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的英语课本,到底该怎么“读”?
这个问题,要是只从字面上回答,简单得很。跟着录音读,一个词一个词地模仿,注意老师上课划的重点,比如哪个字母组合发什么音,哪个单词的重音在第几个音节。这叫跟读和模仿。这是最基础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把课本配套的音频翻来覆去地听,听到什么程度?听到你能把录音里那个外国人的语音语调、那个说话的“味儿”都学个七七八八,甚至能在他停顿的空隙,分毫不差地接上下一句。
你以为就完了?这就叫“会读”了?
差得远了。
我见过太多孩子,五年级了,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单词默写全对,录音跟读也像模像样。可你让他把课文里那两句对话,自己演一遍,他就瞬间卡壳,眼神飘忽,嘴里念出来的东西又变回了那个我们最熟悉的“中式英语”,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平铺直叙,毫无起伏,像个没有感情的播报机器。
所以,五年级上-册英语怎么读?这问题问的不是嘴皮子上的发音技巧,而是怎么把这本薄薄的册子,读“活”,读“透”,读到心里去。
这才是关键。
首先,请扔掉“背诵课文”这个执念。我们不是要培养复读机。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情景代入。
五年级的课本,每一课,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场景。可能是Amy和她的朋友在讨论周末计划,可能是John在超市买东西,也可能是老师在介绍一个新的节日。你拿到一篇课文,别急着张嘴就念。先看图,看标题,用中文脑补一下:这几个人在哪?他们在干嘛?他们心情怎么样?是开心的?焦急的?还是在很认真地讨论问题?
把这个场景感建立起来。比如,一篇课文是关于问路的。你就要想象自己就是那个迷路的人,站在一个陌生的街角,有点慌,但又得鼓起勇气去问路。你开口第一句“Excuse me”,那个语气,就绝对不是平淡的。它会带着一点试探,一点礼貌,甚至一丝丝的不好意思。而那个给你指路的人,如果他很热情,他的语调就会是上扬的、友好的。
当你带着这种“角色扮演”的心态去读对话,你会发现,你的语调、你的停顿、你的重音,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你不再是念给老师听、念给家长检查,你是在“演”。这比任何单纯的语音技巧都管用。语言的灵魂,是情绪和场景,而不是孤零零的音标。
其次,我们要学会“嚼烂”句子。
五年级的句子开始变长,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从句和更复杂的时态。很多孩子读长句,一口气上不来,读得磕磕巴巴,自己都不知道在读什么。怎么办?
拆!把一个长句子,像拆乐高一样,拆成一个个有意义的小模块。
比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 这个句子,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一长串字母。但我们要引导他看到里面的“积木块”: “What” 是问“什么”, “are you going to do” 是一个整体,表示“你打算去做”, “on the weekend” 是“在周末”。
先理解每一块积木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拼起来。读的时候,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匀速前进,而是在这些“积木块”之间,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几乎察觉不到的小停顿。这,就是英语的节奏感。外国人说话听起来之所以流畅,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他们的停顿和重音都在正确的地方,形成了语言的韵律。
所以,不要逼着孩子一口气读完一个长句。让他先找到句子的“主心骨”,找到那些小模块,慢慢地、有节奏地读。读顺了,再提速。这个“嚼”的过程,不仅解决了朗读的流畅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帮孩子建立起了最原始的语法感知。他会慢慢发现,“be going to”总是一起出现,表示“将要”,介词“on”后面常常跟着具体的一天或日期。这比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要深刻得多。
再然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把课本“扔出”窗外。
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让英语学习只停留在课本里。五年级的词汇和句型,已经足够支撑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对话了。关键在于,你敢不敢用,愿不愿用。
书上学了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好,晚饭的时候,你就可以笑眯眯地问孩子:“Hey,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today?” 他可能会愣一下,然后反应过来,告诉你 “I like the chicken.” 你看,这就“活”了。
书上学了各种天气 “sunny”, “rainy”, “cloudy”。早上拉开窗帘,别说“今天天真好”,试着说:“Wow, it’s a sunny day!” 鼓励孩子也用英语回应。
这个过程,不是考试,不是检查。它是一种生活化的渗透。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英语不是一门挂在墙上的学科,而是一个可以“用起来”的工具,就像他的中文一样。当他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成功地用一句英语表达了自己,并得到了回应,那种成就感,比考一百分带来的驱动力要大得多。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五年级上册英语怎么读?
它需要你像演员一样,投入感情和场景去读;
它需要你像工匠一样,拆解和重组句子,找到语言的节奏和骨架;
它更需要你像一个探险家一样,勇敢地走出课本的舒适区,在生活的真实世界里,去使用它,去碰壁,去犯错,去感受语言真正的生命力。
别再纠结于孩子某个单词卷舌音发得标不标准了。真的,那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读课文的时候,眼睛里有没有光?他看到一个外国人的时候,是下意识地躲开,还是会有一丝好奇,甚至想用一句磕磕巴巴的“Hello”去打个招呼?
前者,是把英语读“死”了。后者,才是真正把英语读“活”了。这,才是我们教孩子读英语的终极目的,不是吗?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