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听起来特简单,对吧?be 用英语怎么说?不就是 ‘是’ 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办了。但事实是,这个小小的 be 动词,是很多英语初学者,甚至是学了很久的人,最头疼的地方。它就像个变形金刚,一会儿是 am,一会儿是 is,一会儿又是 are,还有 was, were, been, being… 简直没完没了。
而且,它在句子里的角色也特别多。有时候它确实是“是”的意思,但很多时候根本不是。我们中国人学英语,最容易在这里犯错,因为我们的母语里没有这么个需要变来变去的玩意儿。
所以,今天咱们就把这个 be 动词给说明白。不说那些复杂的语法术语,就聊聊它到底在干嘛,我们该怎么用。
首先,你要记住 be 动词的几个主要形态。这是死规矩,必须背下来。
现在时,根据主语不同,它有三个样子:am, is, are。
– I am
– He/She/It is
– You/We/They are
过去时,它有两个样子:was, were。
– I/He/She/It was
– You/We/They were
还有两个特殊形态:
– been (过去分词)
– being (现在分词)
还有一个原型,就是它自己:be。
好了,记住这些分身之后,我们来看看它在句子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第一个角色:当“是”,连接两样东西
这是最基础的用法,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它就像一座桥,把主语和后面的信息连接起来,告诉我们主语“是什么”、“怎么样”或者“在哪里”。
-
告诉我们主语是谁或是什么。
- I am a blogger. (我是一个博主。)
- This is a cat. (这是一只猫。)
- They are students. (他们是学生。)
你看,这里的 am, is, are 就是“是”的意思。它连接了主语(I, This, They)和后面的名词(blogger, cat, students),说明了主语的身份。
-
告诉我们主语怎么样。
- The apple is red. (这个苹果是红色的。)
- He is tired. (他很累。)
- The kids are happy. (孩子们很开心。)
这里 be 动词连接了主语和后面的形容词(red, tired, happy),描述了主语的状态。注意中文的翻译,我们经常说“他很累”,而不是“他是累的”。但英语里,形容词前面必须要有这个 be 动词。这是中国学生最容易犯的第一个错:直接说 He tired。这是错的,因为英语的句子结构要求主语后面得有个动词,而 tired 是形容词,不是动词,所以需要 is 来当动词。
-
告诉我们主语在哪里。
- The book is on the desk. (书在桌子上。)
- We were at home yesterday. (我们昨天在家。)
- She is in the kitchen. (她在厨房。)
这里 be 动词连接了主语和后面的地点状语(on the desk, at home, in the kitchen),说明了主语的位置。同样,中文可以说“书在桌上”,这个“在”本身就像个动词。但在英语里,on the desk 只是个方位词组,句子还是缺动词,所以必须用 is 来填补这个位置。
总结一下,be 的第一个大作用就是当一个“连接动词”,把主语和它的身份、状态或位置连起来。
第二个角色:当“助攻”,帮助其他动词
有时候,be 动词自己不表达什么实际意思,它就是个小助手,跑出来帮别的动词构成特定的时态或者语态。
-
构成进行时(be + 动词ing形式)
这个结构表示“正在做某事”。be 动词在这里没有“是”的意思,它只是一个语法标记,告诉你这个动作正在发生。
- I am talking. (我正在说话。)
- She is reading a book. (她正在看书。)
- They were playing basketball when I arrived. (我到的时候,他们正在打篮球。)
你看,这里的 am, is, were 只是告诉我们动作发生的时间(现在或过去)和状态(正在进行),真正的动作是 talk, read, play。如果没有 be 动词,直接说 I talking,句子就是错的。
-
构成被动语态(be + 动词过去分词)
这个结构表示“被怎么样”。当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者时,就要用这个结构。
- The window was broken. (窗户被打破了。)
- This song is loved by many people. (这首歌被很多人喜爱。)
- The homework must be finished before 5 PM. (作业必须在下午5点前被完成。)
这里,窗户自己不会打破自己,它是“被”打破的。歌曲自己不会喜爱别人,它是“被”喜爱的。所以用了被动语态。be 动词(was, is, be)在这里也是一个语法标记,告诉我们主语承受了一个动作。真正的动作是 break, love, finish。
所以,当你看到 be 动词后面跟着一个 ing 形式的动词,或者一个过去分词(通常是 ed 结尾的动词,但不全是),那你就要知道,它在这里是当助手的。
第三个角色:表达“存在”
这个用法很固定,就是 There is / There are
句型,意思是“有”。
它和 have/has 的“有”(表示拥有)不一样。There is/are
表示某个地方“存在”某个东西。
– 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桌子上有一本书。)
– 这里不是说桌子“拥有”一本书,而是说“存在”一本书在桌子上这个空间里。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park. (公园里有很多人。)
– There wa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 years ago. (很多年前,我家门前曾有一棵大树。)
这个句型里,is/are/was 的选择,取决于后面跟着的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比如 a book 是单数,所以用 is;many people 是复数,所以用 are。
好了,理论说完了,我们怎么在实际中用对它呢?
很简单,就三步。
第一步:先把那几个形态(am, is, are, was, were)背得滚瓜烂熟,做到张口就来。
第二步:每次想用 be 动词或者看到它的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它在这里是干嘛的?”
– 后面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地点?那它就是“连接”作用,意思是“是、在、怎么样”。
– 后面是 ing 动词?那它是在“助攻”,构成进行时。
– 后面是过去分词?那它也是在“助攻”,构成被动语态。
– 它是 There is/are
的一部分?那它是在表达“存在”。
第三步:刻意练习。找一篇简单的英文文章,把里面所有的 be 动词(am, is, are, was, were)都圈出来,然后分析它在每个句子里扮演的是哪个角色。这个方法很笨,但是管用。因为你看多了,分析多了,就形成了语感。
最后,说说几个中国人最常犯的错误,你一定要避开。
-
该用的时候不用。
- 错误:He handsome.
- 正确:He is handsome. (他很帅。)
- 原因:中文里“他很帅”没有“是”,但英文里 handsome 是形容词,前面必须加 be 动词。
-
不该用的时候瞎用。
- 错误:I am like dogs.
- 正确:I like dogs. (我喜欢狗。)
- 原因:like 本身就是动词,表示“喜欢”。一个简单句里,一般只有一个主动词。你加了 am,就等于一个句子里有了两个动词,这是不对的。除非你想说 I am like a dog(我像一条狗),这里的 like 是介词,不是动词。
-
形态用错。
- 错误:They is doctors.
- 正确:They are doctors. (他们是医生。)
- 原因:主语 They 是复数,be 动词必须用 are。这个属于基础的语法匹配问题,只能靠多读多记来解决。
be 动词确实复杂,因为它功能太多,变化也多。但只要你把它拆成上面说的这几个角色,一个一个去理解,一个一个去练习,就会发现它其实没那么可怕。它就是英语这座大厦的钢筋,虽然不起眼,但处处都是它。搞懂了它,你的英语水平肯定会上一个台阶。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