会直接出招,都是在试探。问年纪也一样。
你可以聊聊学校。比如,漫不经心地提起:“我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最火的歌是周杰伦的《七里香》,天呐,感觉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你呢?你读书的时候流行什么?” 看看,这不就来了吗?对方如果说他们那时候听的是泰勒·斯威夫特,或者更近的什么说唱歌手,那年龄段不就大概框出来了吗?毕业年份(graduation year)也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可以聊聊工作。比如:“这是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刚入行,什么都还在摸索。” 对方很可能会接茬:“哈哈,我懂,想当年我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 “想当年”这三个字一出来,信息量就大了。或者你可以问:“你在这个行业干了多久了?”(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this industry?) 十年还是两年,这背后的年龄跨度,你自己品。
还可以聊聊共同的时代记忆。比如某个经典的电影、某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甚至某款古早的游戏机。“你还记得第一代iPhone发布的时候你在干嘛吗?”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答案简直是天壤之别。有的人可能在上小学,有的人可能已经工作好几年了。这比直接问“你多大”要有趣、也体面一百倍。
这种方式,就像一把手术刀,而不是一把大砍刀。它精准、优雅,还能顺便打开新的话题,让聊天变得更有趣。
第二层境界:模糊处理,给足空间
有时候,你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字。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这时候,英语里那些美妙的、充满弹性的词汇就派上用场了。
当我们描述一个人的年龄范围时,很少会用具体的数字。我们会说:
- He is in his twenties.(他二十多岁。)
- She is in her early thirties.(她三十出头。)
- They are in their mid-forties.(他们四十五六的样子。)
- My boss is in his late fifties.(我老板快六十了。)
你看,in one’s twenties/thirties/forties,加上 early/mid/late 这样的修饰词,一下子就把颗粒度做细了,但又没有把话说死。这是一种非常地道且礼貌的表达。
还有一些更时髦、更口语化的词。比如 twenty-something 或者 thirty-something。这个 “something” 就很灵性,它包含了一种“大概是这么个范围,但具体是几,不重要”的松弛感。“I met a thirty-something guy at the party.”(我在派对上认识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的。)听起来就比 “a 34-year-old man” 要自然得多。
对于更年轻的,我们有 teenager(十几岁的青少年)。对于更年长的,有 senior citizen(老年人,比较正式和尊重)。
这种模糊化处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交润滑剂。它避免了数字带来的僵硬和压迫感,让对方感觉很舒服。
第三层境界:把问题变成赞美
这是最高级的玩法,近乎“油滑”,但效果拔群。
你根本不问,你直接猜。但猜的时候,一定要往年轻了猜。这招对女士尤其管用,但其实对大部分人都适用。
想象一下,派对上,灯光昏暗,音乐刚刚好,你跟一个新认识的朋友聊得正欢。你觉得她可能三十五六了,但你绝对不能这么说。你可以带着一点点惊讶和好奇的表情,说:“You look so energetic, I’d guess you are in your late twenties?” (你看上去精力好充沛,我猜你二十七八?)
对方听了,十有八九会心花怒放,然后笑着纠正你:“Oh, you are so sweet! I’m actually thirty-six.”
看到了吗?你不仅得到了答案,还顺便送上了一顶高帽,气氛瞬间就融洽了。这比干巴巴地问“你多大”强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当然,这个火候要拿捏好,猜得太离谱也不行,会显得虚伪。猜一个比你目测年龄小五到八岁的范围,通常是安全区。
当别人问你时,你该怎么答?
反过来,如果别人(特别是老外)问你年纪,你也可以玩点花样。
如果是不太熟的人,用上面提到的模糊大法就行了。“I’m in my early thirties.” 简单明了,信息给到,但又保留了隐私。
如果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想开个玩笑,可以说: “I’m old enough to know better, but young enough to do it anyway.”(我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但也年轻到可以继续犯浑。)这种俏皮话,瞬间就能展现你的幽默感。
或者自嘲一下:“I’ve stopped counting after twenty-five.”(我25岁以后就不数了。)
对于年龄带来的变化,英语里也有很多生动的说法。比如,人到中年,有点力不从心了,可以说 over the hill(过了巅峰期,开始走下坡路了)。“I feel a bit over the hill when I try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those young guys.”
形容一个人状态好,不像他/她那个年纪,可以说 He/She is well-preserved.(他/她保养得很好。)或者 He/She is young at heart.(他/她心态年轻。)
说到底,“年纪”在任何文化里都是个敏感词。它关联着我们的外貌、精力、社会经验、人生阶段,甚至焦虑。所以,如何谈论它,就成了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显情商”的艺术。
别再抱着那句“How old are you?”不放了。把它从你的日常口语库里请出去吧。多去听、多去看、多去感受那些真实生活里的对话,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恰恰在于这些无法被直译的、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妙之处。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和体面。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