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再说一遍英语怎么说

“再说一遍”用英语,最直接、最常用的,大概就这么几个:

  • Sorry? (语调上扬)
  • Pardon? (或者 Pardon me?)
  • 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 (I’m sorry,) I didn’t catch that.
  • Come again? (这个就比较口语化了)

就这几个词。真的。教科书上可能会给你列个几十种,告诉你什么场合用什么,什么语气代表什么。但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在真实语境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一开始能脱口而出上面任何一个,就已经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为什么?因为敢于让人“再说一遍”,这背后藏着的东西,可比这几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深多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问题,它是一个心理问题,一个关乎自信、关乎交流姿态的命门

我敢打赌,几乎每个学英语的人,都经历过那种经典的“社死现场”:对方,尤其是一个母语者,用你听不太懂的口音,或者快得像加特林机枪的语速,突突突说了一长串。你呢?你站在那儿,手心冒汗,脑子里嗡嗡作响,脸上还得保持着一种“嗯,我听懂了,你说得很有道理”的礼貌微笑。

那种感觉,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就是对方的嘴巴在一张一合,像一条离了水的鱼,声音像隔着一层毛玻璃传过来,模模糊糊,你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在说话,至于说的啥,天知道。然后,你疯狂地从那一堆模糊的声音里捕捉一两个你熟悉的单词,比如“today”、“good”、“meeting”,然后用你强大的逻辑(或者说想象力)脑补出了一整段对话。最后,在对方期待地看着你的时候,你重重地点一下头,挤出一个“Yeah, exactly!”或者“Uh-huh, right.”

然后灾难就发生了。

可能对方问的是“我们下午三点开会还是四点?”,你点头说“Exactly!”,结果你错过了整个会议。可能对方是在跟你吐槽某个东西有多难用,你点头说“Uh-huh, right.”,对方以为你完全同意他的观点,结果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同意”了什么。

这种“点头式”交流,本质上是一种语言上的伪装。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怕。怕什么?怕对方觉得我英语不好,怕对方不耐烦,怕打断对话的节奏,怕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我们把“没听清”等同于“我英语差”,把请求重复等同于“我给你添麻烦了”。

这种心态,不改,你背再多“再说一遍”的表达方式,都没用。它们只会在你的脑子里打转,就是不敢从嘴里蹦出来。

所以,我们真正要掰扯的,不是“再说一遍”有多少种说法,而是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有底气、有策略地让对方“再说一遍”

场景一:快餐店点餐,收银员含糊不清

这是最常见的初级战场。环境嘈杂,店员小哥可能带着浓重口音,还说得飞快。这时候,一个简单上扬的 Sorry? 或者 Pardon? 就完全足够了。这两个词自带“我没听清,并非你的错”的礼貌属性,非常安全。

但如果你已经“Sorry?”过一次了,对方重复了一遍你还是没懂,怎么办?别再傻乎乎地第三次“Sorry?”了,对方会觉得你听力有问题。这时候要把请求具体化

比如,你可以指着菜单,然后说:Sorry, I’m not sure I got the last part. The combo number three, right? (不好意思,最后一部分我没太听清。是三号套餐对吗?) 或者更直接一点,Could you speak a little slower, please? My English isn’t great. (能稍微说慢一点吗?我英语不太好。)

你看,承认自己“英语不太好”并不可耻,这反而是一种高效的沟通策略。它立刻就能拉近距离,让对方调整到你能接收的频道。没人会因此嘲笑你,反而会更耐心地跟你沟通。

场景二:工作会议,老板或客户在讲关键信息

这个场景,赌注就高了。你总不能对着老板来一个轻飘飘的“Come again?”吧。那显得太不专业了。

在这种正式场合,你的请求不能仅仅是“重复”,而应该是“确认”和“澄清”。这体现的是你的严谨和投入,而不是你的听力障碍。

比如说,老板讲完了一个复杂的方案,你可以这么说:Just to make sure I’m on the same page, you’re saying we should prioritize Project A over Project B for the next quarter? (为了确保我们理解一致,您的意思是,我们下个季度应该优先推进A项目,而不是B项目?)

看到区别了吗?你不是在说“我没听见”,你是在说“我想确认一下我听见的和你表达的是不是一个意思”。这种方式非常高级,它把“请求重复”包装成了一种积极的、寻求共识的沟通行为。

或者,如果某个术语或细节你没懂,可以更精确地提问:I’m sorry, I didn’t quite follow the part about the ‘synergy matrix’. Could you elaborate on that a bit? (不好意思,关于“协同矩阵”那部分我没太跟上,您能稍微展开讲讲吗?)

Elaborate on that (展开讲讲) 简直是个万金油。它比“say that again”听起来有水平多了。

场景三:和朋友闲聊,氛围轻松

这种时候就别端着了。怎么自然怎么来。

一个 Come again? 或者 What was that? 都很地道。甚至你可以半开玩笑地说:Whoa, slow down, speed racer! What did you just say? (哇哦,慢点,赛车手!你刚说啥?) 这种带着点幽默感的表达,能让气氛更融洽。

关键在于,你要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在考试,你是在生活。生活中的对话充满了各种“没听清”、“说快了”、“被打断”,这再正常不过了。母语者之间也天天在用这些表达。

聊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核心其实是:我们必须从骨子里扭转一个观念——沟通的本质,不是单向的“听”,而是双向的“懂”。为了达到“懂”这个目的,任何必要的请求,包括让对方重复、放慢、解释,都是完全正当且必要的。

别再把“没听懂”当成一件羞耻的事了。恰恰相反,那些敢于在没听懂时立刻打断、请求澄清的人,才是真正自信的沟通者。他们追求的是有效的交流,而不是虚假的和諧。

所以,下一次,当那阵熟悉的、模糊的声音再次向你袭来时,深吸一口气,别再默默点头了。从牙缝里,哪怕是颤抖着,挤出一个 Sorry?

相信我,当你成功地让对方为你重复了一次,并且你真的听懂了之后,那种感觉,那种把沟通的主动权夺回自己手里的感觉,比你假装听懂一百次,要爽得多。

这,才是“再说一遍”这句简单问话背后,真正的力量。它不是你英语学习路上的绊脚石,而是帮你凿开沟通壁垒的第一把锤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再说一遍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