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这个词,英语里最直接、最通用的那个,就是 lifestyle。
就这么个词。但又远不止于此。
你问我怎么说,我告诉你 lifestyle,这事儿在词典层面上就算了结了。可这词背后的东西,那才叫一个波澜壮阔,甚至,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它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中性词了,它被注入了太多的想象、渴望、商业价值,甚至还有那么点儿……表演的成分。
我们先从最朴素的层面说起。除了 lifestyle,你偶尔也会听到一个更温和、更具人文气息的说法:a way of life。听听,a way of life,一种生命的方式。这里面少了很多商业味儿,多了几分哲学的质感和历史的沉淀。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原始部落有他们独特的 way of life,或者说,耕读传家是古代文人的一种 way of life。它更关乎群体的、传承的、根植于文化土壤里的东西。Lifestyle 呢,就更个人化、更主动选择、也更摩登。
所以你看,词语的选择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态度的表达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被用得有点泛滥的 lifestyle。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它其实是个打包词,一个集合名词。你的衣食住行、你的消费习惯、你的娱乐选择、你的时间分配、你交往的人群、甚至你对世界的看法……所有这些东西搅和在一起,熬出来的那锅东西,就是你的 lifestyle。
我有个朋友,她过的是一种我特别佩服,但自己绝对做不来的生活。我们可以称之为 a sustainable lifestyle(可持续生活方式)。她家的阳台简直像个小型农场,种着葱、香菜、小番茄。厨余垃圾?人家有专门的堆肥桶,沤出来的肥料继续滋养她那些宝贝植物。买衣服,首选二手,或者是有环保认证的品牌。出门能骑车绝不开车。她不是在作秀,她是真的相信并且践行着这一切。她把这种理念,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里。这就是一种非常具象化的 lifestyle。
而我们这个时代,最擅长的就是把各种 lifestyle 标签化,然后兜售给你。
打开社交媒体,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 lifestyle 展览会。
你看到有人在空旷的客厅里,只放着一张沙发、一株绿植,配文是“断舍离”。这叫 minimalist lifestyle(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它的内核是“拥有更少,感受更多”(less is more)。当然,你没看到的是,为了维持这种“空无一物”的高级感,他可能花了更多的钱去买那些设计精良、可以一物多用的家具。
你刷到一张照片,背景是巴厘岛的海滩,前景是一台苹果电脑。这叫 digital nomad lifestyle(数字游民生活方式)。自由、诗和远方,对吧?一边旅行一边工作,多美。但照片背后可能是为了赶项目熬的通宵、不稳定的网络,还有对下一个签证的焦虑。这是一种把工作和生活边界完全模糊掉的 lifestyle。
还有开着一辆改装过的面包车,以车为家,浪迹天涯的。那叫 van life。酷不酷?简直酷毙了。但你得忍受狭小的空间、找地方洗澡上厕所的麻烦,以及车辆维修时那种叫天天不应的无助感。
当然,还有这两年特别火的,slow living(慢生活)。反对内卷,回归田园,注重一餐一饭的仪式感。听起来像解药,对吧?但它也可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表演”,用精心布置的场景和滤镜,去构建一个看起来很“慢”的假象。
你看,healthy lifestyle(健康生活方式)、active lifestyle(活力生活方式)、urban lifestyle(都市生活方式)、luxury lifestyle(奢华生活方式)……每一个标签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消费指南和行为模板在等着你。它们告诉你,你应该吃什么(牛油果、藜麦),应该穿什么(瑜伽裤、始祖鸟),应该用什么(戴森、le creuset),应该去哪里度假(冰岛、阿马尔菲海岸),甚至,你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情绪(松弛感)。
所以,当我们用英语去聊“生活方式”的时候,除了会用 lifestyle 这个总括性的词,我们还会用很多更具体、更生动的词去描述它。
比如,你想说你正在努力过一种更健康的生活,你可以说:
“I’m trying to embrace a healthier lifestyle.”(我正在努力拥抱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Embrace,拥抱,这个词就很有画面感,是一种主动、积极地去接纳。
或者说你想改变,可以说:
“I decided to adopt a new way of life.”(我决定采纳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Adopt,采纳、领养,好像你是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成一个新生命一样接纳进来。
聊到别人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说:
“He’s really into the whole van life thing.”(他对房车生活那套东西特着迷。)
Be into something,非常口语化的表达,就是“对……很上头/很着迷”的意思。
我们谈论的也不仅仅是名词。我们聊的是动作,是细节,是那些构成了生活肌理的动词和短语。比如,极简主义者会说 declutter(清理杂物),环保主义者会说 reduce my carbon footprint(减少我的碳足迹),追求健康的人会说 eat clean(吃得干净/健康)和 work out(健身)。
所以,“生活方式”的英语,它是一个光谱。
最顶层是那个宏大的词,lifestyle 或 way of life。
中间层是各种具体的标签,minimalism, digital nomad, slow living……
而最底层,也是最真实的,是那些细碎的、日常的、正在发生的动作和选择。是你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温水,还是先刷手机。是你选择走路上班,还是挤地铁。是你下班后瘫在沙发上点外卖,还是系上围裙给自己做一顿饭。
说到底,语言只是一个入口。当我们问“生活方式英语怎么说”的时候,我们可能真正想探索的,是如何用另一种语言去描述和定义“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想成为谁”。
而我觉得,最酷的生活方式,可能根本就没有一个现成的标签。它就是你自己的方式,a way of your own life。它有点乱,有点矛盾,不那么上镜,但它真实、自洽,并且让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觉得——嗯,这样活着,还挺带劲的。
所以,下次你想聊这个,别只满足于一个 lifestyle。多问一句,多想一下。
“What’s your philosophy of life?” (你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What’s your daily routine like?” (你日常的作息是怎样的?)
“What are your priorities right now?” (你当下的优先级是什么?)
这些问题,比一个简单的标签,更能触及“生活方式”的内核。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