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这个字的英文是 thirsty。
它的读音,用国际音标来标注是 [ˈθɜːrsti]。
好了,最直接的答案给你了。但如果你真的想把这个词念对、念地道,那故事才刚刚开始。因为 thirsty 这个词,简直就是为难我们中国学习者而生的一个“大魔王”。它身上,几乎集齐了我们发音路上的几大“拦路虎”。
咱们把它拆开看,揉碎了分析。
首先,就是那个开头要命的 th。
这个音,我们中文里压根就没有对应的。它叫“清齿龈摩擦音”,听着就玄乎。说白了,就是那个传说中的 “咬舌音”。怎么发?很简单,也很反直觉:把你的舌尖,轻轻地,我是说轻轻地,放在上下两排牙齿的中间,然后,往外吹气。对,就这么简单。你感受一下,气流从你的舌尖和牙齿之间的缝隙里钻出去,发出一种“嘶嘶”但又不是“s”的声音。
我们大部分人,看到 th,第一反应是什么?“s”,对不对?所以 thirsty 就成了 “sirsty”。或者,有的人会发成“f”,变成 “firsty”。这两种,都是典型的“中式发音”重灾区。你跟母语者说 “I’m sirsty”,他们可能会愣一下,脑子里可能在想 “sister”?“circus”?反正,第一时间很难反应到“渴”这个意思上。
这个 th 的坎,你必须得过。它不是一个词的问题,而是一大片词的问题。比如数字三 three,星期四 Thursday,思考 think,谢谢 thank……这些词,你要是开头都发成了“s”,那基本上就是交流的“硬伤”了。所以,每天没事就练练这个咬舌头的动作,对着镜子,伸出舌头,吹气,发出那个轻微的摩擦声。不求标准,先求“有”。从无到有,是第一步。
好,解决了开头的 th,我们来到中间那个更坑爹的部分:ir。
这个音,在音标里写作 [ɜː]。它是一个“中元音”,而且还是个“卷舌元音”。这个音,简直是另一座大山。我们很容易把它念成“额”,或者“饿”的音。所以 thirsty 就变成了“th-饿-sty”。听起来,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圆润。
正确的 [ɜː] 是什么样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嘴巴微微张开,放松,舌头放在口腔中间,不前不后,不高不低,然后,在发出“额”这个音的同时,把舌尖稍微往上、往后卷那么一点点。注意,是“一点点”。不是让你把舌头卷成一个麻花。你听一下 bird, girl, work, first 这些词,中间那个元音,就是它。它是一种持续的、带点“嗡嗡”感的、慵懒的卷舌音。听起来,有点像那种老式收音机没调准台时发出的那种持续的背景音,但更饱满。
所以,th + ir,连起来就是 [θɜː]。这一步,是整个单词的灵魂。你得先咬住舌头吹气,然后舌头迅速收回,在口腔中央摆好姿态,发出那个卷舌的“额——”音。这个过程,需要口腔肌肉高度的协调和记忆。它不是靠理论,是靠成百上千次的模仿和练习,把这个动作变成你嘴巴的本能。
最后,是结尾的 -sty,也就是 [sti]。
这部分相对友好一些,但也有个小陷阱。我们容易在 s 和 t 之间,不自觉地加上一个微弱的元音,念成“si-ty”。但实际上,[st] 是一个辅音连缀,它们俩是紧紧挨在一起的,中间没有任何空隙。你发完 s 的音,舌尖要立刻顶到上颚,去发 t 的音,整个过程要干脆利落。s-t-i,一气呵成。
所以,把这三块积木拼起来,我们再来一遍:
- th-:咬舌尖,吹气。
- -ir-:舌头收回,在口腔中间发卷舌的“额”音,并且要拉长一点。
- -sty:干脆利落地发出 “sti” 的音。
连起来,就是 thirrrr-sty。那个 r 的卷舌感,一定要给足。
我记得我刚学英语那会儿,为了这个词,真的没少出糗。有一次在国外旅行,顶着大太阳走了好久,冲进一家便利店,对着店员,满怀自信地说:“Can I have some water? I’m so… sirsty.” 我发的是/sɜːrsti/。那个店员小哥,一个金发碧眼的帅哥,皱着眉头,一脸真诚地问我:“Sorry, you are so… what?”
我又重复了一遍,“Sirsty! You know, sirsty!” 我还配上了用手扇风、吐舌头的夸张动作。
他看了我半天,恍然大悟:“Oh! You mean thirsty!” 他特意把那个 th 的音发得又标准又响亮,舌头都快伸到我脸上了。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脸“轰”一下就红了。那种感觉,不是简单的尴尬,而是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你觉得你明明知道这个词,甚至能拼写出来,但就是说不出口,或者说出来别人听不懂。这种交流的壁垒,才是最让人难受的。
从那天起,我就跟 thirsty 这个词杠上了。我查音标,听各种美剧、电影里的人怎么说,然后自己对着手机录音,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纠正。我发现,问题就出在那个 th 和 ir 的联动上。我的舌头,要么来不及从“咬舌”的位置收回到“卷舌”的位置,要么就是卷舌卷得太僵硬。
后来我发现一个窍门:别把发音当成一个“口部动作”,而要把它当成一种“气息的流动”。你的气息,从丹田出来,先是被牙齿和舌尖阻碍一下,形成 th 的摩擦;然后,这股气流继续往外走,在口腔中部被卷起的舌头改变形状,发出 [ɜː] 的共鸣;最后,气息在 s 和 t 的连续阻碍下,短促地爆发出来。整个过程,气息是不能断的。
当你能感受到这种气息的流动时,你的发音就会自然很多。它不再是几个孤立音节的生硬拼接,而是一个有机的、流动的整体。
所以,“渴英语怎么读”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就是 thirsty。但这个答案背后,是你整个英语发音体系的一面镜子。你能否自如地发出“咬舌音”?你的卷舌元音是否饱满?你的辅音连缀是否干净利落?一个小小的单词,就能暴露出你发音的“基本功”扎不扎实。
别怕它。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挑战,一个帮你打通任督二脉的“关卡”。今天,你就从 thirsty 开始,对着镜子,伸出你的舌头,玩起来。当你有一天,能在一群母语者面前,云淡风轻地、甚至带着一丝慵懒地说出 “Gosh, I’m so thirsty right now” 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绝对比考高分还要爽。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