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考研英语阅读做不好,第一个坎就是单词。但问题不是你背得不够多,而是背的方法不对。抱着一本厚厚的单词书从A背到Z,效果很差。为什么?因为你背的是孤立的单词,不知道它在句子里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搭配。考研英语考的不是单词拼写,是它在文章里的具体用法。
所以,别再干啃单词书了。直接去刷真题。把最近十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真题拿出来,一篇一篇地做。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先别查。根据上下文猜猜看。做完整篇文章,对完答案,再把文章里所有不认识的词、短语都查出来,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关键一步来了:你整理的不是“单词 – 中文意思”,而是“单词 – 它所在的那个句子 – 中文意思”。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仅认识了这个单词,还知道了它在真实语境里是怎么用的。比如“address”这个词,你可能只知道是“地址”,但在考研阅读里,它经常表示“解决(问题)”或者“发表演讲”。你只有在句子里见过它,下次再遇到才不会反应不过来。把十年真题里的生词都用这个方法过一遍,你的词汇量就不是问题了,而且都是考研真正会考的那些高频词。
解决了单词,第二个坎是长难句。考研阅读的文章,一句话四五行是家常便饭,里面套着各种从句和插入语。很多人一看到长句就头晕,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拆解长难句是有方法的,别硬着头皮读。核心就一个:找主干。一句话再长,它的骨架也是“主语-谓语-宾语”。剩下的都是修饰成分,像衣服一样,可以先脱掉。
具体怎么做?拿到一个长句子,第一步,先去找谓语动词。就是一个句子最核心的那个“动作”。找到了动词,再往前找,是谁发出的这个动作,这就是主语。动词后面,动作承受的对象就是宾语。把这三块找到了,句子的意思就懂了七七八八。
剩下的那些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从句,或者用逗号隔开的插入语,都是在补充信息。你先把它们括号括起来,暂时不看。等主干的意思理顺了,再把这些补充信息一点点加进去,看看它们是修饰哪个词的。比如一个定语从句,它就是跟在某个名词后面,给这个名词加个描述。一个状语从句,它就是修饰整个主句的,说明时间、地点、原因等等。
这个过程需要刻意练习。还是用真题。每天挑五到十个你觉得最复杂的长难句,就用这个“找主干、剥洋葱”的方法去分析。写下来,主语是谁,谓语是谁,宾语是谁,剩下的分别是什么成分。坚持一个月,你看长难句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它在你眼里不再是一团乱麻,而是结构清晰的模块。
单词和句子都搞定了,接下来就是做题的方法。考研阅读不是让你读懂文章的每一个字,而是让你做对那五道题。所以,方法一定要有目的性。
拿到一篇文章,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时间不够,而且容易被细节带跑偏。正确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快速扫读。读文章的标题、第一段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最后再读一下最后一段。目的是什么?了解文章大概在讲什么话题,作者的基本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过程最多花两分钟。你心里有个底,就不会在后面做题时完全没方向。
第二步,看题干,带着问题回原文定位。读一道题的题干,划出关键词。然后带着这个关键词,回到文章里去找它出现的位置。考研阅读的题目顺序和文章的行文顺序基本是一致的,第一题的答案通常在文章靠前部分,第五题的答案通常在靠后部分。这能帮你缩小搜索范围。
找到关键词所在的句子以及它的上下文,仔细阅读。答案基本上就在这一两句话里。
第三步,对比选项和原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多人出错的地方。正确的选项,几乎百分之百是原文信息的“同义替换”。也就是说,它用不同的词语或者句子结构,表达了和原文完全相同的意思。你感觉某个选项对,一定要问自己:原文里哪句话是它的依据?如果找不到,那这个选项很可能就是错的。
同时,你要学会识别错误选项的套路。出题人设置的干扰项,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
- 无中生有:选项里的信息,文章压根就没提过。这种最容易判断,只要你在原文找不到依据,直接排除。
- 张冠李戴:把A的观点安在B头上,或者把针对甲事物的描述用在乙事物上。信息本身在文章里有,但对应关系错了。这种需要你读得细致一点。
- 偷换概念:选项看起来和原文很像,但偷偷换掉了一个关键词。比如原文说“大部分人”,选项换成“所有人”;原文说“可能”,选项换成“一定”。这种选项迷惑性很强。
- 因果倒置:文章说因为A所以B,选项说因为B所以A。逻辑关系是反的。
你做题的时候,不要只选出正确答案就结束了。对于每个错题,都要回去分析,自己选的那个错误选项,到底属于上面哪一种陷阱。分析得多了,你就会形成一种直觉,看到某个选项就知道它可能是个坑。
最后,关于做题材料。只做真题,尤其是近十到十五年的。模拟题做得再多也没用。因为模拟题的出题思路、选项设置的精妙程度,跟真题完全不是一个水平。做模拟题只会让你养成错误的做题习惯,甚至会让你怀疑自己的水平。
把每一套真题都吃透。第一遍做,掐时间,模拟考试状态。做完对答案,分析错题。然后第二遍,不要看答案,再做一遍,确保这次能做对。接着精读整篇文章,把所有单词、长难句、选项都弄明白。一套真题至少要这样反复研究三遍以上。它的价值比你做十套模拟题要大得多。
总结一下整个流程:用真题背单词,在句子里记意思。用真题练长难句,找主干拆结构。做题时先扫读抓大意,再带着问题回原文定位,核心是找原文的同义替换,同时识别错误选项的常见陷阱。材料只用真题,反复研究。这个过程不轻松,但很直接,每一步都在解决实际问题。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