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英语怎么用?
这问题,问得太大,也太小。说它小,是因为无数的培训手册、教师用书上都给你列得清清楚楚:上课起立说 “Stand up, please.”,打开书说 “Open your books to page twenty-three.”,回答问题说 “Raise your hand.”。你要是想要个清单,网上随便一搜,能给你从A排到Z。
但你要问我“怎么用”,那我得告诉你,这事儿大了去了。它根本就不是一个“说什么”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活”的问题。对,你没听错,是把英语当成一种活法,在那个四五十平米的空间里,在那四十五分钟里,活给学生看。
很多人,尤其是新老师,把教室英语理解成一套僵死的“口令合集”。上课前,揣着小纸条,生怕忘了哪一句。上课时,像个蹩脚的机器人,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地往下蹦词儿。“Good morning, class.” “Good morning, teacher.” 这种对话,你说它有错吗?没错。但它死了。它是一具披着英语外皮的、毫无生气的骨架。学生从你这套干巴巴的口令里,感受不到任何语言的温度和魅力,只感受到了“走流程”。
真正的教室英语,是创造一个“英语场”。
什么叫“场”?就是磁场,气场。一踏进这个教室,空气里就弥漫着一种“嘿,在这儿我们默认说英语”的氛围。这氛围不是靠墙上贴几张 “English Corner” 的海报就能营造出来的,而是靠你,老师,这个“场”的核心,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撑起来的。
你得是个演员。
进教室的那一刻,你的表演就开始了。你不是夹着教案、一脸严肃地走上讲台,而是可以带着一点夸张的表情,看着窗外说:“Wow, it’s scorching hot today, isn’t it? I feel like a melting ice cream!” (哇,今天热得要命,不是吗?我感觉自己像个快融化的冰淇淋!)你看,这根本不在任何一本教科书的“教室用语”列表里。但它“活”了。你用英语抱怨天气,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用语言表达当下的感受。学生可能听不懂 scorching 这个词,但他们能看懂你夸张的擦汗动作,能感受到那个“热”劲儿,他们一下子就被你拉进了情景里。这时候,英语不再是需要背诵的单词,而是描述真实世界的工具。
你的肢体语言是你最重要的道具。对于低龄或者初阶学习者来说,你说的英语有80%是靠你的动作、表情和语调来传递的。你要说 “Listen carefully.”,光说没用,你得把手拢在耳边,眼睛瞪得像铜铃,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一个极度专注的样子。你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能光说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你要走下讲台,用手比划着,把这四个同学圈一下,再把那四个同学圈一下,做出一个“你们聊起来”的手势。这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入”,是把抽象的语言指令,硬生生砸成具象的画面感,让学生就算听不懂,也能“看懂”。
然后,你要养成一种肌肉记忆。
别笑,我说的是老师的肌肉记忆。教室里那些最高频的指令,比如 “Look at the blackboard.”, “One more time, please.”, “Any volunteers?”,这些东西就不应该经过你的大脑。它们应该长在你的舌头上。一遇到那个场景,你的嘴巴就自动往外弹。这种自动化非常重要,因为它能把你宝贵的脑力资源解放出来,让你去关注更重要的事情——观察学生的反应,思考下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在脑子里磕磕巴巴地翻译:“嗯,下一句我该说‘请大家保持安静’了,英文是… be quiet, please…”。等你翻译完,课堂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怎么练?对着镜子练,洗澡的时候练,骑车上班的路上自己跟自己叨叨。把这些指令当成咒语,念到滚瓜烂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傻,很做作,但相信我,一旦你突破了那个心理障碍,你在课堂上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但是,如果你以为教室英语仅仅是指令和表演,那就又把它看小了。
教室英语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是反馈和鼓励。
当一个学生鼓起天大的勇气,用蹩脚的、语法错误百出的英语回答了一个问题,你怎么办?
错误的示范是,立刻纠正他:“No, you should say ‘He goes to school,’ not ‘He go to school.’” 完了,你这一句话,就把他刚刚萌生出来的那点语言自信,彻底摁死了。他下次再也不想举手了。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是先肯定意图,再模糊修正。你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Excellent try! I totally get what you mean!” (尝试得太棒了!我完全明白你的意思!)先给他一颗定心丸,让他知道“我表达成功了”。然后,你可以不着痕跡地把正确版本复述一遍:“Oh, so you mean he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 That’s interesting!” (哦,所以你的意思是他每天都去学校?真有意思!)看到没?你没有直接说他错了,你只是用正确的说法重新确认了一遍他的意思。这个过程,润物细无声。他听到了正确的版本,却没有感受到被纠错的羞耻感。
你的鼓励,千万不要只会说 “Good.”, “Very good.”。这太廉价了,也太敷衍了。把你的词汇库打开!
“That’s a brilliant idea!” (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
“You’ve got a sharp mind!” (你脑子转得真快!)
“I love the way you think.” (我喜欢你的思考方式。)
“Look at you! You are a superstar today!” (瞧瞧你!你今天就是个超级明星!)
这些话,是有力量的,是能点燃学生眼睛里的光的。把这些充满能量的句子,也变成你教室英语肌肉记忆的一部分。
最后,也是最难的,是把教室英语从“老师的独角戏”,变成“全班的交响乐”。
这意味着你要创造一种高容错率的文化。你要用你的言行告诉所有人:“在这个教室里,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是被鼓励的。” 你可以偶尔故意犯个小错,让学生来纠chua你:“Oops, did I say ‘apple’? I meant ‘orange’! Thank you for correcting me, Johnson!” 当学生发现连老师都会犯错,并且能坦然面对时,他们开口的心理负担会小得多。
你还要给他们提供说话的“脚手架”。比如,在墙上贴一些功能性的表达:
“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How do you spell that word?”
“What does … mean?”
“May I go to the restroom?”
当他们有需求时,可以抬头看一眼,而不是憋着或者直接说中文。慢慢地,这些表达就会从墙上,迁移到他们的嘴上。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教室英语怎么用?”
它不是一套需要背诵的台词,而是一套需要内化的行为模式。它是你作为老师,在这个特定场域里的人设。这个人设,必须是鲜活的、热情的、鼓励的、有趣的,并且是全英文的。
它是一种偏执。一种“只要我没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我就绝对不用中文来妥协”的偏执。一种“就算我手舞足蹈像个小丑,也要让学生明白我在说什么”的偏执。一种“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愿意用磕巴的英语跟我互动,我也要报以最热烈掌声”的偏执。
这很难,真的。一开始你会觉得别扭,会觉得累,会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够用。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的教室会慢慢变成一个神奇的“英语孤岛”。在这个岛上,英语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大家交流、欢笑、思考、犯错的媒介。
到那时,你就不会再问“教室英语怎么用”了。
因为你,和你的学生,已经活在了里面。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