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用英语怎么说?最直接、最标准、教科书式的答案是 definition。
如果你觉得问到这里就结束了,那恐怕你对语言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阶段。语言这玩意儿,尤其是英语,它不是数学公式,不是你输入一个中文词,它就精准地弹出一个对应的英文词。那太天真了。真实的世界,远比这复杂、有趣,也……要了命了。
一个词,definition,它像是一件正装,笔挺,有范儿,适合出现在论文里,法律文件上,或者某个学术大佬的讲座PPT上。“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irony’?”(“反讽”的定义是什么?)你看,多标准,多得体。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天天把 definition 挂在嘴边,我敢打赌,不出三天,你的朋友们就想离你远点儿。太僵硬了,没人这么说话。
真正活生生的语言,是在场景里,在情绪里,在人与人的关系里流淌的。所以,我们不该问“定义用英语怎么说”,我们应该问,在“我需要一个解释”、“我想弄明白这是啥意思”、“你给我说清楚”……这些活生生的场景里,英语世界的人们,到底在说什么。
来,我们把那件叫 definition 的正装先挂起来,穿上便装,走进几个具体的场景里看看。
场景一:朋友间的闲聊扯淡。
你朋友眉飞色舞地跟你说了一个他新学到的词,比如 “rizz”。你一头雾水。这时候,你绝对不会一脸严肃地问:“My dear friend, what is the official definition of ‘rizz’?” 不,你会很自然地歪歪头,可能还有点嫌弃地皱着眉,说:“What does that even mean?”(那到底是啥意思?)或者更直接点,“Explain that to me.”(给我解释解释。)甚至,你可以用一种半开玩笑的命令语气:“Break it down for me.”(给我掰开了揉碎了讲讲。)
看到没?这里的核心不是要一个字典式的、冷冰冰的“定义”,而是要一个朋友能懂的、接地气的“解释”。Explain 和 break it down,这两个词组就带着一种“你给我讲明白点儿”的亲近感和催促感。
场景二:在办公室,跟同事或者老板开会。
想象一下,会议室里空调开得贼冷,PPT上一个新冒出来的商业术语让你瞳孔地震,比如“Synergistic Leverage”(协同杠杆)。你总不能直接跟大老板说“What does that mean?”吧,显得你很不专业。这时候,更得体的问法是:“Could you clarify what you mean by ‘Synergistic Leverage’?”(您能澄清一下“协同杠杆”具体指什么吗?)
Clarify,这个词用得就非常妙。它不暗示你完全不懂,而是暗示“我大概懂,但为了确保我们理解一致,请你再明确一下”。这既表达了你的疑问,又保全了你的面子,还显得你很严谨。或者,你可以更进一步,追求一个可执行的标准:“What’s our working definition of ‘success’ for this project?”(对于这个项目,我们对“成功”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
Working definition,这又是一个宝藏词组。它不是在寻求一个永恒的真理,而是在寻求一个“在此情此景下,我们大家共同认可的标准”。这在商业和项目管理里,简直是核心中的核心。
场景三:跟人争论,或者讨论比较严肃的话题。
当谈话陷入僵局,感觉俩人说的都不是一码事儿的时候,问题往往就出在对核心词汇的定义上。比如你们在讨论“公平”。你觉得他做的事不公平,他觉得他已经仁至义尽了。这时候,就得有人站出来,暂停争吵,把问题拉回原点:“Hold on. Let’s back up. How are you defining ‘fairness’ here?”(等等,我们退一步。在这里,你是如何定义“公平”的?)
注意,这里用动词 define 就非常合适。因为它是在一个严肃的语境下,要求对方给出一个清晰的、可以被检验的框架。你甚至可以追问:“We need to nail down what we’re talking about.”(我们得把我们讨论的东西给敲定下来。)Nail down,把钉子钉下去,一个比喻,把模糊的概念给固定住,多形象。
场景四:给小孩子或者“外行”解释东西。
你侄子问你,“叔叔,什么是‘通货膨胀’?”你总不能跟他背诵经济学词典吧?他会当场睡着。这时候,你的任务不是给出 definition,而是让他 get the idea(领会那个意思)。你可能会说:“Let me spell it out for you. It’s like… your ten dollars can buy fewer candies than it used to.”(我给你说明白点儿。这就像……你手里的十块钱,能买到的糖比以前少了。)
Spell it out,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出来,引申为“说得一清二楚,毫不含糊”。这背后是一种耐心,一种愿意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的姿态。就像你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把一个庞然大物拆解成他能理解的一块块乐高积木。
场景五:触及灵魂的拷问。
这可能是“定义”这个概念最迷人的地方。当它触及到情感、价值观和人生哲学时,它就不再是客观的了。
比如,你的伴侣问你:“How do you define ‘love’?”(你如何定义“爱”?)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这时候,更好的回应,或者说,更真诚的问法,可能是:“What does ‘love’ mean to you?”(“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看到了吗?从 define 到 mean to you,主语从一个客观的“它”,变成了一个主观的“你”。这不再是寻求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而是在探索一个个体的内心世界。这才是沟通的真正魅力所在。
所以,别再死记硬背那个孤零零的 definition 了。它就像是武器库里一把最基础的手枪,能用,但绝对不够你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生存。你的武器库里,应该有 explain 这把冲锋枪,clarify 这支精准的狙击步枪,break it down 和 spell it out 这两把贴身肉搏的匕首,还应该有 what does it mean to you 这面可以探知对方内心的声呐。
语言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感受和使用的。下次当你想问“这个词怎么说”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我在什么样的场景里?我想表达什么样的情绪?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想明白了这些,那个最恰当的词,自然会从你嘴里蹦出来。这,比任何字典给出的 definition 都更有力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