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英语,直说就是 Green Tea。
就这么简单,对吧?如果你在星巴克,或者在伦敦的茶室,你想点一杯我们中国人常喝的那种清香的、未经发酵的茶,你对着服务员说“Green Tea, please”,绝对不会有错。他们会给你端上一杯碧绿或黄绿的茶汤,可能是龙井(Longjing),可能是碧螺春(Biluochun),也可能就是最普通的日式煎茶(Sencha)。
但事情要是这么简单,我就不用费这么多口舌了。
你我都知道,现在当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在和闺蜜的窃窃私语里,提到“绿茶”这两个字时,脑子里浮现的八成不是那杯清雅的饮品。而是一个形象,一个特定的、呼之欲出、甚至让人有点牙痒痒的形象。
这个“绿茶”,才是翻译界的珠穆朗玛峰。
你试着跟一个老外解释,说一个女孩很“绿茶”,你看他那张写满了“你是不是在夸她健康又清新”的脸,那个沟通的鸿沟,简直比马里亚纳海溝還深。他可能会一脸真诚地问你:“So, she is… natural? Healthy? Full of antioxidants?” 你能怎么办?你只能尴尬地笑笑,然后开始一场漫长又徒劳的文化科普。
所以,网络语境下的“绿茶”,英语到底怎么说?
最直接、最粗暴也最广为流传的翻译,是 Green Tea Bitch。这个翻译简单明了,加上了“Bitch”这个词,立刻就给这个词组定了性,明确告诉你,我们说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传达了那种厌恶感和贬义。很多海外的华人或者对中国网络文化有了解的博主,也基本都用这个词组来做入门级的解释。
可是,这个翻译真的完美吗?我觉得,差得远了。
“Bitch”这个词,太锋利,太有攻击性,它像一把明晃晃的刀子。而“绿茶”的精髓,恰恰在于那份 “伪装” 和 “不显山露水”。她们的攻击性是包裹在棉花里的针,是涂了蜜的毒药。她们从来不会当面跟你撕破脸,她们甚至在你面前表现得比谁都纯洁无辜、人畜无害。她们会瞪着小鹿一样的眼睛,歪着头问你:“姐姐,你男朋友为什么对你这么好呀?不像我,都没人疼的。” 转头,她就给你男朋友发微信:“你女朋友是不是误会我了?我不想因为我影响你们的感情,呜呜呜。”
看到了吗?杀伤力在“无形”之中。Green Tea Bitch 丢掉了这种迂回和伪善的韵味,变得直来直去,反而失去了“绿茶”最核心的那个味儿。它翻译出了“婊”,却没翻译出“绿茶”。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有。我们可以尝试用意译。比如 a manipulative girl who plays innocent(一个扮演无辜的、工于心计的女孩)。这个解释非常准确,把核心行为描述得清清楚楚。但它太长了,像一个字典里的词条解释,失去了作为一个“标签”的简洁和力度。你总不能在八卦的时候说:“OMG, you know what, Jessica is such a manipulative girl who plays innocent!” 太累了。
还有人提出用 “Pick-me girl”。这个词在英语世界的网络文化里也很流行。指的是那种极力想获得男性注意,通过贬低其他女性或表现出“我和其他妖艳贱货不一样”的姿态来抬高自己的女孩。比如,“我从不化妆,我觉得素颜最真实了”,“我讨厌逛街,我更喜欢和男生一起打游戏”。
你发现没?“Pick-me girl” 和“绿茶”有非常大的重合之处,她们的目标都是吸引异性,手段都带有某种表演性质。但侧重点还是不同。“Pick-me girl”的核心在于 “I’m not like other girls” (我和别的女孩不一样),她通过拉踩同性来彰显自己的“特别”。而“绿茶”的核心在于 “I’m so weak and innocent” (我好柔弱好无辜),她通过示弱和伪装善良来博取同情和保护,暗中达到自己的目的。段位高的“绿茶”甚至还能和女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好闺蜜”,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所以,你看,这些翻译,要么太直白,要么太冗长,要么就是近义词,但总觉得隔了一层。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绿茶”这个词,它太有画面感了。它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比喻。
你想想真正的 Green Tea。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清澈,淡雅,泛着温柔的绿色光晕。闻起来呢?一股清新的豆香或海苔香。它被赋予了多少美好的想象?健康、自然、禅意、岁月静好。
这不就是“绿茶”们给自己精心打造的人设吗?外表看上去永远是纯净的、无害的、岁月静好的。她们的朋友圈,不是在喂流浪猫,就是在读一本看不懂的书,配上一句“今天也要元气满满哦”。她们永远不会说脏话,永远轻声细语,永远在善解人意。
可喝茶的人都知道,再好的绿茶,如果泡久了,或者水温不对,那股苦涩的滋味就会立刻反上来,让你猝不及防。
这苦涩的后味,就是“绿茶”们在无形中带给你的伤害。是她抢了你的功劳后,还一脸无辜地对老板说:“都是姐姐带得好”;是她撬了你的男朋友后,还泪眼婆娑地对你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这种 “表面的清香” 与 “内里的算计” 之间的巨大反差,才是“绿茶”这个词的灵魂。这种东方式的、含蓄的、需要“品”才能感受到的恶意,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粗暴的英文单词去完整捕捉的。
所以,下次再有外国朋友问你,什么是“绿茶”。
你可以先告诉他,字面意思是 Green Tea。
然后,你可以笑着给他倒一杯茶,让他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闻着那股清香。再让他喝一口,感受那份入口的甘醇。
最后,你再告诉他:“Now, imagine a person who looks just as pure and harmless as this tea, but leaves a bitter, manipulative aftertaste in your life. That, my friend, is a Green Tea Bitch.”
或许,只有这样,通过一个真实的体验,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词背后,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滋味。语言的翻译有时是苍白的,但人性共通的感受,却能跨越文化的壁垒。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