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外国朋友来,饭局上总会有人问:“白酒的英语怎么说?”
然后,饭桌上通常会冒出几个答案。
“Chinese White Wine.”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错得最离谱的。
“Chinese Spirit.” 这个沾点边,但不够准确。
“Chinese Liquor.” 也差不多,还是有点模糊。
咱们先说那个最要命的错误,“Chinese White Wine”。
你千万别这么说。为什么?因为酒的分类在国外是很严格的。Wine,也就是葡萄酒,指的是用葡萄或者其他水果发酵酿成的酒。它的特点是发酵,度数一般在8到15度之间。
白酒呢?它是用粮食,主要是高粱,经过蒸馏工艺做出来的。是蒸馏酒,不是发酵酒。度数动不动就上50度。你想想,你跟一个老外说这是“白葡萄酒”,他脑子里想的是雷司令那种酸甜清爽的口感,结果一入口,一股52度的酱香味直冲天灵盖。他不会觉得是你英语不好,他会觉得这辈子喝到了什么“生化武器”,然后对中国酒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我有个朋友就干过这事。在德国请客户吃饭,带了瓶五粮液,很自豪地跟人家介绍:“This is the best white wine in China.” 德国人一听,眼睛都亮了,毕竟他们也产白葡萄酒。结果,干杯的时候,人家拿喝葡萄酒的架势,先闷了一大口。后面的场景你可以想象,脸瞬间就红了,不,是紫了,咳了半天,眼泪都出来了。那顿饭吃得特别尴尬。这根本就不是翻译问题,这是在制造误解。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就是 Baijiu
。
直接用拼音,首字母大写。对,就这么简单。
这在国际上是已经约定俗成的用法了。就像我们说日本的清酒,会说 Sake
,而不是“Japanese Rice Wine”;说韩国的烧酒,会说 Soju
,而不是“Korean Vodka”。这些都是带有强烈文化属性的东西,直接音译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它保留了这种独特性。
现在你去任何一个国外稍微专业点的酒吧,或者看一些酒类相关的文章,提到中国的白酒,用的词就是 Baijiu
。这个词已经被收录到很多权威的词典里了,比如《牛津英语词典》。所以,大胆说 Baijiu
,这显得你很懂。
但是,只说一个词是不够的。
你说 Baijiu
,别人听不懂。下一步,你就得解释。这才是关键。
怎么解释?别搞得太复杂。记住一个简单的公式:
基本分类 + 原料 + 口感特点 + 度数提醒
我们来一步步拆解。
第一步:告诉他这是什么大类的酒。
你可以说:“It’s a type of Chinese spirit.” 或者 “It’s a kind of Chinese liquor.”
这里的 spirit
或 liquor
指的就是烈酒,也就是蒸馏酒。这就把他从“葡萄酒”的错误认知里拉出来了。他会立刻明白,这玩意儿跟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是一个家族的,度数低不了。
第二步:告诉他用什么做的。
这是白酒和其它烈酒最大的区别。
你可以说:“It’s distilled from grain, mainly sorghum.” (它是用粮食蒸馏的,主要是高粱。)
你也可以补充一些别的:“Sometimes it’s made from rice, wheat, or corn, too.” (有时候也用大米、小麦或者玉米做。)
这就把它和用大麦的威士忌、用土豆或小麦的伏特加、用龙舌兰的龙舌兰酒区分开了。原料是酒的灵魂,说清楚原料,对方就有了基本的概念。
第三步:描述一下口感(这是最难的,但也最能体现你水平)。
白酒的风味太复杂了,直接翻译“酱香”、“浓香”会把人搞蒙。所以我们要用外国人能理解的词汇去描述。
你可以先介绍一下背景:“Baijiu has many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they tast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白酒有很多不同香型,彼此味道差异很大。)
然后,根据你喝的这瓶来举例:
如果你喝的是浓香型(比如泸州老窖、五粮液):
别说 “Strong Aroma”,人家不懂。你可以形容它的风味:“This one has a fruity and sweet aroma, some people say it smells like pineapple.” (这一款闻起来有水果味和甜香,有人说像菠萝的味道。) 浓香型白酒里那种己酸乙酯的味道,确实跟菠萝、窖泥的复合香气很像。这么一说,对方就有画面感了。
如果你喝的是酱香型(比如茅台):
也别翻译 “Sauce Aroma”。你可以说:“This one is very special. It has a savory flavor, a bit like soy sauce, very complex.” (这款很特别。它有一种咸鲜味,有点像酱油,味道很复杂。) “Savory” 和 “soy sauce” 是老外能立刻明白的词,虽然不完全准确,但能把那种独特的“酱味”传达到位。
如果你喝的是清香型(比如汾酒):
可以说:“This one is light, clean, and smooth. A bit floral.” (这款比较清淡、纯净,而且顺滑,带一点花香。) “Clean” 和 “light” 这两个词很关键,能准确描述清香型那种不拖泥带水的风格。
如果你喝的是米香型(比如桂林三花酒):
可以说:“This one is made from rice, so it tastes a bit sweet and has a flavor of rice pudding.” (这是用大米做的,所以尝起来有点甜,有种米布丁的味道。) 米布丁这个比喻,很多西方人都能get到。
第四步:务必提醒酒精度。
这是礼貌,也是安全提醒。
一定要加上一句:“Be careful, it’s very strong. Usually between 40 to 60 percent alcohol.” (小心点,这酒很烈。度数通常在40到60度之间。)
或者更直接一点,指着酒瓶上的标签说:“Look, this one is 52%.”
所以,我们把这些步骤串起来,一个完整的介绍场景就出来了。
外国朋友问:“What’s this?”
你回答:“This is Baijiu. B-A-I-J-I-U.”
朋友皱眉:“Bai-what?”
你解释:“I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pirit, distilled from sorghum. This one is a ‘Strong Aroma’ type, so you might find it a bit fruity, like pineapple. But be careful, it’s really strong, 52% alcohol. We drink it in small sips.” (这是中国的传统烈酒,高粱蒸馏的。这瓶是浓香型的,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水果味,像菠萝。但小心点,它度数很高,52度。我们都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你看,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对方不仅知道了这个词的发音,还了解了它的品类、原料、口感和度数。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以后别再用 “Chinese White Wine” 这个词了。它不仅是错的,更是一种文化上的懒惰。直接、自信地说出 “Baijiu”,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把它解释清楚,这既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外国朋友的尊重。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