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with,它的发音,简直就是无数英语学习者心中那根拔不掉的刺,一个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小妖精”。
直接给答案:with 的发音主要就两种,一种是 浊辅音 结尾的 /wɪð/,另一种是 清辅音 结尾的 /wɪθ/。
就这两个。没了。
但事情要是这么简单,也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了。关键的魔鬼,藏在那个让无数英雄好汉“咬断舌头”的 th 音上。这个音,就是区分你是英语“圈内人”还是“门外汉”的一道微妙声波。
咱们先来解剖一下这个 th。这玩意儿在中文里压根儿就不存在,所以我们从娘胎里就没练过相应的口腔肌肉。它分两种,一种叫“清辅音”,发音是 /θ/;另一种叫“浊辅音”,发音是 /ð/。
怎么发?来,跟我做。
发 /θ/ 这个 清辅音,很简单,想象你是个漏风的轮胎。把你的舌尖,轻轻地、温柔地,放在上下两排牙齿的中间,对,就是那个缝儿里。然后,别客气,往外吹气。气流会从你的舌头和牙齿之间的缝隙里“呲”出来。记住,声带千万别振动,就是纯粹的气流声。你试试发 “thank” “three” “think” 这几个词,开头那个音,就是它。感觉到了吗?一种轻盈的、嘶嘶的、有点“大舌头”的感觉。
现在,高难度的来了。发 /ð/ 这个 浊辅音。准备动作和上面一模一样:舌尖,还是温柔地待在上下牙齿之间。但是!这次,在你往外送气的同时,你的声带,要给它通上电!让它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来!你摸着自己的喉咙,能感觉到明显的“嗡嗡”声。试试看发 “this” “that” “they” 这些词的开头音。感觉到了吗?一种更厚重、更黏糊、带着振动感的音。
好了,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英语里最“坑爹”的两个音。
现在我们回到 with。它到底该用哪个音结尾?
一个流传甚广的“潜规则”是:看 with 后面跟着的那个词。如果后面的词是以元音或者浊辅音开头的,with 的 th 就倾向于发成 浊辅音 /ð/,这样读起来更顺滑,有一种“黏连感”。这在语言学上叫“音的同化”,说白了就是图个省劲儿。
比如:
- with you (/wɪð juː/)
- with me (/wɪð miː/)
- with them (/wɪð ðem/)
- with a smile (/wɪð ə smaɪl/)
你听,/ð/ 这个音像一个柔软的挂钩,把 with 和后面的词自然地勾连在了一起,整个短语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那什么时候用 清辅音 /θ/ 呢?同样是“音的同化”在作祟。如果 with 后面跟着的词是以清辅音开头的,那 with 的 th 就更可能被读成 清辅音 /θ/。
比如:
- with thanks (/wɪθ θæŋks/)
- with pleasure (/wɪθ ˈpleʒər/) – 虽然p理论上不完全是,但实际口语中很多人会这么读。
- with someone (/wɪθ ˈsʌmwʌn/)
你再听,/θ/ 这个音就像一阵轻风,吹过去就没了,干净利落,和后面同样“不发声”的清辅音正好门当户对。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当 with 出现在一句话的末尾时,它通常被读成 浊辅音 /ð/。比如有人问你 “Who are you going with?” 你回答 “The person I came with.” 这个结尾的 with,几乎百分之百是 /wɪð/。
但是!敲黑板!我必须告诉你,上面说的这些,都只是“倾向”,是“常规操作”,绝不是铁律!语言是活的,是流动的,尤其是在日常口语的汪洋大海里,这些规则随时可能被一个浪头打翻。
我见过太多学生,抱着一本语音书,把这些规则背得滚瓜烂熟,结果一跟老外说话,脑子里瞬间短路。他一边想着“with后面是you,y是半元音,应该发浊音/ð/”,一边嘴巴已经不听使唤地瓢了。结果就是,说得磕磕巴巴,节奏全无。
这才是我想说的重点:纠结于 with 到底发哪个音,就像一个学游泳的人,在岸上把所有姿势的理论都研究透了,却不敢下水。
在真实的语流中,尤其是在美式英语里,语速一快,很多音都会发生变化。那个所谓的 浊辅音 /ð/ 和 清辅音 /θ/ 的区别,有时候会变得极其微弱,甚至很多母语者自己都意识不到他们发的是哪个。他们靠的是什么?是语感,是肌肉记忆,是从小听到大、说到大形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流动性。
你以为你在说“我和你在一起”,但在对方耳朵里,尤其是在一个对口音特别敏感或者说没那么有耐心的native speaker听来,这细微的差别可能就构筑起了一道小小的、但确实存在的理解壁垒。他可能会下意识地皱一下眉,需要多花0.1秒来处理你的信息。而这0.1秒的延迟,积累起来,就是交流中的“不顺畅感”。
所以,怎么办?练。往死里练。对着镜子,伸出舌头,别怕丑。
先单独把 /θ/ 和 /ð/ 这两个音练到炉火纯青。你可以找一些绕口令来折磨自己,比如 “I thought a thought. But the thought I thought wasn’t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thought.” 全是 /θ/。再比如 “They threw three free throws.” 两个音都有。
然后,把 with 放到真实的语境里去操练。别再孤立地念叨 “with, with, with”。去找一部你喜欢的美剧,找一个你喜欢的角色,他说一句带 with 的,你就暂停,学着他的腔调、他的节奏、他的情感,原封不动地模仿一句。
听他是怎么连读的。比如 with you,在语速飞快的时候,听起来可能更像 “with-cha” (/ˈwɪtʃə/)。这是更高阶的玩法——音的同化与连读。with 结尾的 /ð/ 和 you 开头的 /j/ 撞在一起,化学反应产生了 /tʃ/ 的音。这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这才是街头巷尾、鲜活滚烫的英语。
再比如 come up with something 这个短语,里面的 with,几乎就像个小透明,被夹在 come up 和 something 中间,发音轻得像羽毛,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又确实在那儿。这是一种感觉,一种flow。
我一直觉得,学发音,与其说是学知识,不如说是学一种“体感”。就像学跳舞,老师告诉你动作要领是一回事,你自己跟着音乐,感受身体的律动,把动作融入血液,又是另一回事。with 的发音,就是那个需要你用心去“体感”的舞步。
别再把它当成一个孤立的单词,一个需要死记硬背的发音规则。把它看作一个连接词,一个黏合剂。它的发音,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它“连接”的本质。当它需要和后面的词紧密拥抱时,它就用浑厚振动的 /ð/;当它需要和后面的词保持一点点距离,清爽地过渡时,它就用轻盈的 /θ/。
去感受这种声音的质感。/ð/ 是温暖的,是亲密的,是“我和你”;/θ/ 是客观的,是利落的,是“附带着”。这听起来有点玄学,但当你练习多了,你真的能从声音里听出情绪和关系。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英语 with 怎么读?”
答案是:它取决于语境,取决于语速,取决于说话人的习惯,甚至取决于他当时的心情。它有两个基础形态,/wɪð/ 和 /wɪθ/,但它在真实世界里有无数个变体。
别让它成为你前进路上的“拦路虎”。掌握了基本规则后,就大胆地去说,去用,去犯错,去在别人的反馈中调整。去大量的听,让正确的发音像背景音乐一样在你脑海里循环播放。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根本不需要思考,在说出 “come with me” 的时候,那个 /wɪð/ 的音,就那么自然而然地从你的舌尖和牙齿间流淌了出来。
那一刻,你才真正“with” a native speaker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