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快?那就别“学”英语,去“用”英语。
我跟你说,这真不是什么绕口令,也不是什么玄学。这是我折腾了十几年,从背烂了无数本红宝书绿宝书,到能跟老外在电话会议里吵架吵得面红耳赤之后,唯一想捶着桌子告诉你的真理。
你是不是也这样?买了一堆“30天精通英语”的课,收藏夹里全是“大神教你如何无痛背单词”,结果呢?单词表从abandon开始,背到abase就想放弃了。语法书翻开第一章主谓宾,感觉每个字都认识,合上书脑子一片空白。真的,别再自欺欺人了,那种学习方式,本质上是反人类的。
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会中文的?你妈当年是拿着一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语法大全》让你从牙牙学语开始啃的吗?不可能。你是在一个充满了中文的环境里,听着、看着、模仿着、试错着,磕磕巴巴地把“饭饭”说成了“吃饭”,把一个个孤立的词汇,在真实的场景里串联成了有意义的表达。
所以,想快速搞定英语,第一件事,就是把心态从一个“学生”切换到一个“使用者”。把英语从一门需要攻克的“学科”,变成一个你要用来生活、娱乐、获取信息的“工具”。
怎么“用”?核心就两个字:沉浸。
你要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制造一个“伪英语环境”。这不是让你花大价钱去什么昂贵的英语角,也不是让你立马辞职跑去国外。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的沉浸,是从你睁开眼到闭上眼的每一个细节里渗透进去。
第一,把你的娱乐系统全部“英化”。
这是最无痛,也最有效的一步。你喜欢看剧?太好了。把那些国产婆媳剧、古偶剧先放一放。去拥抱海量的美剧、英剧。
但看,也是有讲究的。别一上来就开着中英双语字幕,那样你的眼睛会自动屏蔽掉英文,光去看中文字幕了,跟看译制片没任何区别,纯属浪费时间。
正确的姿势是:
第一遍,关掉所有字幕,硬着头皮看。能看懂多少算多少。百分之三十?没关系。你的耳朵正在被强制激活,去适应真实的语速、连读和语调。你在“猜”,这个过程至关重要。
第二遍,只开英文字幕。这回你就能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文字对应起来了。哦,原来刚刚那句快到飞起的话是“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遇到不认识的词,暂停,查!用手机上的词典App,查完别关,把这个词加到生词本里。
第三遍,如果你有耐心,再看一遍,或者直接带着英文字幕看。你会发现,很多你之前忽略的俚语、笑点,一下子就get到了。那种感觉,简直是醍醐灌顶。
推荐什么剧?别追那些特别难的,比如《西部世界》这种哲学思辨的,或者《权力的游戏》那种古风台词的,上来就看会把你劝退。从情景喜剧入手,比如《老友记》(Friends)、《办公室》(The Office)、《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这些剧生活化,对话多,语速正常,而且充满了高频词汇和实用句式。你以为你在看剧,其实你的大脑正在疯狂地捕捉语调、节奏、俚语,那些活生生的、在教科书上被抽干了水分的语言,就这样一点点重新注水,在你脑子里活了过来。
除了剧,还有电影、YouTube、播客(Podcast)。把你的B站首页推荐算法调教成英语区的,把你的网易云音乐换成Spotify,去听听英文播客。通勤路上、刷碗的时候,别让耳朵闲着。一开始可能像听天书,但坚持一个月,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能捕捉到的词越来越多了。
第二,把你的信息获取渠道“英化”。
你是个科技迷?别再看国内的二手科技新闻了,直接去看The Verge, Engadget。你是金融从业者?去读华尔街日报、彭博社。你喜欢打游戏?去IGN、Kotaku上看第一手的评测和攻略。
这个过程,会强迫你把英语和你真正的兴趣绑定在一起。为了看懂你最爱的球队的新闻,为了知道下一个游戏DLC到底更新了啥,你会有无穷的动力去查单词、去理解句子结构。这种由内而发的“求知欲”,比任何考试压力都管用一万倍。你不再是为了学英语而阅读,你是为了获取信息而“顺便”学了英语。看到没?主次关系颠倒了,效率也就天差地别了。
第三,也是最难但最关键的一步:逼自己“输出”。
如果说输入是“内功”,那输出就是“招式”。内功再深厚,不出招永远只是个理论上的高手。很多人学了十年哑巴英语,就是因为卡在了这一步。怕说错,怕丢人,怕自己的发音不标准。
我告诉你,脸皮厚是学好口语的第一要素。
怎么练?
一个人的时候,疯狂地自言自语。这是我个人认为最牛逼的“野路子”。没人看着你,没有压力。早上起来,你可以对着镜子说:“Okay, what’s the plan for today? First, I need to brush my teeth, then I’ll make some coffee. Oh, damn it, I think we are out of milk.” 没错,就这么碎碎念。把你的所思所想,用你那蹩脚的、词不达意的、语法混乱的英语说出来。这个过程,是在训练你的大脑用英语组织思维,而不是先想中文再翻译。刚开始可能很慢,磕磕巴巴,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的语言“启动速度”会越来越快。
找个伴儿。可以是现实中的朋友,也可以是网上的语伴。现在有很多App,比如HelloTalk,Tandem,你可以在上面找到世界各地的语言交换伙伴。别害羞,大胆去说。对方也是在学习你的母语,你们是平等的。没人会嘲笑你。记住,沟通的意义大于语法的完美。你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你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八十。那些细枝末节的语法错误,可以在后续的交流中慢慢修正。
还有一个绝佳的练习方法叫“影子跟读”(Shadowing)。找一段1-2分钟的、你喜欢的、语速适中的音频。反复听,然后像个影子一样,跟着原声,尽力模仿他的发音、语调、停顿、节奏。不用去管意思,你的嘴巴和舌头在进行“肌肉记忆”训练。这玩意儿对提升你的语音语调和流利度有奇效。
至于写作,也一样。别总想着写什么鸿篇巨制。从最简单的开始。用英语写日记,哪怕每天就三五句。在看完美剧或电影后,去豆瓣或IMDb上用英语写个短评。在YouTube视频下面用英语留言。这些都是微小但持续的输出练习。
最后,我们再回头看看单词和语法。
我不是说它们不重要。它们是骨架。但你不能只抱着一堆骨头。你必须在“用”的过程中,去给这副骨架添上血肉。
单词,千万别再抱着词汇书死磕了。那是最愚蠢的方法。在阅读和看剧中遇到的生词,才是你应该去记的“活词汇”。因为它们有场景,有情绪,有画面感,你记得更牢。你查一个词,不仅要看它的中文意思,更要看它的英文解释,看它的例句。这样你才能真正学会怎么“用”它。
语法,也不用去钻那些牛角尖。掌握最核心的主干结构就够了。剩下的,在你海量的输入中,你的大脑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和模式。你会慢慢形成一种“语感”,很多时候你“感觉”这样说就是对的,即使你讲不出背后的语法规则。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
所以,别再问“怎么学英语比较快”这种问题了。这个问题本身就设错了前提。把它换成:“我今天,可以用英语来做点什么有意思的事?”
当你不再把英语当成一个沉重的学习任务,而是把它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一种有趣的体验,一种强大的工具时,你会发现,所谓的“快”,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去“用”吧,现在就去。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