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擅长”用英语怎么说?这个问题,太典型了。简直就是我们这些学英语的人,脑子里那个中式思维钢印的绝佳体现。
行,先给你标准答案,教科书里那种。最最基础,大概也是你最先想到的,就是 be good at something / doing something。比如,“我擅长打篮球”,I’m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没毛病,四平八稳,地球人都听得懂。
稍微进阶一点,你想在简历上或者正式场合显得自己不是个菜鸟,可以用 be skilled in/at。听起来就专业了一丢丢,带了点“技能”属性。“精通数据分析”可以说 be skilled in data analysis。
还想再厉害点?用 excel at/in。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卓越”、“超出”的光环,比 good at 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She excels at public speaking. 她在公开演讲方面出类拔萃。一听就是个狠角色。
如果你想表达一种天分,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好像不费吹大力气就能搞定的事,那 have a knack for something 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这个短语特别地道,充满了生活气息。“他这人吧,总能把坏事说成好事,特别擅长这个。” He has a knack for turning a bad situation into a good one. 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那味儿了?类似地道的表达还有 be a natural at something,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
当然,还有更书面的,比如 be proficient in,通常用在描述语言能力或者专业技能上,非常正式。你的简历上就可以写 Proficient in English and French. 听起来比 good at English 可靠谱多了。
要是你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那就可以用 master 这个词。这已经不是“擅长”了,这是“精通”、“掌控”。He has mastered the art of negotiation. 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谈判的艺术。这是大师级别的。
好了,标准答案给完了。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英语“活”起来,忘掉上面这些干巴巴的“对等翻译”吧。这才是我想说的重点。真正的语言高手,从不执着于寻找一个词去“翻译”另一个词。他们追求的是场景、是画面感、是情绪的精准传达。
你觉得一个美国人,看到他朋友三下五除二就把一个复杂的宜家家具给装好了,他会由衷地赞叹:“Wow, you are so good at assembling furniture”吗?
拉倒吧。
他更可能会拍着朋友的肩膀,吹个口哨说: “Dude, you’re a wizard with this stuff!” (哥们儿,你搞这个简直是巫师级别的!)或者 “You’re a beast at this!” (你干这个太猛了!)甚至可能更简单:“How do you do that? You’re amazing.”
看到区别了吗?be good at 像一份说明书,准确,但冰冷。而 a wizard,a beast,这些词瞬间就有了画面,有了情绪,有了说话人当时当刻的惊讶和佩服。这才是活的语言。
所以,我们真正要问的,不应该是“擅长怎么说”,而应该是“在某个具体场景下,我想表达‘这人真牛’,我该怎么说?”
我们来解剖几个场景,你感受一下。
场景一:形容一个厨子朋友做饭好吃。
初级选手:My friend is good at cooking.
中级选手:My friend is a talented cook. (talented, 有天赋的)
高级玩家:My friend can whip up a gourmet meal from literally anything in the fridge. (whip up 是个很棒的动词,指快速做出来;gourmet meal,美食大餐)
或者:He’s a magician in the kitchen. (厨房里的魔术师)
或者更夸张的:You haven’t lived until you’ve tried his steak. (没吃过他做的牛排,你就算白活了。)
你看,后面这几种说法,没有一个字直接提到了“擅长”,但哪一个不比 good at cooking 生动一百倍?它在用结果、用效果、用比喻来告诉你,这个人做饭到底有多牛。
场景二:形容一个人特别会跟人打交道,社交达人。
别再用 He is good at socializing. 了,太无力了。
试试这个:He’s a people person.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这人招人喜欢,跟谁都处得来”。
或者:He has a way with people. 他对付人有他的一套办法。这个“a way with”也是个宝藏句型,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 She has a way with words. (她很会说话,文笔好)。
还可以这样描述:He can light up any room he walks into. 他走到哪个房间,就能点亮哪个房间。这画面感,绝了。
或者:He could talk a dog off a meat wagon. (这是一句俚语,意思是他的口才好到能把狗从运肉车上劝下来。) 够不够形象?
场景三:形容你自己,在求职面试的时候。
当然,你不能跟面试官说 “I’m a beast at coding.” 那样有点太飘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那些稍微正式的词汇。但即便是正式,我们也可以玩出花来。
不要只说:I am proficient in Python.
你可以把它嵌在一个更有力的句子里:I am proficient in Python, with a proven track record of developing efficient and scalable applications. (我精通Python,并且在开发高效、可扩展应用方面有可验证的过往业绩。)
不要只说:I am skilled in marketing.
你可以说:My core strength lies in digital marketing, particularly in crafting compelling campaigns that drive user engagement. (我的核心优势在于数字营销,特别是打造能够驱动用户参与度的、引人入胜的营销活动。)
看到没?关键不在于那个叫“擅长”的词,而在于你如何用具体的行为和结果去支撑你的“擅我”。不说“我擅长”,而是直接把“我做成了什么”拍在桌上。这比任何一个形容词都更有说服力。
说到底,语言的本质是沟通,是传递信息和情绪。我们学习英语,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拿着中文的思维框架,去找英文的螺丝钉来一个个拧上。但人家那个房子,可能根本就不是用螺丝钉盖的,人家用的是榫卯。
所以,下次当你的脑子里冒出“这个中文词用英语怎么说”的时候,试着停一下,换个问法:
“我想表达的这个意思,在英语母语者的世界里,通常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出现的?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样的句式,来传递这种感觉?”
去听播客,去看美剧,去读英文小说,去刷Reddit和Twitter。不要总盯着字幕,要去听他们说话的语气,注意他们使用的那些小词,那些比喻,那些俚语。那些才是语言的血肉。
比如,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人说:“Oh, leave it to Sarah, she’s the go-to person for anything design-related.” (哦,这事儿交给Sarah吧,设计方面的事儿找她准没错。) 这里的 the go-to person,不就是“擅长”的绝佳体现吗?但它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它包含了“可靠”、“大家公认的专家”等多重含义。
所以,别再纠结于“擅长”那一个词了。打开你的感官,去拥抱一个更广阔,更生动,甚至有点“乱七八糟”的真实英语世界。在那里,“擅长”可以是一个比喻,一个结果,一个称号,一个生动的动词。
这才是语言的魅力所在。不是吗?它不是一套死板的公式,而是一片可以让你尽情冲浪的海洋。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