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写信怎么写?
这问题,问得真好,也好大。大到我觉得任何一个想用一篇文章给你讲明白的人,要么是没写过几封“活”的信,要么就是想卖你课。因为这问题压根儿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说白了,就俩字:语境。
你写给你十年没见的澳洲二舅,和你写给那个天天催你交报告、邮件标题恨不得全用大写字母的老板,能一个路数吗?你给暗恋对象发的试探性小邮件,和你给签证官写的催签信,能用一个语气吗?显然不能。所以,别再抱着那些“英文书信大全”啃了,那些东西顶多算个骨架,有时候甚至是具僵尸。真正的血肉和灵魂,得你自己往里填。
我们先聊聊大家最头疼,也最容易被条条框框束缚的——正式书信。
这玩意儿,是大多数人学英语写作的起点,也是噩梦的开始。什么“Dear Sir or Madam”,什么“Yours faithfully”,什么“Yours sincerely”,背得滚瓜烂熟。老师告诉你,不知道对方姓名性别,就用“Dear Sir or Madam”,结尾用“Yours faithfully”。知道对方姓名,比如“Dear Mr. Smith”,结尾就用“Yours sincerely”。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规矩,特别有道理?
有。在一百年前的伦敦,大概是这样。
如今你再一封邮件上来就“Dear Sir or Madam”,对方十有八九觉得你是垃圾邮件。真的。现在这个时代,除非是极其严肃、古板的法律文件或者你完全无从得知收件人信息的投诉信,否则这个称呼已经快进博物馆了。更常见的做法是,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对方是谁,就用职位,比如“Dear Hiring Manager”(写给招聘经理的),或者“To Whom It May Concern”(敬启者,但也越来越少见了),甚至直接用“Dear [公司名] Team”。这显得你至少做了点功课。
再说说那个“Yours sincerely”和“Yours faithfully”的破规矩。我跟你讲,除了在英国和一些英联邦国家,而且还得是非常正式的场合,现在真没那么多人纠结这个了。在美国,一封商业信函,用“Sincerely”就非常得体,它自己就一个词,后面跟个逗号,完事儿。更普遍的,也是更安全的商业邮件结尾敬语,是“Best regards,”或者“Kind regards,”。这两个简直是万金油,不知道用啥的时候,用它准没错。显得有礼貌,又不至于太疏远或者太亲密。
你看,光是一个开头一个结尾,里面的门道就这么多。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正式书信的核心,不是这些词本身,而是一种姿态:尊重、专业、有距离感。你的用词要精准,句子结构要完整,避免使用俚语和缩写(比如用“I am”而不是“I’m”,用“do not”而不是“don’t”)。你的目的要清晰,开门见山,别绕弯子。比如求职信,第一段就得说清楚你申请什么职位,从哪儿看到的招聘信息。逻辑要清楚,一段说一件事。这才是正式书信的灵魂。那些词句,只是它穿的衣服。你总不能穿着燕尾服去沙滩上跑吧?
聊完了让人窒息的正式信,我们来说点有呼吸感的——非正式书信。
这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会大量用到的东西。给朋友发邮件,给关系不错的同事发信息,给脸熟的教授请个假……这些,才是“活”的信。
它的原则就一个:像个活人一样说话。
忘了那些“Dear”吧,除非你是在写一封很用心的信。一个简单的“Hi [名字],”或者“Hello [名字],”,甚至直接就是“[名字],”,都行。我给我导师发邮件,都是直接“Hi David,”。这就够了,非常自然。
结尾也一样。别再“Best regards,”了,跟你朋友你还“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多奇怪。可以用“Best,”“Cheers,”(英式英语里很常见,表示感谢或者再见,很轻松),“Thanks,”(如果信里有求于人),或者干脆就一个名字落款。我有时候给我关系特好的朋友发邮件,结尾直接一个“- [我的名字首字母]”。这就够了。
非正式书信的魅力在于它的语气和个性。你可以用缩写,可以用感叹号,甚至可以用一点点表情符号(当然,看对方是谁,给老板发邮件还是算了)。你可以聊点私事作为开场白,“Hope you had a great weekend!”(希望你周末过得愉快!),这比“I am writing to inform you that…”要有人情味一百倍。
但是,非-正-式,不等于不-礼-貌。这是个天大的误区。你可以很随意,但你不能冒犯。比如,你催促一个关系不错但依然是同事的人,你可以说“Just a friendly reminder about the report :)”,而不是“Where is my report?”。前者是轻松的提醒,后者是审问。你品,你细品。非正式沟通,更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和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有些文化里,人们喜欢绕个圈子,先寒暄,再谈正事。有些文化,比如美国,就相对直接。你给一个美国教授写信请教问题,可以很直接地说“I am writing to ask for your advice on…”,他会觉得你很高效。但你可能给一个日本教授写信,就需要更多的铺垫和谦卑的语言。这个,没有公式,全靠你的观察和感受。
现在,我想聊点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东西——真诚。
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一封信写得好不好,技术层面只占一半,另一半,甚至更重要的一半,在于你的真诚。
我收到过一封写得语法错误百出的感谢信,来自一个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信里有拼写错误,有中式英语的痕跡,但他非常具体地写了我说的哪句话对他有启发,他做了什么尝试,结果怎么样。那封信我至今还保存着。
我也收到过无数封用词考究、格式完美、但内容空洞的套话信。比如,“Thank you for your insightful lecture. It was very inspiring.”(感谢您富有洞察力的讲座,非常鼓舞人心。)然后呢?没了。这种信,我看完就删,甚至记不住是谁写的。
你看到了吗?真诚,就是细节。是你真的把对方放在心上,真的在思考你想表达什么。你想感谢一个人,就别只说“谢谢”,你要说,你为什么谢他?他做的哪件事、说的哪句话,让你觉得需要感谢?你想请求帮助,就别只说“请帮我”,你要说清楚,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为什么你需要这个帮助?你自己的努力到了哪一步?
这才是沟通。写信,本质上是在跟一个看不见的人对话。你的文字,就是你的表情、你的声音、你的姿态。你是想让对方看到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你,还是一个套着模板、面目模糊的“写信人”?
所以,别再纠结于“我该用哪个词”了。先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用你自己的方式,坦诚地写下来。哪怕用词简单,哪怕句子不完美,一个真诚的表达,永远比一个华丽的空壳子更有力量。
最后,给你几个能立刻用上的小贴士,算是私房菜:
-
逗号的力量:在英文信件里,结尾敬语(比如“Best regards”, “Sincerely”, “Thanks”)后面,永远,永远要跟一个逗号。这是个小细节,但做对了会显得你很地道。
-
开场白:别再用“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希望你收到这封邮件时一切都好)了,这已经成了商务邮件里的陈词滥调。如果你真的关心对方,不如来点具体的,比如“Hope you’re having a productive week.”(希望你这周工作顺利。)或者,如果你们之前有过交流,可以接着上次的话题,“Following up on our conversation last Tuesday…”(接着我们上周二的对话……)。
-
P.S.的妙用:在非正式邮件的最后,加一个“P.S.”(附言),有时候会有奇效。它可以用来补充一点不那么重要的信息,或者增加一点个人色彩,比如“P.S. Loved the photos of your new puppy you posted!”(又及:你发的新小狗的照片太可爱了!)。这会瞬间拉近你和收件人的距离。
所以,用英语写信怎么写?
它不是一个技术活,它是一个“心”活。是把你脑子里的想法和心里的感受,通过一种叫“英语”的工具,传递给另一个人。这个过程里,语境是地图,语气是表情,而真诚,是你唯一的通行证。
所以,别怕。去写吧。你的第一封英文信,可能笨拙,可能不完美,但只要那是你想说的话,它就比任何模板都有力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