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单词这东西,到底英语怎么读?
问得好。直接给个答案的话,那就是: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办法。但如果你非要一个最快、最直接的路径,那就拿起你的手机,打开任何一个靠谱的词典APP,输入你想查的单词,然后点那个小喇叭图标。或者,更直接一点,打开谷歌搜索,输入“how to pronounce [你要查的单词]”,比如“how to pronounce calculus”,它会直接给你一个带口型动画的标准发音。YouTube上也有无数的视频,专门教你读各种数学术语。
这是最直接的“术”。但你真的以为,问题就这么简单吗?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怎么读”的问题。这是一个心态问题,一个方法论问题,一个……怎么说呢,一个关乎你能不能在学术世界里自如“呼吸”的问题。
我敢打赌,绝大多数问这个问题的人,都经历过那种“崩溃瞬间”。你可能在看一篇英文论文,或者在听一节国外的网课。满屏的公式你都看得懂,什么 ∫ (integral) 、∂ (partial derivative) 、∑ (summation),这些符号对你来说亲切得就像是老朋友。但是,当那个外国教授用一口流利丝滑的英语,把这些符号念出来的时候,你瞬间就“断片儿”了。
那个写出来你认识、听起来却完全陌生的单词,像一堵墙一样杵在那儿,把你和后面的内容彻底隔开。比如 asymptote (渐近线) 这个词,多少人第一次见,心里默默地念成“阿西姆-破特”?结果人家一开口是/ˈæsɪmptoʊt/,那个p几乎不发音,你整个人都傻了。还有 hyperbola (双曲线),重音到底在hy
上还是在per
上?搞错了,那味道就全变了。
这种感觉,就像你明明认识一个汉字的所有笔画,但就是不知道它念什么、是什么意思,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抓心挠肝。
所以,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是那个小喇叭能告诉你的标准发音,而是如何把那个发音,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让它像“苹果”念“apple”一样自然。
我的路子可能有点“野”,但绝对好用。
第一步,忘掉“背单词”这个概念。
对,你没看错,忘掉它。你不是在背一个孤零零的单词,你是在学习一种“描述逻辑的语言”。数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你看到 x² + y² = r²,你脑子里出现的不是“x的平方加y的平方等于r的平方”,而是一个圆。对不对?英文也一样。当你听到 “the derivative of the function“,你脑子里要立刻浮现出求导的那个动作,那个f'(x)的符号,那条切线的斜率。
怎么做到?很简单,把单词放在“公式”和“场景”里去念。
不要再孤零零地念 matrix /’meɪtrɪks/ (矩阵)。你要念一整句,哪怕是用中式英语念:“This is a 3 by 3 matrix.” 或者 “Let’s multiply this vector by this matrix.” (让我们用这个向量乘以这个矩阵)。感觉到了吗?当你把这些词串起来的时候,它们就不再是冰冷的符号了,它们活了,有了动感,有了和其他词的联系。你是在用英语“做”数学,而不是在“背”数学单词。
第二,试着去理解词根,这会给你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招真的,瞬间高大上,而且 cực kỳ (越南语,极其) 有效。很多数学词汇都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理解了词根,你就等于拿到了万能钥匙。
举个栗子:polynomial (多项式)。你死记硬背,可能今天记住明天就忘了。但如果你知道poly-
是“多”的意思(比如polygamy一夫多妻制),nomial
是“项”或“名”的意思(比如nominal名义上的),那 polynomial 不就是“多项式”吗?理所当然!
再比如 trigonometry (三角学)。tri-
是“三”(triangle三角),gono
是“角”(polygon多边形),metry
是“测量”。合起来就是“测量三个角的东西”,这不就是三角学研究的核心吗?
还有 geometry (几何学)。geo-
是“大地”(geography地理),metry
是“测量”。最早的几何不就是古埃及人为了丈量尼罗河泛滥后的土地搞出来的吗?你看,词源故事直接帮你把概念焊在了脑子里。当你再念 geometry /dʒiˈɒmətri/ 的时候,你甚至能闻到尼罗河畔泥土的味道。是不是瞬间感觉不一样了?
第三,把发音当成一种“肌肉记忆”来训练。
学发音,跟你学游泳、学骑自行车没什么两样,靠的是一遍遍的重复,直到你的舌头和嘴唇能自己找到那个最舒服、最准确的位置。
我的方法有点“粗暴”:找一段你喜欢的数学公开课视频,比如MIT的Gilbert Strang老爷子的线性代数课,或者3Blue1Brown的视频。找一小段,大概一两分钟就行。然后开始“跟读模仿”,也就是shadowing。
别管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当自己在学唱歌,模仿他的每一个单词的语调、重音、节奏,甚至是他停顿喘气的那个点。
比如,他说:“So this is the column space of the matrix A.” 你就跟着念:“So this is the column space of the matrix A.” 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一百遍。用手机录下来,自己听。你会发现,一开始你的发音可能又平又硬,像机器人。但慢慢地,你就会找到那种“flow”,那种流动感。你的舌头会知道念 vector /ˈvektər/ 的时候要轻巧地卷一下,念 algorithm /ˈælɡərɪðəm/ 的的时候那个th
音要怎么咬。
这比你对着词典APP那个标准的女声念一百遍要有用得多。因为你模仿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在真实的语境里说话,那是有情感、有节奏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怕错,要敢说。
真的,没人在乎你的口音。一个印度教授,带着浓浓的咖喱味口音,讨论着 Fourier transform (傅里叶变换);一个法国学者,把 theorem (定理)念得像“带喝嗨姆”;一个日本科学家,可能把所有r的音都发成l。那又怎样?他们照样在顶级期刊发论文,在国际会议做报告。
学术交流的核心是“思想”,是你的idea,不是你的发音是不是伦敦音。只要你的发音不至于引起巨大的歧义(比如把axis /’æksɪs/ 轴,念成accesses /’æksɛsɪz/ 通路),那就大胆地去说。
你越是怕错,就越不敢开口,越不敢开口,你的口语和听力就越得不到锻炼,形成恶性循环。反而,你大大方方地用你带着中国口音的英语去讨论 eigenvalue (特征值) 和 eigenvector (特征向量),说错了,顶多被人纠正一下,你反而印象更深刻。自信,是最好的润滑剂。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数学单词英语怎么读?”
去听,去模仿,去理解它的根,去在用它的场景中感受它,然后,张开嘴,自信地把它说出来。这玩意儿,真没那么玄乎。它不过是你通往更广阔数学世界的一张小小的门票而已。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