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被称为英语怎么说

问“被称为”用英语怎么说,这个问题,乍一看简单得像一道送分题。

你看,教科书里头,最标准、最安全、最不会出错的答案,那肯定是 to be called 或者 to be named,就像你我小学英语第一课学的“My name is Li Lei”一样,绝对正确,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这种说法,怎么说呢,就是很“骨感”,它完成了信息传递的任务,但毫无温度,甚至有点生硬,像个机器人报上自己的出厂编号。在日常活生生的对话里,你如果总是抱着这两个词不放,那你的英语听起来,就总隔着一层什么,不够“浸入”。

我们来聊点活泛的。

你想想这个场景:一个新同事,全名叫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长得要命,念起来舌头能打三个结。他自己笑着摆摆手说:“叫我Alex就行。” 这时候,你要是跟别人转述,用“He is called Alex”就显得特别……拧巴,特别官方。地道一点,自然一点的说法是什么?是 go by

“His full name is Alexander, but he goes by Alex.”

你听听,go by,这里面有一种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大家都这么叫的亲近感。它暗示着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社交身份,一个大家更愿意使用的代号。这个词组一下子就让语言有了“烟火气”。它不是写在身份证上的那个官方标签,而是活在人们嘴边的那个称呼。下次你再遇到类似情况,试试看用 go by,整个句子的质感立刻就不一样了。

再往深了说,我们聊聊“名号”和“外号”。

有时候,“被称为”带着一种更强烈的“江湖地位”或者“标签”属性。比如,我们说迈克尔·杰克逊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这时候用 to be called 就太弱了,撑不起这个气场。更传神的词是 to be known as

“Michael Jackson is known as the ‘King of Pop’.”

known as,直译是“作为……而出名”,它强调的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公认的身份。这个“名号”是他的光环,是他行走江湖的战袍。再比如,某个严厉的教授在学生口中“以‘挂科狂魔’而闻名”,你也可以用 known as,只不过带了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这个词组的分量感,是 be called 完全给不了的。

还有一个词,更有画面感,叫 to be dubbed

dub 这个词,本意是“授予称号”,比如国王册封骑士。后来引申为(通常由媒体或公众)“起……的绰号”、“冠以……之名”。这个词特别有意思,它暗示了这个“称呼”是被外界“强加”或者“赠予”的。比如,媒体给某个丑闻缠身的政客起了一个讽刺性的外号,那绝对是用 dub 最精准。

“The press dubbed him ‘Mr. Flip-Flop’ for his constantly changing opinions.”

你感觉到没有?dub 这个词里,藏着一个“命名者”的动作,有一种主动的、甚至是带点戏剧性的色彩。它不是一个被动的状态,而是一个事件。一个城市因为绿化好,被dubbed“花园城市”;一个球员因为速度快,被dubbed“闪电侠”。用在这里,活灵活現。

我们再换个角度。

如果是在一个比较正式、有点书面语感觉的语境里,比如学术论文或者法律文件里,要指代某个事物,常常会用到一个更严谨的词:to be referred to as

“In this study, the control group will be referred to as Group A.”

你看,这话一出来,是不是立刻就有了穿白大褂做实验那味儿了?refer to as,强调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我们约定用这个说法来指代它”,非常精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你跟朋友聊天,要是甩出这么一个词组,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刚从实验室跑出来,还没切换模式。

所以你看,“被称为”这么一个简单的中文词,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多么丰富的英语表达光谱。从最日常、最亲切的 go by,到有分量、有地位的 known as,再到充满戏剧性的 dub,以及最正式、最严谨的 to be referred to as,每一个词组都自带场景和情绪。

这其实就是学语言最有魅力的地方,不是吗?

它不只是背单词、记语法那么枯燥。它是在学习一种体察入微的能力。你得能感受到不同词汇之间那细微的温差、质感和分量。为什么有时候这个人说英语让你觉得如沐春风,特别舒服,而另一个人明明语法单词都没错,却让你觉得像在听一份产品说明书?差别往往就在这些细节里。

我以前也走过弯路。刚学英语那会儿,觉得能把一句话“翻译”对就了不起了。管它什么语境,反正“被称为”嘛,我就用 be called,一招鲜吃遍天。结果就是,写出来的文章,说出来的话,总有种说不出的僵硬。后来在国外待久了,听多了,用错了,被纠正了,才慢慢咂摸出这些词背后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我想跟一个美国朋友介绍我们那儿一个很有名的街头画家,外号叫“影子”。我当时张口就说:“He is called ‘The Shadow’.” 我朋友听了,点点头,但表情有点……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我听懂了,但感觉怪怪的”的表情。后来另一个在场的老外,很自然地插了一句:“Oh, you mean the guy who’s known as ‘The Shadow’? His stuff is amazing!”

那一瞬间,我醍醐灌顶。

is called 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 is known as 却是在唤起一种共识,一种“哦,就是那个很有名的他啊”的认同感。后者显然更符合一个“名人”的语境。

语言的生命力,就藏在这些看似可以互相替换,实则各自为王的词组里。它们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通往不同社交场景、不同情绪氛围的钥匙。

所以,下次再想说“被称为”,别再第一时间就去抓 be called 这个最省事的救生圈了。停一下,想一想:

我现在是在跟谁说话?是朋友闲聊,还是正式报告?

我说的这个人或物,他的“名号”是昵称,是尊称,还是一个标签?

这个“称呼”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还是被某个群体赋予的?

是想表达一种亲近感,还是一种距离感?

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走在了从“会说英语”到“把英语说活”的路上了。这比单纯记住“被称为”等于 be called,要重要得多,也酷得多。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被称为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