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别“写”,先“倒”。
你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语法、词汇量、句式结不结构。那些都是后话,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甚至是自欺欺人的借口。你真正的问题,是面对一张空白的Word文档,或者一个微信对话框,那个闪烁的光标,像在对你进行每秒一次的灵魂拷问,然后你的大脑,直接死机。
我太懂这种感觉了。真的。就是那种,胸中有千言万语,或者说,哪怕只有三言两语,但就是组织不起来。脑子里一片光滑的反光平面,什么都挂不住,别说高级词汇了,连个 ‘and’ ‘but’ 都觉得放错了地方。每个敲下去的单词都显得那么蠢,那么“中式”,那么不地道。于是删掉,重来。再删掉,再重来。最后,关掉文档,打开B站,刷会儿视频,假装刚才的挣扎从未发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便秘,憋得难受,却什么也拉不出来。
我们都被“写作”这个词给绑架了。
从小,语文老师就教我们,写作要有凤头、猪肚、豹尾。要有中心思想,要逻辑清晰,要文笔优美。我们潜意识里就把这套标准,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学英语上。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想要“写”出一篇完美的东西。一个漂亮的句子,一个地道的表达,一个毫无错误的段落。
可你想想,你学中文说话的时候是这样的吗?你是不是先从“妈…妈…”“爸…爸…”这种单个的音节开始?然后是“饭饭”“觉觉”这种叠词?再然后是“妈妈抱”“我饿”这种主谓宾不全的短句?你小时候会因为说不出“妈妈,鉴于目前我感受到了强烈的饥饿感,可否请您为我提供一些适宜的食物以补充能量”而羞于开口吗?
不会的。你只会嗷嗷大哭,或者直接指着饭碗说“饭!饭!”。
这就是关键。你把英语写作当成了一场正式的、需要正襟危坐的考试,但它本质上,首先应该是一种倾诉,一种表达,一种哪怕是狗屁不通的呓语。
所以,我的方法论,就一个字:倒。
找个地方,任何地方。备忘录,Word,一个发给自己的邮件草稿。关掉所有的语法检查工具,什么Grammarly,什么有道,统统关掉。它们是你的“修正液”,不是你的“笔”。你现在连笔迹都还没有,要什么修正液?
然后,开始倒。把你脑子里想说的东西,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倒出来。对,我说的就是Chinglish。中文夹杂英文,英文夹-中-文,都行。别管语法,别管单复数,别管时态,别管搭配。你的唯一目标,就是把脑子里的那个模糊的、不成形的“意思”,变成看得见的、白纸黑字的东西。
比如说,你想描述一下你今天看到的懒猫。
你的第一版,可能是这样的:
“今天下午 the sun很好,我看见 a cat 睡在 a car 上面。It’s very lazy,整个身体 stretch so long,它的毛 white and yellow。我 try to touch it,它 just 睁开眼睛 look me一眼,然后 continue sleep。So cute and so… 让人嫉妒。”
你看,这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根本不是“文章”。语法错误一大堆,中英混杂,表达幼稚。
但是!
恭喜你!你完成了最难的一步。你不再面对虚无。你面前有了一坨看得见摸得着的,“原材料”。就像一坨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带着泥的矿石。它很丑,但它有价值。
现在,第二步才开始:打磨。
把你刚才倒出来的这堆“狗屁不通的晶体”复制一遍。现在,你可以打开你的翻译软件,你的词典,你的语法检查器了。开始逐字逐句地修改。
“the sun很好” -> “The sun was great” 或者 “The sunlight was lovely”。
“a cat 睡在 a car 上面” -> “a cat was sleeping on top of a car”。
“整个身体 stretch so long” -> “Its whole body was stretched out” 或者 “It was sprawling lazily”。
“它的毛 white and yellow” -> “Its fur was a mix of white and yellow” 或者 “It was a ginger and white cat”。
“try to touch it” -> “I tried to touch it”。
“它 just 睁开眼睛 look me一眼” -> “it just opened its eyes, glanced at me”。
“continue sleep” -> “and went back to sleep”。
“让人嫉妒” -> “It made me feel so envious”。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第二版:
“This afternoon, the sunlight was lovely. I saw a cat sleeping on top of a car. It was sprawling lazily, its whole body stretched out. It was a ginger and white cat. I tried to touch it, but it just opened its eyes, glanced at me for a second, and went back to sleep. So cute, and it made me feel so envious.”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瞬间从一堆废料,变成了一段有模有样的英文描述了?
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你不是在背单词,你是在用单词。你不是在学语法,你是在感受语法。你每一次修改,每一次去查“stretch”怎么用更地道,每一次去想“看一眼”是 “look at me” 还是 “glance at me” 更传神,你的语感就在这种真实的、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需求中,一点点地被建立起来。这比你刷一百道语法选择题,背两百个GRE单词要有用得多。
因为这是你的东西。是你亲手创造出来的。你对它的记忆会无比深刻。
所以,忘掉“一次成型”的执念。允许自己写出垃圾。甚至要拥抱这些垃圾。因为这些垃圾是你思考的痕迹,是你进步的阶梯。高手不是从不犯错,而是他们修改错误的速度和能力,远超常人。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心态问题。你为什么怕?你怕的不是写错,你怕的是“被别人看出来我写错了”。是那种该死的、无处不在的完美主义和羞耻感。
破除它。
你要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你用非母语写作,你的目标是有效沟通,而不是去拿普利策奖。只要你的意思传达到了,哪怕语法有点小瑕疵,那也是巨大的成功。一个能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和老外吵明白一架的人,比一个拿着英语专八证书却憋不出一个整句的人,在实用层面上,要强太多了。
所以,找到你的表达欲。你对什么东西有强烈的表达欲?
吐槽你的老板和奇葩同事?很好,用最简单的英文开始写。
给你喜欢的游戏写一篇狂热的彩虹屁评测?太棒了,把你所有的爱意都倒出来。
跟你远方的朋友分享你今天吃了什么倒霉玩意儿?绝佳的素材。
不要去写那些你根本不关心的宏大命题,什么“论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那太空了,太假了,你写不出来是因为你根本就没东西可“倒”。从你最熟悉、最想说、最有情绪的事情开始。你的情绪,就是你写作的引擎。
所以,现在,关掉这篇文章。
打开一个空白文档。
别想,别怕,别端着。
就去“倒”。
把你脑子里最想说的那句话,无论它多中式,多简单,多可笑,敲出来。
然后,看着它。
你已经开始了。你已经战胜了90%的自己。
剩下的,不过是把一块泥巴,捏成你想要的样子而已。
去写点美丽的、光荣的、属于你自己的“垃圾”吧。那是通往牛逼的唯一路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