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自学的英语怎么说

自学的英语,最直接、最常用的说法是 self-taught。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比如,你可以说 “He is a self-taught programmer.”(他是一位自学的程序员)。当你想说你是自学英语的,就可以说 “My English is self-taught.” 或者更完整一点,“I’m a self-taught English learner.”

如果你想强调“自学”这个动作或者过程,可以用 self-study。它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作为名词:“Self-study is my primary method of learning English.”(自学是我学英语的主要方法。)作为动词短语:“I study English by myself.” 这也是一个非常地道的表达。

还有一个更高级、更书面化的词:autodidact。这个词源于希腊语,听起来就很有学问的样子,意思是“自学者”。如果你想在某个场合稍微“秀”一下词汇量,可以说:“As an autodidact, I find online resources invaluable.”(作为一名自学者,我发现网络资源非常宝贵。)

所以,你看,简单的“自学”,在英语里也有这么多层次和场景的区分。但说实话,这些词汇只是一个标签。真正重要的,是这个标签背后那段漫长、孤独,却又无比丰盛的旅程。

我一直觉得,自学英语这件事,特别像一个人在没有向导和地图的情况下,一头扎进了一片陌生的热带雨林。你不知道哪里有路,哪里有坑,哪里有猛兽,哪里有能救命的清泉。你手里唯一的工具,可能就是一把破柴刀——也就是你那点最初的兴趣和决心。

一开始,你充满了干劲。买了一堆“雨林生存指南”——各种语法书、词汇书、应试宝典。把它们堆在案头,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你给自己定下宏伟的计划:每天背50个单词,做一套真题,看一集美剧。这感觉,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所谓的“装备党”,前期的仪式感搞得特别足。但很快,雨林的潮湿和闷热就会给你当头一棒。

你会发现,背过的单词第二天就忘,忘得一干二净,仿佛从未在你脑子里存在过。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什么主谓宾定状补,分析得头头是道,可一到实际运用,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憋不出来。那种挫败感,就像在雨林里迷了路,太阳又快下山了,四周全是奇奇怪怪的虫鸣鸟叫,你慌得一批。

这就是自学的第一个坎:从“知道”到“会用”的鸿沟。这条鸿沟,是任何培训班老师都无法帮你填平的,只能靠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过去。怎么跨?我的经验是,扔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宏大计划,开始做一些“脏活累活”。

什么叫“脏活累活”?就是把自己彻彻底底地泡在英语里。我管这个叫“泥浆式沉浸”。你不是在干净的泳池里学游泳,你是在泥潭里打滚。

别再孤立地背单词了。把单词放到句子里,放到对话里,放到故事里去感受它。我当年就是这么干的。找一部你特别喜欢,看了不下十遍的电影,比如《阿甘正传》。第一遍,开中英文字幕看,享受剧情。第二遍,只开英文字幕,把里面听不懂、看不懂的表达,统统暂停,查字典,记下来。不是记下中文意思就完事了,而是去理解它为什么这么用。比如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你要去体会那种宿命的、带点甜意的未知感。第三遍,关掉所有字幕,纯粹用耳朵去听。你会发现,很多你以为“认识”的词,在连读、弱读的真实语流里,根本就不是你想象的那个发音。这个过程,很慢,很磨人,但效果是惊人的。一部电影啃下来,你获得的远不止是几个单词,而是一种语感

这种语感,就是你在雨林里逐渐培养出的方向感。你开始能分辨出哪些声音是无害的,哪些是危险的信号。

然后是输入输出。很多人学英语,常年处于“只进不出”的便秘状态。读了很多,听了很多,但从来不说,也从来不写。这就像雨林里的探险家,每天观察植物,记录笔记,但从来不尝试去搭建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棚子。知识不经过运用,永远是死的。

输出是痛苦的,尤其是最初的阶段。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跟一个外国游客搭话,是在北京的后海。我脑子里演练了一百遍开场白,结果一开口,心跳得像打鼓,说的英语颠三倒四,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对方一脸“你在说啥”的表情,我尴尬得能用脚趾在地上抠出三室一厅。

那次经历对我打击很大。但我回去之后没有放弃。我开始做一件看起来很傻的事:自言自语。洗澡的时候,对着镜子,用英语描述我的一天。用最简单的词汇,最蹩脚的句子,没关系,关键是让舌头和大脑习惯这种新的连接方式。我还开始用英语写日记,哪怕只有三五行。今天天气很好,I feel good。今天吃了个巨难吃的菜,This dish is terrible。这种持续的、低强度的输出练习,就像是在雨林里每天练习生火、打结,慢慢地,你的生存技能就熟练了。

自学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它的自由。你不用被课程表束缚,不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你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你喜欢打游戏?那就去看英文的游戏直播,去国外的游戏论坛和人对线。你喜欢美妆?那就去看油管上那些美妆博主的教程,学习各种化妆品的英文说法。你喜欢历史?那就去听关于罗马帝国、二战的英文播客。

把英语学习和你真正热爱的东西结合起来,它就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一个帮你探索热爱领域的工具。这时候,学习就不再是“坚持”,而是一种“享受”。那种感觉,就像你在雨林里发现了一片开满奇花异草的秘境,你探索的欲望完全压倒了对艰辛的恐惧。

当然,自学的道路上,平台期是绕不开的魔鬼。你会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毫无进步。听力还是那个水平,词汇量好像也不见涨,说出口的还是那些陈词滥调。这个时候,最容易让人放弃。

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换个玩法。如果你一直在精读,那就试试泛听。如果你一直在看美剧,那就找个语伴聊聊天。或者,干脆给自己放个假,一两天不碰英语,让大脑休息一下。然后,去回顾一下你最初的学习记录,看看你出发时在什么位置,再看看你现在的位置。你会惊讶地发现,你其实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你已经不是那个在雨林边缘瑟瑟发抖的小白了,你已经深入腹地,学会了辨认方向,甚至能享受这片雨林独有的风景了。

所以,“自学的英语怎么说”?Self-taught只是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它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一种混合了孤独、自由、混乱、探索、挫败和狂喜的复杂体验。它不是一条铺好的路,而是一条被你亲手开辟出来的小径。这条小径的每一寸,都刻着你的汗水和思考。最终,你掌握的不仅仅是英语这门语言,更是一种强大的、可以迁移到任何领域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这,才是self-taught这个词,最酷的地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自学的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