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英语,官方说法,也是最直接的说法,就是 JD.com。直接念字母 J-D-dot-com。
就这么简单。但这个答案,说真的,有点像把《红楼梦》翻译成‘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一样,技术上没错,但灵魂,那股子中国人才懂的劲儿,全没了。如果你只是想告诉一个老外这个电商平台叫什么,那 JD.com 足够了。但如果你想让他真正明白“京东”在中国意味着什么,那故事可就长了,得泡杯茶,慢慢聊。
首先,发音。千万,千万别对着老外一字一顿地说 “Jing-Dong”。我见过太多次这种尴尬场面了。对方会一脸茫然,然后尝试模仿,发出来的音要么像“金刚”(King Kong),要么像某种奇怪的咒语。语言这东西,一旦约定俗成,就有了自己的规矩。就像我们不会把IBM念成“国际商业机器”一样,他们也认准了 J-D 这两个字母。所以,下次再有外国朋友问起,请一定清晰地、笃定地告诉他:It’s called JD, J-D-dot-com.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这只是打开了话匣子。当一个对中国完全不了解的外国人听到 JD.com,他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问题肯定是:“So, what is it? Like Amazon?”
“Yes, it’s… kind of the Amazon of China.” 这可能是最省事儿、最快让他建立初步认知的说法。但每次我这么说的时候,心里都觉得有点憋屈,有点不甘心。因为京东,它真的不只是“中国的亚马逊”。
这时候,我会抛出第一个核心的词:物流 (logistics)。
亚马逊的物流快吗?快。Prime会员次日达,很厉害。但是,朋友,你体验过京东的“快”吗?那种快得令人发指的体验。我至今还记得我给一个来中国出差的美国同事展示的那个“奇迹”。晚上十一点半,我们还在为第二天会议的一个转接头犯愁,实体店早就关门了。我拿起手机,在京东上下了个单。他当时还开玩笑说:“Great, so it will be here in two days?” 我笑了笑,没说话。
第二天早上九点,我们还在酒店吃早餐,门铃响了。穿着红色工服的京东小哥,手里拿着那个小小的包裹,微笑着站在门口。我同事的下巴,我发誓,真的快掉到他的炒蛋上了。他翻来覆去地看那个包裹,看那个快递员,又看看我,嘴里不停地念叨:“This is insane… It’s not possible… How?”
那一刻,我才真正开始跟他解释京东的灵魂——京东物流 (JD Logistics)。我告诉他,这不是偶然,这是常态。在中国大部分城市,上午下单,下午到;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到。这种近乎变态的效率,背后是一张由无数个前置仓、中转站和数以万计的快递员组成的、深入毛细血管的庞大网络。他们不是外包的,他们是京东自己的员工,穿着统一的制服,骑着标志性的红色三轮车,风驰电掣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种由 自营 (self-operated) 模式带来的掌控力和确定性,是京东最坚实的护城河。
所以,当你跟老外解释京东时,千万别忘了加上这句:“It has its own insane logistics network, JD Logistics. You can order something at midnight and have it at your door by breakfast.” 这句话的冲击力,远比“中国的亚马逊”要大得多。
接着,我们得聊聊 自营 这个概念。这又是一个中国特色。我会告诉他,在JD上购物,你会看到两种标签:“自营”和“第三方卖家”。自营,意味着这件商品是从京东自己的仓库里发出的,由京东自己负责销售和售后。这意味着什么?正品保障。尤其是在买 3C数码 (electronics and digital products) 这类产品时,中国人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上京东”。为什么?因为踏实,放心,不怕买到假货或者翻新机。
这和亚马逊的模式就不太一样了。亚马逊虽然也有自营,但它更像一个巨大的Marketplace(市集),第三方卖家的比例非常高。而京东,是以强大的 自营 模式为根基,这给了它一种与生俱来的“可靠”光环。你可以这么跟老外解释:“Think of it this way: JD is like a massive, trusted department store online, especially for electronics. You know what you’re getting is legit because they sell it themselves. It’s less of a wild marketplace like parts of Amazon or eBay.”
聊到这儿,如果对方还有兴趣,我们就可以上点“野史”和“文化课”了。
“By the way, do you know where the name ‘Jing Dong’ came from?” 我会故作神秘地问。这通常能勾起对方的好奇心。然后,我就会讲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Richard Liu),他的名字里有个“东”(Dong)。而他创业初期的女朋友,名字里有个“京”(Jing)。所以,京东(Jing-Dong),其实是两个人名字的结合。
这个故事,无论真假,都给这个冷冰冰的商业巨头赋予了一丝人情味和浪漫色彩。它不再只是一个代码,一个logo,而是一个曾经承载了感情和梦想的名字。这比任何企业公关稿都更能让人记住。你看,一个简单的品牌名,背后也能挖出一段尘封的往事。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京东英语怎么说?”
简单的答案是 JD.com。
一个更负责任、更有画面感的答案是:“It’s called JD.com, spelled J-D. It’s a massive e-commerce platform in China, often called the ‘Amazon of China’, but that doesn’t do it justice. Its real killer feature is its own logistics network, JD Logistics, which delivers things insanely fast, sometimes in just a few hours. It started and is still famous for self-operated electronics, so people trust it for genuine products. And a fun fact, the name ‘Jing Dong’ is said to be a combination of the founder’s name and his then-girlfriend’s name.”
你看,这样一番解释下来,对方脑海里浮现的,就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网站,而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一个穿着红色制服的快递员在清晨按响门铃,一个值得信赖的、挂着“自营”标签的电子产品页面,甚至还有一段略带八卦色彩的创业罗曼史。
这,才是把“京东”真正地“翻译”了过去。翻译的从来不只是语言,更是语言背后的那整个世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