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四”英语怎么说?直接点,官方全称是Test for English Majors – Band 4,我们圈内人就叫它TEM-4。
但你要是以为,跟老外聊起来,甩出一个轻飘飘的“TEM-4”,就能概括我们这些英语专业学生口中那个闻之色变的“专四”,那可就太天真了。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缩写能承载的。
对我来说,“专四”这个词,它自带一种气场,一种混杂着青春期尾巴的焦虑、图书馆里昏黄的灯光、以及无数个清晨被听写录音惊醒的、带有起床气的复杂情绪。它不是一个考试,它是一道坎,是横在中国几乎所有英语专业大二学生面前的一座,怎么说呢,黑黢黢的、望不到顶的山。
所以,如果你非要问我“专四”用英语怎么表达得更“地道”,更能传达出那种神韵,我可能会半开玩笑地告诉你,你可以说它是 “The Great Filter for English Majors”(英语专业学生的大过滤器),或者是 “The Rite of Passage”(一种成人礼/必经的考验),甚至带点自嘲地说成 “The Annual Academic Trauma”(年度学术创伤)。因为 TEM-4 这个冷冰冰的代号,根本无法描绘出我们为它付出的那些“血与泪”。
我至今都记得备考专四的那段日子。那不是学习,那是修行。整个宿舍楼,不,是整个外语学院,都弥漫着一种诡异的、高度紧张又极其安静的氛围。走廊里碰到同学,眼神一对,不用说话,彼此都能从对方的黑眼圈和略显神经质的表情里读出四个大字:今天,你做真题了吗?
书桌上堆着的,早就不是什么浪漫主义诗歌或者后现代小说了,而是垒得比人都高的《星火》和《华研》。那两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专四真题集,一本绿色,一本红色,简直就是我们那代人的“红宝书”和“绿宝书”。每一页都被各种颜色的荧光笔画得密密麻麻,字字泣血。做错的语法题旁边,是用红笔写下的、咬牙切齿的分析和自我唾骂。
专四最折磨人的,不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词汇,也不是考验逻辑的阅读理解,而是它那些设计得极其“反人类”的变态题型。
首当其冲的就是听写(Dictation)。那十五分钟,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十五分钟之一。录音里那个字正腔圆、不带一丝感情的英音男声,用一种恒定的、催命般的速度,念出一篇你闻所未闻的短文。那种感觉,就像你独自一人站在漆黑的旷野里,远处传来模糊不清但又致命的信号,你得拼了命地去捕捉、去分辨,慢一秒,整个世界就崩塌了。你手里的笔在纸上疯狂划拉,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快不认识了,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别停!千万别停!等他念完最后一句,全场陷入死寂,只剩下疯狂补全单词和检查语法的笔尖摩擦声。
然后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完形填空(Cloze)。二十个空,每一个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四个选项,你看哪个都觉得对,又觉得哪个都不对。这玩意儿考的根本不是语法和词汇量,它考的是一种“语感”,一种近乎玄学的东西。做得顺的时候,下笔如有神助;做得不顺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文盲,只能凭着虚无缥缈的第六感,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
还有那个语法与词汇(Grammar & Vocabulary)部分。天知道出题人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来的生僻用法和刁钻词汇。很多题目,你就算把整本语法书背下来都没用,因为它考的可能就是某个固定搭配里一个介词的用法,这种东西,除了在专四的卷子上,你这辈子可能都再也见不到了。你说,这考的是英语吗?不,这考的是你为这个考试付出了多少“无效努力”。
所以你看,专四,它早就超越了一个单纯的语言水平测试。它更像是一场大型的、残酷的筛选仪式。它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检验你在大学前两年有没有“好好学习”,或者说,有没有按照它规定的方式去学习。
通过了,你会拿到一张小小的、不起眼的证书。这张纸,在找实习、找工作的时候,有时候能当做一块敲门砖。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里,会明晃晃地写着“英语专业要求通过TEM-4”。它就像一个身份认证,告诉你,嗯,你是个“合格”的英语专业毕业生。
但它真的能证明你的英语能力有多强吗?
我见过太多专四高分飘过,但一跟老外说话就结结巴巴、满脸通红的“哑巴英语”学习者。也见过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没过,或者分数不高,但口语流利、思维活跃、在跨文化交流中如鱼得水的“野生”大神。
说白了,TEM-4衡量的是一种非常具体、非常“应试”的能力。它考验你的词汇辨析能力、语法敏感度、信息快速捕捉能力和在巨大压力下的抗压能力。这些能力当然重要,但它们绝不是“英语能力”的全部。一个人的语言,应该是鲜活的、流动的、充满个性和思想的。而专四,在某种程度上,是把语言变成了一具具需要解剖的、冰冷的标本。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为专四而头疼,我想告诉你,拼尽全力去准备,因为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它确实重要。把那些真题翻来覆去地做,做到你看到题目就能想起它在哪一年的卷子里出现过。把听写当成每天的必修课,磨练自己的耳朵和速记能力。
但同时,也请你千万不要被它定义。
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成败,就去肯定或否定自己过去两年的大学生活,更不要去定义你未来的可能性。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是表达,是连接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这才是学习一门语言最迷人、也最有价值的地方。
那张TEM-4证书,最终会静静地躺在你的抽屉里,偶尔翻到,你会想起那段挑灯夜战的岁月,会想起和室友一起对答案时的紧张与兴奋。它是一个纪念,纪念你曾经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奋斗过。
而这,或许才是“专四”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它不仅仅是 Test for English Majors – Band 4,它是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关于青春、奋斗和一点点“学术创伤”的集体记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