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用英语怎么说?最直接的,就是 business。
但如果你就此打住,那可就掉进最大的坑里了。真的,这问题就像问“江湖”用英语怎么说一样,一个词远远不够,背后是一整片生态,一整套思维方式。你问我,我不会给你一个词典式的标准答案,那玩意儿没灵魂。我只想跟你聊聊,在那些真实的、需要你开口说英语的商业场景里,这俩字到底是怎么活过来的。
咱们先从最简单的画面开始。你开一家小店,不管是咖啡馆还是潮牌店,今天开门迎客了。门上要挂个牌子,告诉大家“我们正在营业”。这时候,你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什么?Businessing?In business?打住,千万别这么用,一股子浓浓的中式英语味儿,老外看了会愣一下,然后礼貌地笑笑。
最地道、最简单、最有效的词,就是一个大写的 OPEN。对,就是这么简单。那个挂在门上,可以翻来翻去的小牌子,一面是 OPEN,另一面是 CLOSED。这就够了,全世界都懂。如果你想在社交媒体上或者对一个朋友说得更完整一点,可以说 We are open for business。这句话就有点宣告的意味了,带着一点“嘿,我们准备好了,放马过来吧!”的兴奋劲儿。
你看,从“营业”这个中文词,到 OPEN 这个英文词,就已经不是简单的翻译了,而是一个场景的切换。
好,场景升级。你不再是小店老板,你是个公司职员,月底了要做报告,要跟老板汇报“营业状况”。这里的“营业”又变了。你总不能跟老板说 “Our OPEN is very good this month” 吧?那他可能要把你 OPEN 出去了。
这时候,你得精确。你说的“营业”到底指什么?
是“营业额”吗?那就是 revenue 或者 turnover。这两个词有细微差别,revenue 更偏美式,指公司从主营业务中获得的总收入,还没扣除成本,是那个最原始、最亮眼的数字。turnover 在英式英语里更常用,意思差不多。你可以在报告里写:Our monthly revenue has increased by 15%. 这就非常专业。如果你想说销售额,可以直接用 sales,比如 The sales figures are looking promising. Sales 更侧重于卖出了多少东西,而 revenue 是卖东西收回来的钱。搞清楚这几个词,你的专业度立马就上去了。
是“营业利润”吗?那就是 operating profit 或者直接说 profit。这是减去成本之后,真正赚到口袋里的钱。这是老板最关心的。
是“营业活动”吗?比如你想说“我们公司的主要营业活动是软件开发”,千万别说 “Our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development”,这句话语法没错,但听起来像小学生作文,特别平。你可以说:Our core business is software development. 或者 We specialize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还可以用一个更高级的词,operations。比如,Our operations primarily involve software R&D and digital marketing. Operations 这个词,格局一下就打开了,它不仅包括销售,还包括生产、研发、管理等一系列为了“营业”而进行的活动,有种运筹帷幄的感觉。
再来。你去工商局注册公司,拿到那个红本本,叫“营业执照”。这玩意儿英语叫什么?叫 Business License。非常直接。在一些法律文件或者更正式的场合,也可能涉及到 Certificate of Incorporation(公司成立证书),这两个东西功能上略有重叠,但都是证明你这个主体可以合法“营业”的凭证。
你看,“营业”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很模糊,很万能,但在英语里,它被拆解得非常具体。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到底在说哪个维度的事情。是状态(OPEN)?是金钱(revenue/profit)?是范围(core business/operations)?还是资格(business license)?
这还没完。我们再往深了挖。
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营业”,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行为。比如,“这家工厂24小时营业”,或者“我们公司已经营业20年了”。
“工厂24小时营业”,你可以说 The factory operates 24/7。用 operate 这个词,非常精准,它强调的是一种机制、一种系统的运转。比你说 The factory is open 24/7 要好,因为 open 更多指对顾客开放,而工厂的运转是对其内部生产流程而言的。
“我们公司已经营业20年了”,这句话特别能体现水平。说 We have been doing business for 20 years 没问题,但有点啰嗦。更地道的说法是:We’ve been in business for 20 years. To be in business 是一个固定搭配,意思就是“在经营中,在运营中”,它传达的是一种持续、稳定、有根基的状态。当你说出这句话时,潜台词里带着一种自豪和信誉。
聊到这,我其实想说一个更核心的观点:所谓的“营业用英语”,本质上不是一个独立的语种,它就是英语本身,只不过是在商业这个“名利场”里被使用罢了。所以,你追求的不应该是背诵一堆“商业术语”,而是培养一种“商业思维”的语感。
什么叫商业思维的语感?
举个例子。两个潜在的合作伙伴见面。中式思维可能会说:Let’s cooperate.(我们合作吧。)听起来有点硬,像是在下指令。而英语世界的商业沟通,更喜欢用一种留有余地、选择权在对方的表达。他们可能会说:I see some potential synergies between our companies.(我看到了我们公司之间的一些潜在协同效应。)或者 Let’s explore how we can create value together.(我们来探索一下如何能共同创造价值。)
看到了吗?Synergy(协同效应)、create value(创造价值),这些词本身就不是“营业”的直接翻译,但它们完完全全就是“营业”这件事的核心精髓。它们听起来不那么急功近利,更注重双赢和可能性,这在商业谈判里是能加分的。
所以,别再死磕“营业”这俩字到底对应哪个单词了。你应该去感受,当一个英语母语者想表达“我们来做生意吧”这个意图时,他会怎么组织语言,他会用什么样的词去包装他的动机。他会谈 partnership(伙伴关系),谈 collaboration(协作),谈 mutual benefits(共同利益)。
真正的“营业用英语”,是流淌在这些词汇和表达之下的那股暗流:专业、精准、又不失人情和策略。它要求你不仅懂语言,更要懂生意。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用直接的 revenue 来展示实力,什么时候该用委婉的 potential synergies 来开启一段关系。
下次,当你再想说“营业”的时候,停顿一秒钟,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开门迎客的状态?是白花花的银子?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还是一个长远的合作意向?
想清楚了,那个最恰当的英文表达,自然就浮现在你眼前了。这比你背一万遍“business = 营业”要有用得多。这才是把英语用“活”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